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開局怒懟李世民:這太子我不當了 > 第459章 青州繁榮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開局怒懟李世民:這太子我不當了 第459章 青州繁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李承乾再次躬身,聲音沉穩而有力:“故此,兒臣懇請父皇,準允兒臣暫留青州。

兒臣願以此身為砥柱,為父皇,為大唐,鑄就這東海之畔的不拔之基!

待到此間事務真正步入正軌,體係成熟,兒臣自當束身歸朝,向父皇細細稟報這所有成果。”

山丘之上,陷入了短暫的寂靜。

隻有遠處工坊的轟鳴與港口的喧囂,如同背景樂章般奏響。

李世民凝視著眼前的兒子,看著他被海風和爐火磨礪得略顯粗糙的麵龐,聽著他這番遠超乎儲君本職、甚至帶著幾分“離經叛道”卻又充滿巨大誘惑力的藍圖。

他看到了陌刀的鋒利,看到了工坊的效率,更看到了這背後,一種試圖從根本上提升國力、不同於傳統治國路徑的探索。這探索的風險不言而喻,但可能的收益……同樣巨大得讓他心動。

作為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帝王,他深知“變”與“新”的價值。

或許,讓承乾在這片相對獨立的空間裡放手一搏,真的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良久,李世民緩緩開口,語氣複雜難明:“你可知,留在此地,遠離朝堂,意味著什麼?”

“兒臣知道。”李承乾坦然道,“或有意料之外的艱難,或有不解與非議。但兒臣相信,實實在在的成果,是最好的辯白。”

李世民再次沉默,目光掃過整個青州,最終落回李承乾身上。

“好。”他吐出一個字,石破天驚。“朕,便準你所請。”

李承乾心頭大石落地,幾乎要喜形於色。

但李世民緊接著道:“然,並非無限期。以一年為期!一年之後,無論成果如何,你必須返京。此外,青州大小缺額,朕會選派乾員充任,一應事務,你需與朝廷派遣之臣工協同辦理,定期向朕呈報進展。可能做到?”

這是監視,也是保障,更是一種有限的授權試驗。

“兒臣,遵旨!謝父皇隆恩!”李承乾深深拜下。一年時間,雖然緊迫,但足夠他打下更堅實的基礎了!

李世民看著拜伏在地的兒子,眼神深邃。

他彎腰,親手將李承乾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

“那朕,便在長安,等著看你的‘青州之法’,能結出何等碩果了。”

李承乾聞言,心中那塊懸了許久的大石終於轟然落地,一股難以抑製的喜悅湧上心頭。他再次深深一拜:“兒臣,定不負父皇期望!”

李世民看著他眼中閃爍的光芒,心中那份不快被這充滿生機的圖景沖淡些許。“起來吧。陪朕好好看看,你這‘青州之法’究竟如何。”

“兒臣遵命!”

……

時值初冬,寒風已起,但青州的土地上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與高句麗方向的酷寒戰場形成了鮮明對比。

李世民在李承乾的陪同下,首先來到了去歲曾遭春潦嚴重的城郊。

記憶中的災後狼藉早已無影無蹤。

田野裡,夏糧早已歸倉,而冬小麥的幼苗正頑強地透出青綠。更引人注目的是,在許多村莊的打穀場上,金黃的麥粒堆積如山,農人們正忙著最後的曬麥、揚場、入倉。

連枷起落的劈啪聲,木鍁揚麥的沙沙聲,還有農夫們吆喝協作的號子聲,彙成了一曲豐饒的樂章。

“父皇,年初春潦後,兒臣緊急組織補種了生長期較短的蕎麥、糜子,夏收已解了燃眉之急。如今曬打的是晚收的豆粟,以及部分耐寒品種的存留。

更可喜的是,冬麥長勢良好,若無意外,來年夏收可期。”李承乾解釋道。

李世民行走在曬場邊,抓起一把剛剛揚淨、尚帶陽光餘溫的麥粒,顆粒堅實飽滿。他微微頷首:“災後能迅速恢複,兩季接連有望,民心安定,確是大善。”

他目光掃過田間整齊的溝壟和忙碌而有序的農人,“此地農事,氣象一新。”

“父皇明察。”李承乾接過話頭,“此皆因‘攤丁入畝’與‘一條鞭法’之效。

丁銀攤入田畝,無地少地者負擔大減,清丈土地後,許多隱田重新分配,百姓得了實惠,自然肯下力氣精耕細作。

稅製簡化,免受層層盤剝,手中有了餘糧餘錢,便可添置農具、蓄養耕牛,這田,自然就越種越有盼頭。”

他們信步走入一處正忙著打麥的村落。但見屋舍儼然,雖多是土坯茅頂,卻整潔有序。

孩童們在安全的角落嬉戲,麵色紅潤。

見到李承乾一行人,村民在裡正引導下恭敬行禮,眼神中透著對太子的熟稔與感激。

李世民與一位正在歇息喝水的老年農夫攀談。老農抹了把汗,話語質樸卻充滿力量:“托陛下洪福,太子殿下恩德!今年這麥子,收得踏實!

家裡添了田,租子輕,雜役也少了,交了皇糧,剩下的儘夠吃到明年夏收還有富餘!

娃兒們也能多吃幾頓飽飯……這光景,是以前不敢想的!”

老農臉上深刻的皺紋裡都洋溢著滿足,“年初那場大水,要不是太子殿下派人修堤、放糧、貸種,咱們這村子,怕是早就散了……”

聽著老農的話,看著曬場上那金燦燦的收穫,李世民沉默了片刻。

他深知基層治理之難,能讓災荒之地的百姓在一年內重燃希望,甚至迎來豐收,這絕非易事。

李承乾所推行的新政,其效果之顯著,超出了他的預期。

離開村落,他們又視察了青州城內的市集。

雖是冬季,但市集內依舊人流如織,喧鬨非凡。

店鋪林立,貨物琳琅滿目,本地的魚鹽、布匹、新糧、鐵器,南方的稻米、絲綢、瓷器,乃至海外舶來的香料、琉璃,應有儘有。

交易活躍,秩序井然,商販百姓臉上多是從容之色。

“稅賦折錢,商路暢通,加之港口海運便利,青州已成南北貨殖彙聚之地。”

李承乾指著繁榮的市麵,“商稅大增,反哺農工,修繕水利,雇傭民夫,民生方能步入良性循環。”

…………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