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簽到星辰劍體 第73章 教學歲月
在那宏偉而莊重的授課殿中,李淩虛宛如一顆定海神針般留在了這裡,開啟了充實的授課生涯。
這授課殿乃是整個門派的學術聖地,建築風格古樸大氣,飛簷鬥拱間儘顯歲月的沉澱與威嚴。踏入殿內,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撲麵而來。每一日,陽光宛如金色的絲線,透過殿宇那雕飾精美的窗欞,窗欞上精刻著形態各異的瑞獸與繁花圖案,陽光灑下,彷彿賦予了這些圖案鮮活的生命,它們在光影中似乎在訴說著往昔門派的光輝歲月。這些光影斑駁陸離,像是一幅流動的畫卷,輕輕地灑落在授課殿那古樸的長桌和一排排整齊的蒲團之上。長桌散發著淡淡的檀木香氣,那是一種曆經歲月沉澱後的深沉味道;蒲團則是用最柔軟的乾草精心編織而成,每一個褶皺裡似乎都蘊含著寧靜與祥和。
李淩虛就端坐在講桌之後,宛如一幅永恒的畫麵。他身著一襲素色的道袍,身姿挺拔而修長,雖不做任何誇張的動作,卻自有一種超凡出塵的氣質。那平靜而深邃的眼眸猶如星子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這光芒並非一時的閃耀,而是如同浩瀚星空般深邃而持久,彷彿蘊含著世間一切劍道的真諦。隨著時光緩緩地流淌,日子就如同一串串珠子,一顆接一顆地串起,每一顆珠子都記錄著他在授課中的點滴。
最初,他隻是將自己所擅長的劍道基礎知識和那些獨特的戰鬥技巧傳授給弟子們。當他開口說話時,聲音沉穩有力,仿若從大地深處傳來的沉穩心跳,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千錘百煉,清晰地傳入弟子們的耳中:“劍之道,在於心,心正則劍正,心穩則劍穩。”弟子們亦深知這是劍道入門的關鍵,皆全神貫注地聆聽著,整個殿堂裡唯有他的聲音回響。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專注與渴望,身姿端正地坐在蒲團上,耳朵豎起,生怕遺漏了半個字。有的弟子甚至屏住了呼吸,生怕一絲氣息都會讓自己錯過這珍貴的教導。
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地過去,李淩虛所展現出來的遠不止於此。他在授課過程中,開始穿插講述劍道背後的哲學與感悟。此時的他,彷彿從一位劍術的傳授者變成了一個哲學的思辨者。他會提及劍道與天地自然的聯係,聲音中帶著一種空靈的感覺,彷彿他已經置身於那浩瀚的天地之間,與萬物交融:“劍,仿若那劃破黑夜的閃電,取法於自然之威,其勢不可擋;又似涓涓細流中的一葉扁舟,以柔克剛,隨波不逐流。”說罷,他微微抬手,似在描繪那劃破黑夜的閃電,又像是在指引那涓涓細流中的扁舟。他的話語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弟子們那渴望知識的心田。弟子們沉浸在這充滿詩意與哲理的話語中,眼神中開始有了對劍道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彷彿他們看到的不再僅僅是手中的劍,更是一種與天地相融合的力量。
