開局怒懟李世民:這太子我不當了 第389章 轉變戰略
-
拿下白石城的捷報,以最快的速度傳回了唐軍主力行營。
李世民覽報後,龍顏大悅,對侯君集、蘇定方的果斷進擊以及薛仁貴的出色配合再次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允準了他們後續的作戰方略。
白石城內,唐軍正在緊張地打掃戰場、修複城防、安撫降卒與百姓。繳獲的軍械糧秣被登記造冊,補充損耗。
陣亡將士的遺體被妥善安葬,傷兵得到救治。空氣中雖仍瀰漫著硝煙與血腥氣,但秩序已逐漸恢複。
城主府內,臨時帥堂之上,侯君集與蘇定方對著巨大的遼東山川地理圖,麵色沉凝。雖然連戰連捷,但他們並未被勝利衝昏頭腦。
“蘇將軍,我軍自登陸以來,連克卑沙、木底、白石三城,雖斬獲頗豐,士氣高昂,然連續作戰,士卒疲憊,傷亡亦需時間消化補充。
目前我水陸兩軍合計,可戰之兵約五萬。”侯君集手指點在地圖上高句麗腹地的方向,“然高句麗核心之地,城堅池深,守軍主力猶在。
我軍若此時貿然深入,一旦頓兵堅城之下,北路大軍未能及時呼應,則恐有孤軍深入之險。”
蘇定方雖性傲,卻也知兵事凶險,聞言點頭讚同:“侯大將軍所言極是。五萬兵馬,守成有餘,進取高句麗腹地則顯不足。
那高延成、高惠真率領的高句麗主力十餘萬,如今正與李靖大將軍對峙於遼水,若聞南線失利,分兵來援,我軍壓力巨大。”
他頓了頓,手指滑向地圖東南方向:“相比之下,另一事更為緊迫。
陛下此前曾言,新羅遣使告急,高句麗與百濟勾結,屢犯其境,形勢岌岌可危。
新羅乃我大唐藩屬,若被高句麗、百濟所滅,則我在遼東半島將失去重要奧援,高句麗亦可無後顧之憂,集中力量於我。
於公於私,都不能坐視新羅覆滅。”
侯君集眼中精光一閃:“不錯!與其在此等待北路訊息,不如趁此休整間隙,主動出擊,打通與新羅的陸路通道!
此舉一可解新羅之圍,彰顯大唐宗主國之義;二可拓我軍側翼,獲得新羅糧草兵源補充;三可對高句麗形成南、西、北三麵夾擊之勢,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兩位大將意見一致,戰略方向立刻明確。當下,侯君集執筆,蘇定方副署,共同起草奏報,將目前軍情、自身判斷以及下一步“暫緩北進,休整兵馬,同時出兵東南,打通與新羅聯絡,穩固側翼並解新羅之危”的方略,快馬呈送皇帝行營。
同時,下令全軍在白石城及木底、卑沙一線轉入防禦休整狀態,抓緊時間補充兵員、修繕器械、囤積糧草,並派出大量斥候,向北警戒高句麗腹地方向,向東探查通往新羅的道路及敵情。
薛仁貴所部因在前段作戰中表現出極高的機動性和獨立作戰能力,再次被委以重任。
侯君集命其率領擴充至三千人的輕銳步騎,作為東向行動的先鋒,負責掃清白石城以東至鴨綠水下遊沿岸的高句麗據點,探查道路、軍情,併爲後續主力打開通道。
薛仁貴領命,稍作準備,便率軍出發。這一次,他的任務不再是單純的騷擾和阻擊,而是實打實的攻城略地,清除障礙。
他充分發揮部隊擅長奔襲、野戰的特點,避開堅固城池,專挑守備薄弱的後方屯堡、哨卡、渡口下手。
或強攻,或智取,或勸降,一路勢如破竹,連破十餘處高句麗軍據點,繳獲不少船隻,控製了鴨綠水下遊南岸相當長的一段區域,兵鋒直指高句麗與新羅的交通樞紐——泊灼城
泊灼城雖不及白石城雄偉,但地處要衝,控扼水陸,城防亦是不弱。
薛仁貴冇有貿然強攻,而是采取圍點打援的策略,一麵做出圍攻姿態,一麵分出兵力,伏擊了幾支從周邊趕來增援的高句麗部隊,削弱了泊灼城的外援。
同時,他派人將泊灼城的詳細佈防情況及周邊地形繪成圖本,快馬送回白石城。
……
就在侯君集、蘇定方在南線連戰連捷,並著手東向打通與新羅聯絡的同時,北線戰場,一場更大規模的風暴也在醞釀。
懷遠鎮唐軍大營,旌旗蔽空,刀槍如林。
李靖,這位被譽為“軍神”的大唐衛國公、行軍大總管,雖已年過六旬,但精神矍鑠,目光銳利如鷹。
他坐鎮中軍,不動如山,卻已將遼水對岸高句麗軍的虛實動向摸得一清二楚。
高句麗北部耨薩高延成、高惠真,集結了包括本部精銳及靺鞨兵在內的十五萬大軍,憑藉遼水天險,連營數十裡,深溝高壘,企圖阻止唐軍北上。
他們打的如意算盤是,利用遼水消耗唐軍銳氣,待其久攻不下、師老兵疲之際,再發動反擊。
然而,他們的對手是李靖。
李靖並未急於發動渡河作戰。他一方麵命令前鋒部隊在遼水西岸多立營寨,廣佈旗幟,日夜擂鼓呐喊,製造大軍即將強渡的假象,吸引高句麗軍主力注意力;
另一方麵,則派遣大量精乾斥候,尋找上下遊可以迂迴渡河的地點,並秘密調集船隻,訓練水軍。
同時,南線侯君集、蘇定方連戰連捷的訊息也不斷傳來。
李靖深知,南線的勝利極大地牽製了高句麗的兵力與注意力,尤其是白石城失守,唐軍兵鋒直指遼東半島南部核心區,迫使高延壽不得不分兵防備南線,這為他北線的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時機已然成熟。
這一日,李靖升帳議事,諸將肅立。他目光掃過帳下如牛進達、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等一眾驍將,沉聲開口:
“高延壽、高惠真,擁兵十五萬,憑遼水而守,欲老我師。然其軍雖眾,分屬不同部落,號令不一;其將驕橫,輕視我軍;其卒多征召而來,士氣不固。
更兼南線侯大將軍連戰皆捷,已克白石,其腹背受敵,軍心已搖!”
他走到沙盤前,手指重重點在遼水一處河道曲折、水流相對平緩之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