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抗日之紅色空間物流 > 第22章 師革命先輩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抗日之紅色空間物流 第22章 師革命先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雙山鎮一役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儘,蕭然便帶著特戰一班,跟隨八路軍115師獨立團三營營長王鐵山,踏上了前往獨立團團部的山路。

繳獲的150匹戰馬由三營的戰士們興高采烈地牽著,馱著分得的武器糧秣,隊伍行進間充滿了勝利的喜悅和對這支神秘友軍的好奇。

山路崎嶇,寒風凜冽。

蕭然走在隊伍中,目光掃過身邊這些穿著破舊單薄灰布軍裝、背著簡陋裝備卻精神昂揚的八路軍戰士,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關於這支部隊——威名赫赫的八路軍115師的記憶碎片。

那是他曾在曆史書中反複研讀過的鐵血勁旅。

115師,這麵由紅軍英雄部隊改編而成的抗日旗幟,其結構在蕭然心中清晰如畫。

1937年,

紅一方麵軍主力改編成為115師,下轄343旅和344旅和教導旅、以及獨立團。

343旅旅長陳剛,由紅一軍團骨乾組成,下轄楊德誌的685團、李天右的686團。不過,1938年3月旅長陳剛因林帥受傷離開115師而任代師長。同時由李天右任343旅代旅長。

344旅旅長徐東海,副旅長黃客誠,由紅十五軍團骨乾組成,下轄張少東的687團、陳秀的688團。

還有一支至關重要的師獨立團,團長楊城武,是由一軍團精銳改編。

另外還有師教導隊、騎兵營等技術兵種。

總兵力約1.5萬人,首任師長林帥,副師長聶帥,政委羅帥。

這三人的名字在華國,可是人儘皆知的名帥,共和國的開國十大元帥,現在的115師就占了三個,你說厲不厲害,牛不牛逼?

平型關大捷後不久,1937年底,聶帥便率獨立團、騎兵營等部留守五台山,開創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偉業。

1938年後,115師主力如利劍出鞘,分兵挺進山東:楊德誌率685團為基礎,組成東進支隊進入冀魯豫;陳剛、羅帥則率686團等主力進入山東,與山東縱隊並肩作戰;

而344旅則在徐東海、黃客誠率領下轉隸第二縱隊,南下支援華中戰場。

到了1943年,115師與山東縱隊合並,整編為強大的山東軍區,下轄魯中、魯南、膠東、濱海、清河等軍區,成為山東抗戰的中流砥柱。

蕭然腦海中閃現著那些光輝的名字:685團發展為威震東北的39軍;686團演變成華東雄師20軍;楊城武的獨立團則成為華北勁旅63軍的基石;還有那由教導隊發展起來的教導旅,後來拱衛著革命聖地……

“林帥、聶帥、羅帥、徐東海、黃客誠、楊德誌、李天右、楊城武……”蕭然心中湧起難以言喻的崇敬與激動。

眼前這支在寒風中行軍的隊伍,其源頭竟是如此輝煌!

這些名字的主人,許多人將在幾年後共和國成立的禮炮聲中,被授予象征最高榮譽的元帥和上將軍銜!他們是真正的開國元勳,民族脊梁!

說到115師獨立團,那更是有一個耳熟能詳的真實戰鬥,雖然不是獨立團發動的戰鬥,但是卻與115師獨立團有著極大的關聯。

老電影《狼牙山五壯士》大多數曆史愛好者都有印象,故事就發生在1941年的反掃蕩作戰中。

電影中八路軍的五名鋼鐵戰士,正是隸屬於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割槽的主力第1團,時任團長邱蔚,開國少將。

而在紅軍剛改編為八路軍的時候,邱蔚的職務正是第115師獨立團第三營的營長。

狼牙山五壯士(1941年),隸屬於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割槽1團7連6班,為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鬥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在戰鬥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麵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五名鋼鐵戰士中,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才倖免於難;

五名戰士的壯舉,表現出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2014年8月29日,狼牙山五壯士入選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雄群體。

……

蕭然感覺到自己,一個穿越時空的後來者,此刻竟能親身踏入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與他們的部隊並肩作戰,這怎能不讓他心潮澎湃?

山路蜿蜒,穿過幾道由警惕的民兵和哨兵把守的隱蔽關卡,眼前豁然開朗。

一片相對平緩的山坳裡,依山勢搭建著大量極其簡陋的木屋、草棚甚至地窩子,嫋嫋炊煙升起,構成了獨立團的駐地。

然而,當蕭然走近時,撲麵而來的並非田園牧歌,而是深入骨髓的艱苦。

營地裡的人們,無論戰士還是隨軍家屬、支前群眾,大多衣衫襤褸,打著層層補丁,在刺骨的寒風中顯得異常單薄。

許多戰士腳上穿的是磨破的布鞋或自己打的草鞋,一雙腳凍得通紅。

操場上,一群新兵在進行刺殺訓練,手中握著的,赫然是削尖的木棍!

旁邊空地上,一些戰士在認真擦拭著武器,但那些武器讓蕭然心頭一酸。

老舊的“老套筒”、漢陽造占了絕大多數,槍身上的烤藍漆早已磨光,露出暗沉的鐵色。

幾挺看起來像機槍的,蕭然仔細看才發現是仿製的“土機槍”,槍管粗細不一,工藝粗糙。

彈藥更是匱乏得肉眼可見,戰士們的子彈袋大多乾癟。

他看到一名小戰士,正無比珍惜地用一小塊破布蘸著幾乎看不見的油星,反複擦拭著手中一支三八式步槍——這顯然是難得的“好槍”了。

角落裡,幾個傷員躺在鋪著薄薄乾草的擔架上,繃帶上滲著血跡,醫療條件之簡陋可想而知。

幾個麵黃肌瘦的孩子,捧著冰冷的、摻著大量野菜甚至糠皮的窩頭在啃。

“蕭司令,讓您見笑了。”王鐵山注意到蕭然凝重的目光,聲音低沉下來,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苦澀。

“咱獨立團是能打,可這日子……是真難熬。鬼子封鎖得厲害,後勤補給線太長,經常斷頓。武器嘛,你也看到了,好槍太少,子彈金貴得很,平時訓練都捨不得打實彈,一人能有幾發保命彈就不錯了。打一仗,繳獲點裝備,那是比過年還高興。雙山鎮您給的那些槍炮馬匹,可真是解了咱燃眉之急,救了命了!”

他看向身後戰士們牽著的馬匹和馱著的物資,眼中充滿了感激和希望。

這就是真實的敵後抗戰!

沒有後方源源不斷的補給,隻有依靠繳獲和自力更生的頑強!

115師威名赫赫,其下轄各旅、團在廣闊戰場浴血拚殺,發展壯大,但具體到楊城武獨立團這樣的基層作戰單位,每一天都在與饑餓、嚴寒和極度匱乏的武器彈藥作鬥爭!

蕭然心中的敬意更添了一層沉重,也更加理解了楊城武這位年輕團長肩上擔子的分量。

“王營長,貴軍在如此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堅持抗戰,百折不撓,這纔是真正的英雄!”蕭然由衷地說道,語氣充滿敬意。

“蕭司令,這邊請!團長在指揮所等您。”王鐵山引著路。

指揮所設在一處向陽、視野開闊的山洞裡,門口站著兩名持槍警戒、眼神警惕的戰士。

王鐵山通報後,蕭然帶著李振彪走了進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