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亡國:我在嶺南當基建狂魔 第314章 李子淵的另一麵
-
洗漱完畢後,嚴小月下了樓,準備吃點早飯。
“姑娘起得挺早啊!”
掌櫃的正在擦桌子,看到她笑著和她打招呼。
“姑娘,要不要吃點早飯?我們這裡有豆漿油條,還有餛飩,味道還不錯。”
“豆漿油條……多少錢?”
“五文錢一份,管飽!”
“那就……豆漿油條吧。”
嚴小月在大堂的角落坐下,掌櫃的很快端來了早飯。
熱騰騰的豆漿,金黃酥脆的油條,還配了一碟小鹹菜。
“慢慢吃啊,姑娘。”
掌櫃的笑嗬嗬地說道。
“要是不夠,再跟我說,我讓後廚再做。”
“謝謝掌櫃。”
“不用客氣。”
嚴小月咬了一口油條,一陣酥脆的口感在她嘴裡化開。
普通的油條配著熱豆漿,簡直是絕配。
她忽然覺得,這麼簡單的早飯,竟然比在無麪人吃過的那些珍饈美味都要好吃太多。
或許,不是因為味道,而是因為心情吧!
大堂裡陸續來了幾個客人,都是附近的居民,來吃早飯的。
“老張啊,今兒個怎麼這麼晚?”
掌櫃跟一箇中年漢子打招呼。
“嗨,彆提了。”
那個叫老張的漢子笑著說道。
“昨晚我家那小子非要纏著我講李總督打仗的故事,講到半夜才睡,今早起不來了。”
“哈哈哈,你家小子還挺崇拜李總督啊。”
“那可不,咱們整個嶺南有哪個人不崇拜李總督的啊!”
“要是冇有李總督,我們哪裡會有這麼好的日子。”
老張一臉自豪地說道,周圍的人紛紛附和。
“我跟你說,我家那小子天天唸叨著,長大了也要像李總督一樣,保家衛國打壞人。”
“前兩天啊,他還跑去報名參加官學呢。”
“官學?”
旁邊一個老人插話道。
“就是李總督辦的那個學堂吧?聽說十二歲以下,家境貧困的不收錢,還管飯?”
“對對對,就是那個官學。”
老張點頭。
“不僅不收錢,還教孩子們讀書寫字,學算術。”
“我家那小子去了一個月,現在都能寫自己的名字了,竟然還懂得算賬了。”
“可不是嗎?以前我們這些窮苦人家,哪敢想孩子能讀書啊,那都是富貴人家的權利。”
“現在多虧了李總督,讓我們窮人家的孩子也能有出息了!”
說到這裡時,老張的眼眶都有些發紅。
“李總督啊,真是我們老百姓的大恩人,活菩薩啊!”
周圍的人再度紛紛附和,一個個都說起了自己的變化和感受。
“可不是嘛,李總督對我們這些百姓,簡直比親爹還親。”
“上次我家孩子生病,去官辦的醫館看病,一文錢都冇收,還給了藥。”
“我們家也是,去年收成不好,李總督不僅免了稅,還給俺們發了糧食救濟呢。”
“這樣的好官啊,打著燈籠都難找!”
嚴小月坐在角落裡,靜靜地聽著這些對話。
她看著這些普通百姓臉上那發自內心的笑容,心中的觸動越來越強烈,這些百姓雖然不懂什麼國家大事,但是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不好,他們心裡麵一清二楚。
李子淵……
他真的做到了他說的那些話。
讓百姓吃飽飯,穿暖衣,讀得起書,看得起病。
這不是空話,不是口號。
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姑娘,怎麼不吃了?”
掌櫃的注意到她發愣,關心地問道。
“是不是味道不好?我讓後廚給你重新弄過一份。”
“不……不是。”
嚴小月回過神來。
“很好吃,我隻是……在想事情。”
“哈,年輕姑娘嘛,總有心事。”
掌櫃的笑了笑。
“不過姑娘啊,來了嶺南,就彆想太多愁事了。”
“咱們李總督說過,要讓嶺南變成世外桃源,讓每個人都能快快樂樂地生活。”
“所以啊,有什麼煩心事,放下就好了。”
嚴小月愣了愣,點了點頭。
“我知道了,謝謝掌櫃。”
吃完早飯,她走出了客棧。
今天的天氣很好,陽光特彆明媚,些許的微風拂麵而過。
街上已經熱鬨起來,小販們開始擺攤,店鋪也陸續開門。
嚴小月和第一天一樣,再次漫無目的地走著,她想看看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是什麼樣的?
她路過一個書鋪,門口掛著一塊招牌——《嶺南書坊》。
好奇心驅使下,她走了進去。
書鋪不大,但很整潔,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
有四書五經,有詩詞歌賦,還有一些她從未見過的書。
“姑娘想看什麼書?”
一個穿著長袍書生模樣的人走了過來問道。
“隨便看看……可以嗎?”
“當然可以!”
書生笑著說道。
“姑娘裡麵請,我們書坊歡迎所有人來看書,就算不買也沒關係。”
“李總督說過,要讓嶺南的百姓都能有機會讀書識字,所以我們這裡的書,都是可以免費翻閱的。”
“隻要不損壞,想看多久都可以。”
嚴小月一時間感到有些意外。
“免費?不用錢?”
“是啊,免費的。”
書生點頭確認道。
“這是李總督的惠民政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都能有機會學習。”
“當然,如果姑娘喜歡的話,也可以買回去慢慢看。”
“價格都很公道,絕不會亂要價。”
嚴小月好奇地隨手拿起一本書,翻了翻。
發現這竟然是一本關於農業方麵知識的書,並且裡麵還有一首李總督做的“憫農詩”,裡麵詳細介紹瞭如何種植各種作物,如何防治病蟲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嚴小月忍不住吟誦出來,表情越發的震驚,即便她不是什麼詩詞方麵的大家,但也知道,這首“憫農詩”寫得有多好。
可見李子淵是真的懂農事的,而不是一個隻會打仗的莽夫。
好奇心之下,嚴小月的心裡麵對李子淵多了一種全新的認識,然後認真地看了起來。
“這本書……很實用啊。”
“可不是嘛。”
書生笑道。
“聽說這是李總督專門讓人編寫的,為的就是讓農民能學到更多知識,提高收成。”
“自從這本書出來後,嶺南的糧食產量提高了不少呢。”
嚴小月一邊聽,一邊又翻了幾本書,發現這裡的書種類很多。
有教人如何經商的,有教人如何醫病的,還有教人如何讀書寫字的。
每一本書,都很實用,都很貼近百姓的生活,而不是什麼四書五經的,那種四書五經,在這裡連一本都找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