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中童生:凡女重走仙路 第432章 論齊
餘海濤吃完,便朝賀庶吉士家而去。
他知道秦雲拜的賀夫子為師。
賀夫子正在授課,講的是正是《春秋》裡薑尚薑子牙在謂水直鉤子釣魚,釣得酉伯侯,與同乘一車而歸,如獲至寶,被封稱太公望,為太師。
薑太公與西伯候推行一些改革,鼓勵農民墾荒種田,農閒時練兵,收留饑民,廣施仁政,使天下為心。
後來推翻商紂王朝,商滅亡後,武王繼位為周王,此時建立了分封製,故薑尚分封地徒為齊的營丘,如今還保留有營丘的薑太公。
齊地因為薑太公為齊王,發展鹽業,施於仁政,開放工商業,齊國經濟就十分化強盛,一些優勢手工業聚集發展,使得齊地繁榮昌盛!
「如今齊地轄地屬齊王封地,稅收,政務全歸齊王收繳……」
說到這裡,賀庶吉士不說話了。
此時七皇子已經來到學館旁,正好聽到齊王這段,便津津有味的聽起來。
賀庶吉士並不認識餘海濤,可這幾人進來,沒人報告他,也沒攔他,就有點奇怪。
卻見其人衣冠奢豪,緞子錦衣,還有兩護衛,知道不是平常人。便停下課來,問:「來者何人?」
庶吉士話音剛落,堂下秦雲已抬眼看到是餘海濤,不由頭疼,竟然追到先生課堂上來了。
穆子衡也擱下筆,好奇看著外麵那個比自己還衣冠鮮亮的公子。
此人負手而立,腰間玉帶綴著成色極佳的東珠,在他袖口暗紋上,露出金線繡成的流雲紋樣。
「在下餘姓,偶過學館,聽聞先生論及齊國舊事,一時駐足,還望海涵。」
七皇子語調溫和。很是謙卑,一看此人受過絕好的教養,溫文爾雅,卻氣宇軒昂!
炎龍國餘乃國姓。能叫餘海濤的隻有才從西北凱旋而回的七皇子。
賀庶吉士看著便猜出來了,便行禮道:「不知道七殿下到來,有失遠迎,請恕罪。」
心道:難怪他的家裡沒人敢攔他,讓他直接進來了。
「賀夫子,不用客氣,我與秦兄弟有緣,是朋友,知道他在先生這聽課,也想來聽聽。」
七皇子語調溫和,目光掃到秦雲身上。又掃向案上,卻是一幅《齊地輿圖》,上麵有著的號,卻標記「鐵石礦」的位置。
看樣子這應是講齊國的鐵礦石地,他微微笑著,這秦兄弟莫不是想到齊地去建立礦場。
賀庶吉士心中一動,忙拱手道:「既如此,不妨入內詳談。秦雲、穆子衡,為殿下添座。」
秦雲瞟了他一眼,穆子衡站了起來,還未說話,龍傲連忙去端了椅子,龍行端桌子來。
餘海濤也不客氣,直接叫挨著秦雲擺好坐下。
「你來乾什麼?」秦雲有點不高興他來搗亂,這可是他認真學習的地方。
「學習啊,你能得個案首,老夫子的學問一定好!」
「切!」秦雲撇了下嘴,鬼纔信!
餘海濤不理會和他的鄙視,轉向賀夫子。
問道:「先生方纔未說完齊王基業,學生倒想請教,齊地三麵環山,一麵靠海,早年常受邊賊匪寇滋擾,為何如今反成了海防重鎮?」
這人臉皮厚,人家沒有說收他為弟子,自個兒已經在貼金了。
賀庶吉士撫須答道:「殿下問得好!齊地能轉危為安,關鍵在兩點。前齊王引汶水入渠,修了三十裡防潮堤,不但阻了賊寇,還使民眾有汶水飲用,灌溉……」
那礦場與手工業呢?」
七皇子追問,目光轉向秦雲,「聽聞齊地黑石礦年產精鐵二十萬斤,卻鮮少流入市集,不知去向?」
秦雲答道:「黑石礦鐵料多運往臨淄兵工坊,打造的『齊甲』輕便堅固,齊軍憑此甲冑抵住了蠻族騎兵衝鋒。」
七皇子讚:「秦兄弟果然學得認真。」
當著賀夫子的麵,秦雲不好說他,隻好道:「殿下謬讚了,小生愧不敢當。」
「據我所知,齊地的刺繡「雲紋錦」宮中都有供品,不知價幾何?」
「一匹可抵十石米,多供內廷與藩王,七殿下應該也有吧!」
「大約是有的,不過我偏愛蘇錦和蜀錦。」
「十石米相當一千五百三十五斤米,相當一戶四,五口人要吃上兩年……」
餘海濤望向秦雲:「你這是在說本宮奢侈了麼了?」
「沒有,隻是告訴殿下一種簡單的演演算法。」
穆子衡發呆了,看著兩個人你來我往了幾下,笑道:「這樣好,總算有個人能分擔下我的痛苦。」
「七殿下,七皇子,這是與我父親一起去西北打仗的七皇子。」
「穆子衡吧?」
「是我!」
穆子衡感到一陣厲光閃來,嚇得一哆嗦:「殿下有何事!」
「沒事,隻是確定下,據說你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怎麼還能考上秀才?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穆子衡鬆了口氣。
還好……
好什麼,他一下子忘記了。
這個人說話他不敢接了,皇子說的重了,他有點怕。
皇子微微笑了,又看向秦雲:
「方纔賀先生說齊王『善聚財』,齊地商路如雲,十分繁華,四通八達,不知道這齊王怎麼,既能收上稅來又不擾民生的?」
秦雲想了想道:
「齊地設了『商引司』,凡過往商隊隻需登記貨物種類與數量,繳納三成稅便可通行,且沿途驛站提供飲水與護衛。」
「是這樣的麼?」
秦雲忽然道:「我聽說,去年一糧商從膠東運糧至魯中,三千裡路竟無一處關卡刁難,這個齊王可了不得。」
餘海濤笑了:「皇叔厲害,自然是有那個本事的。」
賀庶吉士補充道:「不僅如此,齊王還在青州、萊州設了『互市』,允許蠻部以皮毛換糧食、鐵器,既消弭了邊境衝突,又賺了蠻部的銀錢。」
他歎了一口氣,繼續道:
「如今齊地府庫充盈,邊防軍常年保持五萬兵力,且兵士皆配火器,這便是他最硬的底氣。」
「真是個好皇叔!」
七皇子想,「如果不管父皇和世族的態度,這麼個繁榮昌盛的經濟恰恰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但是……」
因此,皇權之間,從來都不是個人英雄氣概的,而更是要削弱他們的權勢,不能造成番王勢大。
加旱災,產生大量流民,秩序就亂了,造反和一些暴民動亂因素造成。
齊王在這樣的環境中號令諸侯可以說一呼百應,正好為旱災的平民說話。
事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名正言順的造反。奪取天下。
上一世西北戰場失利,齊王的藉口十分簡單是王的決策和用人不當,造成了事態的嚴重和不安因素!
這一世七皇子掛著名譽,又把貪汙糧食和「換糧」繳獲,奸細被查了出來。
鞏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目前這旱災開始弄得民心開始浮動起來。
所以,齊王,一偶獨大,不發則己,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