除了理論,他在演示劍術的時候更是讓人歎為觀止。當李淩虛決定演示劍術時,整個授課殿似乎都屏住了呼吸,一種無形的緊張感彌漫開來。他拔劍出鞘的瞬間,彷彿整個世界都為之靜止。那墨竹劍閃爍著凜冽的寒光,如同秋水一般,這寒光不是刺眼的強光,而是一種能透過靈魂的冷冽光芒,彷彿能將人心中的雜念與浮躁一並斬斷。他的身形快若驚鴻,隻見一道黑影閃過,他的腳步在地上沒有任何拖遝的痕跡,卻又準確地踏在每一個該有的方位之上,似乎他與這授課殿的地麵有一種無形的契約,每一塊地磚都像是他劍招的落點。劍招變幻莫測,時而如蛟龍出海,隻見他的手臂一揮,劍身如蛟龍昂首擺尾一般,帶著磅礴的氣勢衝向前方,那氣勢彷彿能撕裂虛空;時而如靈蛇吐信,他身體微微下蹲,劍如靈蛇的舌尖,尖細而刁鑽地刺向前方,那劍招的速度與精巧讓人驚歎不已。但他又能在淩厲的攻勢中展現出一種收發自如的淡然,當劍招使出到極致之時,他的表情沒有絲毫的慌亂與焦急,反而一片淡然平靜,如同在自家的庭院中閒庭信步一般,讓弟子們深刻地領悟到何為劍的剛柔並濟。
漸漸地,他還會將自己多年來在江湖曆練中所遇到的有關劍道的趣事和經驗分享出來。他會微微眯起雙眼,陷入回憶之中,那些往昔的記憶彷彿就在他的眼前一一重現。“曾有一次,我置身於一片墨竹林之中,周圍是無儘的黑暗與未知的危險,然而就在那一片墨竹林立、雜草叢生的景象裡,我看到了落葉飄零的方向,獲得了伴我前行的墨竹劍,領悟到劍之隨勢而動的境界……”他講述自己如何從那些看似平凡的風景中領悟到劍的新境界,如何在生死之間突破劍術的瓶頸。在他講述生死之間的曆練時,弟子們甚至能感受到那種生死的壓迫感,心不由自主地懸了起來;而當他講述如何突破瓶頸時,那種從絕望到希望的轉變又讓弟子們激動不已。弟子們圍坐在他的身邊,眼睛裡滿是崇敬與好奇,彷彿在聽一個來自遠古的傳奇。有的弟子雙手托著下巴,全神貫注地看著他,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有的弟子則身體前傾,耳朵幾乎要貼到他的嘴邊,那專注的神情不輸於窺探絕世珍寶的探險家。
李淩虛的課,在授課殿中越來越受到弟子們的追捧。每一次授課前,那空曠的殿堂中都會早早地坐滿弟子,真可謂是水泄不通。年輕的弟子們興奮地尋找著最佳的位置,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李淩虛的崇敬。有的弟子甚至會提前幾個時辰來占據前排的蒲團,隻為了能離李淩虛更近一些,更好地聆聽到他的教誨。而那些年長的弟子,也會懷著一種謙遜的態度前來學習,他們深知在這劍道的世界裡,永遠都有自己未曾觸及的高峰。他們都渴望從李淩虛這裡汲取更多劍道的養分。
而李淩虛也總是耐心地解答弟子們的每一個問題,無論是簡單的劍招疑問,如“李首席,這個橫削的動作是否在遇到硬物時需要調整角度?”,還是關於劍道精神深層次的思考,像“李首席,劍道的最高境界是否就是忘我?如果是,那如何在塵世中修煉到這種忘我的境界?”他都會認真地思考片刻,然後用自己的智慧與經驗,為弟子們解答。他的解答細致入微,每一個步驟、每一種心境都會詳細地闡述,讓弟子們如醍醐灌頂。
在這日複一日中,李淩虛的名字在弟子間被親切地傳頌著,他那淵博的劍道知識如同璀璨的星河,在這授課殿中閃耀著無儘的光芒;他那高尚的師德如同熠熠生輝的陽光,溫暖著每一個弟子的心田。於是,“李首席”這個充滿敬意的稱呼,也開始在弟子們的心中紮根,口口相傳。每到課上,隻要聽到有人喚一聲“李首席”,那聲音裡就飽含著無儘的尊重與喜愛,那聲音在殿堂中回蕩,彷彿是一種對劍道的信仰的傳遞。而他站在講桌前,也是愈發神采奕奕,每一次授課都像是一場劍道文化與精神的盛大慶典,他是這個慶典的主角,用知識與經驗為弟子們編織出一幅壯麗的劍道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