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抗日之紅色空間物流 > 第225章 發展科學技術的種子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抗日之紅色空間物流 第225章 發展科學技術的種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叫化子坡前,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已然超越了嚴寒。

領到新裝備的戰士們,哪裡還顧得上身上嶄新的冬季迷彩軍裝和頭頂沉甸甸卻讓人安心的防彈頭盔?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如同被磁石吸引,牢牢地鎖在了自己手中那冰冷的、卻散發著無限魅力的鋼鐵造物上。

“嘿!瞧這槍身,這烤藍!比咱老家鐵匠鋪打出來的梭鏢亮堂多了!”

“班長,這快慢機在哪兒呢?咋切換單發和連發啊?”

“輕點!彆瞎捅咕!看著點說明書……呃,這字兒認不全啊,等會兒會有教官來教我們怎麼使用!”

戰士們三五成群,或蹲或坐,小心翼翼地摸索著81式突擊步槍的每一個部件,雖然生疏,卻充滿了無比的專注和熱情。

那鋥亮的槍油味,此刻聞起來竟比肉香還讓人沉醉。

而那些被挑選出來、配備了85式狙擊步槍的神槍手們,更是如同得了稀世珍寶。

他們往往獨自找個安靜的角落,將修長的槍身抱在懷裡,用配發的軟布一遍遍擦拭著光潔的槍管和那神秘而精密的瞄準鏡。

有相熟的戰友好奇地想湊過來摸一把,立刻會被他們如同護崽的母雞般擋住:

“去去去!你那粗手粗腳的,彆給我碰花了鏡片!”

“讓我瞅瞅嘛,就瞅瞅!”

“不行!這可是首長的眼睛!金貴著呢!等你啥時候打靶能十槍九十環以上,再說!”

溶洞入口處,另一種“技術革新”也在侯亮平的訓練下進行著。

幾台嶄新的叉車發出輕微的轟鳴,正在按照侯亮平的操作要領進行工作。

“對!就這樣!左手杆控製提升下降,右手杆控製門架傾斜!慢點,看準位置!”侯亮平站在一旁,對著坐在叉車駕駛座上的戰士喊道。

那戰士雖然緊張,額頭見汗,但操作卻是有板有眼。

隻見叉車靈巧地駛入溶洞深處,貨叉精準地插入一箱重達數百公斤的彈藥箱底,輕輕提升,然後平穩地倒車、轉向,將貨物運送到洞口等待的“征途”四輪運輸車旁放下。

整個過程,不過一兩分鐘。

而同樣的工作量,若是依靠人力肩扛手提,至少需要四五名壯勞力忙碌好一陣子,還得累得氣喘籲籲。

一箱箱的槍支,一箱箱黃澄澄的子彈,乃至成袋的糧食,在叉車高效的工作下,被迅速轉運出來,裝上各類車輛,然後絡繹不絕地駛離。

整個物資分發的效率,比起以往靠人海戰術搬運時,提升了何止數倍?

站在高處的啟明同誌和彭老總將這一幕儘收眼底。

彭老總忍不住嘖嘖稱奇:“了不得!真了不得!這圓頭圓腦的鐵蛤蟆車看著怪模怪樣,乾起活來可真是一把好手!這得省下多少人力,節省多少時間!”

蕭然站在一旁,適時地解釋道:“首長,這就是科技的力量,或者說,是先進工具帶來的生產力解放。

有了合適的機械,一個人就能乾以前幾十個人都乾不完的活,而且乾得更快更好。

這在未來建設我們的國家時,會是至關重要的理念。因為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沒有先進的科技,就沒有先進的產品,我們的國家就會落後,落後就會捱打!”

啟明同誌聽得非常專注,他深邃的目光看著那來回穿梭的叉車和運輸車隊,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說的好啊!是啊,工具的革命,其意義不亞於武器革命。

我們過去依靠人民的雙手創造了奇跡,未來,更要善於利用人類智慧的結晶——科學技術,來創造更大的奇跡。蕭然同誌,你這話,很有見地。”

蕭然的話,如同一顆種子,悄然落在了這位偉人思考的土壤裡。

他心中所想的,是更遙遠的未來,是如何避免人力與智力的無謂消耗,如何讓這個飽經滄桑的國家,能更快地走上一條高效發展的道路。

蕭然知道,在未來二十幾年後的1968年,為了響應號召,數以百萬計的知識青年下放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華國大量有知識有技術的青年,不從事教育,不從事科研,而是走向農村務農,說是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在西方國家科學技術井噴式高速發展的時代,華國的科研技術力量卻在曆史倒退。

本來華國就是從封建和半封建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社會的高速發展,也沒有經過資本主義工業革命,造成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水平落後。

知識青年下放農村,更是讓我們華國差不多20年與國際脫軌,被西方先進發達國家遠遠甩在身後。

這是曆史的教訓!

蕭然的想法就是要在這些老革命的心中埋下一顆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解放生產力的思想種子!

讓華國少走彎路,快速追上西方國家發展的腳步。

……

隨著最後一輛“解放牌”大卡拖著沉重的火炮消失在山路儘頭,最後一批“鐵牛”三輪“突突”著滿載離去,原本被車輛填滿的山穀,驟然空曠了許多。

也就在這時,山穀更深處,一片被先前龐大車隊所遮擋的區域,露出了真容——那裡還堆積著如同小山般的各類物資,覆蓋著厚厚的篷布。

“蕭然同誌,那邊……又是些什麼寶貝?”

啟明同誌敏銳地注意到了那片區域,好奇地指著問道。

蕭然微微一笑,做了個請的手勢:“首長,彭老總,那邊也是一些非常重要的裝備,甚至從長遠看,其意義可能不亞於坦克大炮。不如我們過去親眼看看?”

一行人懷著好奇,踩著積雪,步行前往山穀深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堆疊得整整齊齊、如同巨大灰色積木的板狀物品,材質看起來有些特殊,非木非鐵。

彭老總走上前,用手敲了敲,發出“咚咚”的悶響,又看了看那模組化的邊緣和明顯的連線構件,他憑借多年的軍事經驗猜測道:“這東西……看著有點像工兵用來鋪臨時路麵的東西?蕭然,這是啥?”

蕭然笑著回答:“彭老總,您說對了一半。這確實是用於通行和搭建的,但它不是鋪路的,而是架橋的——這是最新式的pe材質模組化浮橋!”

“浮橋?”

幾位首長都圍了過來,臉上露出感興趣的神色。

浮橋他們見過,木頭紮的,甚至門板、船隻連起來的,但這種一體成型的、看起來輕飄飄的玩意兒,也能當浮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