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開局收音機廠,你讓我造相控陣? > 第22章 嶄露頭角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開局收音機廠,你讓我造相控陣? 第22章 嶄露頭角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初秋的晨霧還未散去,新陽收音機廠的廠區裡已經機器轟鳴。

四台波峰焊機在一車間整齊排列,銀色的錫爐在電加熱下泛著金屬光澤,溫度表指針穩定指向260攝氏度。

流水線上的電路板緩緩通過錫波峰,每一個焊點都在瞬間完成,整個過程無需人工乾預。

“紅星,分析當前生產效率提升幅度。”

林濤站在一車間門口,看著眼前這套全自動化的生產線。

“分析完成:波峰焊機投入使用後,單板焊接時間從45分鐘縮短至3分鐘,效率提升1400。產品一致性大幅改善,焊接缺陷率降至01以下。”

王紅林從生產調度室走出來,手裡拿著厚厚一疊生產報表。

他的臉上寫滿了疲憊,連續三個月的設備改造讓整個廠子都在高強度運轉。

“濤哥,電動繞線設備昨天正式投產了。”

王紅林將報表遞給林濤。

“線圈繞製效率比手工提高了八倍,而且張力控製很穩定。”

二車間裡傳來有節奏的機械聲,十台電動繞線機正在同步工作。

細如髮絲的漆包線在精確的張力控製下均勻纏繞,每一個線圈的匝數都分毫不差。

女工們坐在操作檯前,隻需要裝卸線圈骨架,其餘工作全部由機器完成。

年輕的女工小芳站在第三台繞線機前,熟練地更換著線圈骨架。

她的手指不再像以前那樣被銅線磨出血痕,工作強度大大降低,但產量卻提升了數倍。

“小芳,這台機器的張力怎麼樣?”

班長小李走過來檢查著繞線質量。

“很穩定,一直保持在25牛頓。”

小芳指著張力表上的指針。

“比以前手工繞製均勻多了。”

林濤走進二車間,這裡已經完全改變了模樣。

原本用於收音機裝配的生產線被改造成錄音機生產線,更加複雜和精密。

傳動機構、磁頭係統、伺服電機,每一個部件都要求極高的裝配精度。

三十多名技術工人分佈在不同的工位上,有條不紊地裝配著錄音機的各個部件。

銀色的金屬外殼在日光燈下反射著冷峻的光芒,雙卡倉的設計顯得格外精緻。

“紅星,評估當前錄音機產品的技術水平和市場定位。”

“評估完成:新陽雙卡立體聲錄音機整合收音機功能,技術水平達到國外同期產品85。建議定價策略:同類進口產品售價1200-1500元,國產目前還冇有同品級競品,新陽產品定價700元具有顯著價格優勢。”

裝配車間的工作台上,一台剛剛完成的錄音機樣機靜靜躺著。

黑色的金屬外殼配以銀色的按鍵,正麵是兩個透明的磁帶倉視窗。

右側整合了收音機的調諧旋鈕和音量控製,整體設計簡潔而實用。

李明華蹲在測試台前,正在進行最後的質量檢驗。

他將一盤空白磁帶放入左側卡倉,然後調到收音機模式,選擇了一個音樂頻道。

優美的音樂從揚聲器中傳出,音質清晰純淨。

“錄音功能測試。”

李明華按下錄音鍵,指示燈立刻變成紅色。

磁帶開始緩慢轉動,將收音機接收到的音樂信號記錄在磁性介質上。

五分鐘後,李明華停止錄音,將磁帶倒回到起始位置。

按下播放鍵,剛纔錄製的音樂重新響起,音質幾乎與原始信號冇有差彆。

“立體聲效果怎麼樣?”

張衛東戴著耳機,仔細聆聽著左右聲道的分離度。

“很好,左右聲道分離明顯,冇有串音現象。”

李明華調節著平衡控製旋鈕。

“高音清脆,低音厚實,整體音質達到了預期效果。”

辦公樓裡,會計小張正在計算著錄音機的生產成本。

算盤珠子在她手中快速撥動,每一筆開支都被精確記錄。

進口磁頭、伺服電機、電路板、金屬外殼、加上其他零部件和人工成本,總成本控製在480元左右。

“林廠長,按照700元的售價,單台利潤大約是220元。”

小張放下算盤,聲音中帶著興奮。

這個利潤率遠超收音機產品,一台錄音機的利潤相當於十台收音機。

林濤接過成本覈算表,仔細檢視著每一項開支。

220元的利潤確實可觀,但更重要的是市場前景。

錄音機作為新興的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需求正在快速增長。

“紅星,預測錄音機市場的發展趨勢和銷量前景。”

“預測完成:基於當前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升級趨勢,錄音機市場將在未來三年內快速增長。預計年銷量增長率50以上,市場總容量將達到200萬台。新陽產品憑藉價格優勢,有望占據15的市場份額。”

下午時分,廠區裡響起了測試音樂的聲音。

幾台錄音機樣機在不同的工位上接受著各種效能測試,優美的音樂聲此起彼伏。

工人們乾活的節奏都變得輕快起來,彷彿這些音樂為枯燥的工業生產注入了藝術的氣息。

王師傅站在磁頭裝配台前,用鑷子小心翼翼地調整著三磁頭的位置。

每個磁頭之間的間距必須精確到01毫米,稍有偏差就會影響錄音質量。

他戴著放大鏡,額頭上滲著細汗,動作極其專注。

“這個活真是精細。”

王師傅輕聲嘀咕著。

“比裝配收音機難多了,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馬虎。”

質檢科的老陳拿著一疊測試報告走進車間。

經過三天的全麵檢測,第一批錄音機樣機的各項指標都達到了設計要求。

頻響特性、訊雜比、失真度,每一項參數都符合行業標準。

“林廠長,樣機測試全部通過。”

老陳將報告遞給林濤。

“可以正式投入批量生產了。”

夕陽西下,廠區裡的機器聲漸漸停息。

工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廠門,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新產品的成功開發讓每個人都感到自豪,畢竟這是他們親手製造出來的高科技產品。

林濤站在辦公室窗前,看著遠處海峰鋼鐵廠冒煙的煙囪。

在1979年的秋天,能夠生產出這樣先進的錄音機產品,對於一個普通工廠來說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

月亮爬上樹梢,銀色的光芒灑在廠區的紅磚建築上。

明天,第一批新陽雙卡立體聲錄音機就將正式下線,投向廣闊的市場。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