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收音機廠,你讓我造相控陣? 第17章 銷售同樣重要
-
“新陽之聲雙波收音機,波段更廣,信號更強,讓您足不出戶,儘知天下大事!”
新陽收音機廠全麵停工,隻為了聽見收音機裡傳來的這一句廣告。
熱烈的歡呼聲,掩蓋了收音機裡後續的聲音。
在他們看來,全國的老百姓都知道新陽收音機了,那以後的銷量還不蹭蹭的往上漲?
而且第二台和第三台波峰焊機,也已經開始緊鑼密鼓的製造,爭取用最短的時間,裝配給車間使用。
接下來的事情,就算不用紅星去推演,林濤也知道該做什麼。
那就是擴大銷售科的人員規模。
林濤的桌上攤開著幾份報紙,《光明日報》、《海峰日報》,每一份都在顯眼位置刊登著新陽收音機的廣告。
王紅林推門而入,手裡拿著厚厚一疊電報和信件。
他的臉上掛著抑製不住的興奮,連走路的步伐都比平時快了幾分。
“濤哥,你看看這些。”
王紅林將電報一張張擺在桌上。
“從昨天下午廣播開始播,到現在還不到二十四小時,全國各地的電報就來了好幾張。”
林濤拿起第一張電報,上麵是工整的楷體字:新陽廠林廠長收,我廠急需貴廠雙波收音機五百台,價格麵議,望速回電。
瀋陽無線電三廠。
接著是第二張:新陽廠,聞貴廠生產雙波收音機,我廠願作代理銷售,請派人洽談。
廣州市百貨公司。
第三張、第四張,每一張電報都在詢問收音機的供貨問題。
林濤快速瀏覽著,心中暗自計算著需求量。
“紅星,分析當前訂單需求和我廠產能的匹配情況。”
“分析完成:根據電報統計,潛在訂單需求約8000台,當前日產能400台,需要20天完成。建議立即擴充銷售團隊,製定合理的銷售策略和價格體係。”
林濤放下電報,走到窗前眺望著廠區。
三個車間都在滿負荷運轉,工人們三班倒不停歇的生產著收音機。
煙囪裡冒著白煙,傳送帶的轟鳴聲從窗外傳來,整個廠區都散發著蓬勃的工業氣息。
“老王,你覺得咱們銷售科現在有幾個人?”
林濤轉身問道。
“就科長和小李兩個人。”
王紅林擦了擦額頭的汗。
“平時還兼著采購的活,現在這麼多訂單,根本忙不過來。”
林濤點點頭,在心裡繼續詢問著紅星係統。
“紅星,設計一套適合當前情況的銷售管理體係。”
“方案設計完成:建議建立底薪加提成的激勵機製,基礎工資25元,每銷售一台收音機提成05元。同時建立區域代理製度,按銷售區域劃分責任田,多勞多得,激發銷售積極性。”
“老王,明天開始招人。”
林濤走回辦公桌前,拿起鋼筆在紙上快速寫著。
“銷售科至少要擴充到十個人,工資待遇按底薪加提成算,賣一台收音機提成五毛錢。”
王紅林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五毛錢的提成,在1979年可不是個小數目。
一個普通工人的月工資也就四十多塊錢,如果一個月能賣出兩百台收音機,光提成就有一百塊,這在當時絕對是高收入。
“濤哥,這個提成會不會太高了?”
王紅林雖然興奮,但還是有些擔心。
“廠裡的財務能承受得了嗎?”
現在新型的金屬外殼,雙波段收音機是他們的主力產品。
每台雙波段收音機的純利潤大約是28元,拿出五毛錢作為銷售提成,完全在合理範圍內。
“咱們現在最缺的不是錢,是市場。有了市場,錢自然就來了。”
林濤放下計算器。
窗外傳來汽車的喇叭聲,一輛綠色的解放牌卡車停在廠門口。
幾個裝卸工人從車上卸下一箱箱電子元件,這是從天津采購的最新一批材料。
隨著訂單的激增,原材料的消耗也成倍增長。
“紅星,預測按當前訂單增長速度,原材料供應是否能夠跟上。”
“預測結果:按當前增長速度,一個月後原材料需求將超出當前供應能力30。建議立即聯絡更多供應商,建立穩定的供應鏈體係。”
林濤走到牆邊的地圖前,用紅色圖釘在各個城市上做著標記。
bj、上海、廣州、瀋陽、西安,每一個圖釘都代表著一個潛在的銷售區域。
“老王,你覺得咱們的銷售員應該怎麼分配?”
林濤指著地圖上的標記點。
王紅林走到地圖前,仔細觀察著各個城市的位置。
他雖然文化不高,但在商業方麵有著天然的敏銳度。
“我覺得應該按區域來分。”
王紅林用手指在地圖上畫著圓圈。
“華北、華東、華南、東北,每個區域派兩個人,這樣既能照顧到,又不會重複。”
下午三點,廠區廣播裡傳來通知:請各車間推薦有銷售潛力的工人到辦公樓麵試。
訊息一傳出,整個廠區都沸騰了。
一車間的裝配工小李第一個跑到辦公樓下。
他平時話多,人緣好,經常給工友們介紹對象,大家都說他有做銷售的天賦。
緊接著是二車間的檢驗員小王,三車間的技術員小張,還有食堂的服務員小劉。
不到半個小時,辦公樓下就聚集了二十多個人。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個人臉上都寫著渴望。
在那個年代,能有機會改變命運的機會並不多,大家都想抓住這次機會。
林濤站在二樓的窗前,看著樓下聚集的人群。
這些都是廠裡最普通的工人,但正是這些普通人,將要承擔起開拓市場的重任。
第一個進來的是小李,二十五歲,高中文化,在裝配車間工作了三年。
他穿著洗得發白的藍色工裝,頭髮梳得整整齊齊,臉上帶著緊張而期待的表情。
“小李,為什麼想做銷售?”
林濤開門見山的問。
“林廠長,我覺得咱們的收音機這麼好,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小李的聲音有些發抖,但語氣很堅定。
“我在裝配車間乾了三年,對產品很熟悉,知道咱們的收音機哪裡好。”
王紅林在一旁點點頭,這個回答還算中肯。
“那你說說咱們的收音機好在哪裡?”
林濤繼續問道。
“咱們的收音機信號比彆的廠強,而且用的都是好元件,焊接質量也特彆好,幾乎不會壞。”
小李的話越說越流利。
第二個問題,小李答得很專業。
第三個問題,如果客戶砍價怎麼辦?
“我會告訴客戶,一分價錢一分貨。咱們的收音機雖然貴一點,但質量確實好,買回去用十年八年都冇問題。”
小李思考了一下。
“如果客戶還是嫌貴,我就給他算賬,一台收音機用十年,平均每年才幾塊錢,比買便宜的劃算多了。”
林濤和王紅林對視了一眼,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個小李確實有做銷售的潛質。
接下來是小王、小張、小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有的人口纔好,有的人產品知識紮實,有的人有親和力。
一直到傍晚時分,今天的麵試結束了。
經過兩個小時的篩選,十個銷售員的人選基本確定。
他們將被分成五個小組,每組負責一個大區的銷售工作。
夕陽西下,廠區裡的機器聲漸漸停息。
新招的銷售員們聚集在辦公樓下的空地上,興奮的討論著明天開始的新工作。
月亮爬上樹梢,銀色的光芒灑在廠區的紅磚建築上,一切都顯得那麼寧靜而充滿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