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收音機廠,你讓我造相控陣? 第19章 逆向研發
-
三車間裡拉起了厚厚的窗簾,昏暗的環境中隻有幾盞白熾燈發出昏黃的光芒。
一台進口錄音機靜靜躺在工作台上,銀色的金屬外殼在燈光下反射著冷峻的光澤。
林濤戴著白色的棉布手套,手裡拿著一把精密的螺絲刀。
他的動作極其小心,生怕損壞任何一個零件。
李明華蹲在一旁,手裡拿著放大鏡和記錄本,準備詳細記錄每一個拆解步驟。
“先從外殼開始。”
林濤輕輕轉動著第一顆螺絲,不鏽鋼的螺絲在他手中發出輕微的咯吱聲。
“注意觀察加工工藝,特彆是接縫處的處理方式。”
外殼被小心翼翼的打開,露出了內部複雜的機械結構。
傳動齒輪、皮帶輪、電路板,每一個部件都透露著精密的工藝。
最顯眼的是那套三磁頭係統,銀白色的金屬外殼上刻著細密的日文字元。
李明華俯下身子,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著內部結構。
“林廠長,這個傳動係統比咱們想象的複雜多了。”
他在本子上快速記錄著各個部件的位置和連接方式。
“紅星,分析這台錄音機的核心技術難點。”
林濤在心裡默默詢問。
“分析完成:核心技術包括三磁頭係統、伺服電機控製、精密機械傳動三個方麵。其中三磁頭製造工藝要求極高,需要特殊合金材料和微米級加工精度。伺服電機技術相對簡單,建議優先攻克。”
張衛東蹲在設備的另一側,正在研究著傳送機構。
一根細如髮絲的鋼絲繩通過精密的滑輪係統,控製著磁帶的前進和後退。
整個傳動過程無聲無息,精度極高。
“這個鋼絲繩的張力控製很關鍵。”
張衛東用鑷子輕撫著鋼絲繩的表麵。
“太鬆了磁帶會跑偏,太緊了容易斷。”
工作台的另一端,從香港采購回來的三磁頭被小心的擺放在絨布上。
三個磁頭排列整齊,分彆負責擦除、錄音和播放功能。
每個磁頭的間距精確到十分之一毫米,表麵光滑如鏡。
“紅星,分析三磁頭的製造工藝要求。”
“分析完成:三磁頭需要使用鐵氧體或坡莫合金材料,加工精度要求達到微米級。國內現有設備無法滿足加工要求,建議將技術攻關重點轉移到伺服電機係統。”
林濤放下手中的螺絲刀,走到窗前思考著。
午後的陽光從窗簾縫隙中透進來,在水泥地麵上留下條紋狀的光影。
廠區裡傳來收音機裝配車間的機械聲,單調而有節奏。
王師傅從工具箱裡拿出一個拆下來的小電機,銀色的外殼上標註著密密麻麻的英文參數。
這個電機隻有火柴盒大小,但內部結構極其複雜。
“這傢夥轉速控製得真準。”
王師傅用手輕撥著電機軸,感受著軸承的順滑程度。
“一點都不抖,轉起來跟絲綢一樣順。”
李明華拆開電機的外殼,露出了內部的定子和轉子結構。
與普通電機不同,這個伺服電機的繞組更加精密,磁極分佈也更加均勻。
“林廠長,這種電機的製造難度怎麼樣?”
李明華用放大鏡觀察著繞組的細節。
“紅星,評估伺服電機的仿製可行性。”
“評估完成:伺服電機技術難度中等,主要在於繞組工藝和磁鋼材料。國內現有技術基礎可以實現仿製,預計技術攻關週期三個月,成功率85。建議立即啟動相關工作。”
下午時分,廠區裡響起了下班的鈴聲。
但三車間裡的拆解工作還在繼續,幾個技術人員圍在工作台旁,專注的研究著每一個細節。
張衛東用遊標卡尺測量著電機軸的直徑,精確到百分之一毫米。
每一個數據都被仔細記錄在本子上,這些參數將成為仿製工作的重要依據。
“直徑635毫米,長度185毫米,軸承采用微型滾珠結構。”
張衛東一邊測量一邊報數,李明華在旁邊快速記錄著。
王師傅拿起一塊拆下來的電路板,綠色的基板上密密麻麻焊著各種電子元件。
與收音機的電路相比,錄音機的電路複雜了許多倍。
“這些整合電路都是進口的。”
王師傅指著電路板上幾個黑色的方形晶片。
“國內還生產不了這麼複雜的晶片。”
林濤走到電路板旁邊,仔細觀察著那些整合電路的型號。
ne555、l358、tl072,每一個型號都代表著不同的功能模塊。
“紅星,分析這些整合電路的功能和替代方案。”
“分析完成:ne555為定時器晶片,控製錄音時長;l358為運算放大器,負責信號放大;tl072為低噪聲運放,用於音頻處理。國內可用分立元件實現相同功能,但體積會增大30。”
夕陽西下,三車間裡的工作台上擺滿了拆解下來的零件。
從外殼到內部機械,從電路板到整合電路,一台完整的錄音機被分解成了上百個部件。
每一個部件都有詳細的測量數據和技術分析,這些資料將成為仿製工作的寶貴財富。
林濤站在工作台前,看著眼前這些精密的部件。
在1979年的夏天,其中很多技術對於我們來說還是遙不可及的高科技。
但他相信,憑藉著工人師傅們的智慧和努力,一定能夠攻克這些技術難關。
“明天開始,咱們先從伺服電機做起。”
林濤對幾個技術人員說道。
“三磁頭暫時用進口的,等電機技術成熟了再考慮磁頭的國產化。”
月亮爬上樹梢,三車間裡依然燈火通明。
幾個年輕的技術員圍在工作台旁,繼續研究著那些神秘的部件。
每一次測量,每一次記錄,都在為明天的仿製工作做著準備。
晨光透過三車間破舊的鋼窗灑進來,在水泥地麵上留下斑駁的光影。
林濤站在工作台前,手裡拿著一張設計圖紙,上麵密密麻麻畫著伺服電機的內部結構。
每一根線條都經過精心計算,每一個尺寸都標註得極其精確。
“紅星,給出伺服電機的具體製造方案。”
林濤在心裡默默詢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