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國大醫生 第122章 少有人知曉的小事情
鬼子士兵不給他站起來的機會,鬼子士兵又是一槍托下去,男人現在就隻能趴在地上。
鬼子軍官注意到這裡的情況,他很是得意。
“隻要你好好配合,我就放過你的丈夫,要不然你的丈夫就要被處死。”
這是威脅,婦女看著自己的丈夫,流下眼淚。
她應該怎麼辦?
就在大家的注視下,鬼子軍官動起了手。
婦女一開始是在忍受。
但是當她看見村裡人異樣的眼神之後,她明白自己未來的日子會是怎麼樣的。
或許這就是當時的悲哀吧,她終於下定決心,趁鬼子軍官沒有防備,偷偷拔出他的佩刀。
鬼子軍官以為她是要殺自己,結果她隻是用刀給自己抹了脖子。
血濺出來,濺到鬼子軍官的臉上。
鬼子軍官的興致一下子就不見了,他用手帕擦掉臉上的血跡,大罵了一聲八嘎。
然後用手帕仔細擦拭沾上血跡的武士刀,將武士刀小心地插回到刀鞘裡。
他站起來,掃視了一圈村民。
村民的眼中都是憤怒。
鬼子軍官一揮手,士兵站成一排。
士兵從村民中挑選出一些老人,於是新兵就用這些老人當靶子。
村民中幾個強壯的男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於是悄悄拿出自己藏在身上的刀具。
他們淳樸地想要拉幾個墊背的,但是鬼子士兵早就在防備這樣的情況。
於是幾聲槍響,村民都倒在血泊中。
鬼子軍官感覺有些無聊,他決定加快速度,幾個士兵揭開了一個被布蒙起來的東西。
下麵居然是一挺機槍。
機槍突突,冒出火光。
祠堂前麵,血流成河。
所到之處,應聲倒下。
鬼子軍官看見所有的村民都被消滅之後,他將士兵集合對他們訓話。
“這些躺下的是什麼?”他來到一個士兵麵前問道。
“是中國人。”鬼子軍官直接啪啪兩巴掌上去。
他來到下一個士兵麵前繼續問道。
但是接下來的士兵都沒有給他,他想要的答案。
鬼子軍官大聲說道,“這些不是人,他們是靶子,是敵人!”
他告訴士兵,在戰場上,不要對任何人手軟,要是被他發現的話直接就是軍法處置。
其實新兵在開槍之後,手都是在顫抖的,因為這也是他們第一次殺人,而且還是殺平民。
雖然在日本國內從來都沒有宣揚日內瓦條約,但是新兵們最樸素的情感還是對這樣殘忍的行為產生排斥。
有新兵一下子就吐了出來。
結果鬼子軍官來到他的麵前,直接就是一個巴掌上去。
“你為什麼要嘔吐,難道這樣的場景就讓你感覺不舒服了嗎?”
他強行將新兵的頭給抬起來,讓他盯著麵前的屍體堆。
“你要記住這樣的感覺,你感受到了嗎?這些中國人的血是多麼惡臭!”
鬼子軍官是有經驗的,他知道這樣一番掃射肯定會有漏網之魚,所以他命令新兵排成一排,對地上的每一具屍體都要進行再次確認。
確認的方式就是用刺刀紮幾下,鬼子軍官還強調,一定要在要害位置多紮幾下,不能出現漏網之魚。
新兵在鬼子軍官的要求下這樣進行下去,果然遇到不少漏網之魚。
可是新兵現在還算是人,他是人就有良知。
一個新兵的良知還沒有消失,他對這一切充滿了愧疚。
他遇到一個孩子。
孩子的身上沒有傷口,在剛剛的屠殺中,他的爺爺為他擋住子彈,而且還將他及時撲倒在地
爺爺死了,他的山羊鬍子上染上了鮮血,在死之前他還看著自己,對自己笑。
孩子能讀懂爺爺眼神中的意思,那就是要不顧一切的活下去。
爺爺在死之前還帶著笑容,雖然他身上的疼痛讓他不斷抽搐,但是他知道,自己要將活下去的希望留給自己的孫子。
他將孫子壓在自己的身體下麵。
孩子現在隻是孩子,他雖然知道這一切意味著什麼,但是他還是不能像演員一樣裝死。
當新兵走過來的時候,孩子眨了一下眼。
新兵看見了,也幸好是他看見了,因為他猶豫了。
新兵在看見這個裝死的孩子之後,他有些緊張,他難道真的要按照長官的要求將孩子用刺刀捅死嗎?
他真的做不到這件事,看著這個孩子,他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
那就是放過這個孩子。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因為新兵並不知道之後會不會有二次檢查,要是有二次檢查的話自己說不定會受到牽連。
但是他終究還是放過了這個孩子。
新兵隻是用刺刀紮了孩子爺爺的屍體,然後就當做沒看見,向前麵走去。
在檢查完了以後,鬼子軍官對這裡放鬆了警惕,他讓一部分士兵對村子裡的每一間屋子進行檢查,剩下的士兵就在這邊挖坑。
這時候,陳知文來到這裡。
陳知文字來就在不遠的地方,他當時聽見了槍聲。
陳知文想趕過來觀察一下情況,但是手下製止。
陳知文這次來到這裡是想要觀察一下這邊的血吸蟲病發展,對當地的環境進行一些調查。
他的身邊有一小隊的鬼子士兵,他們是來陪同保護的。
雖然現在日軍佔領了這裡,但是國軍在這邊也留下了不少的遊擊隊。
如果陳知文自己一個人出來很可能會受到遊擊隊的伏擊,所以在上麵的安排下,1陳知文出來的時候會帶上一小隊的士兵作為保護。
陳知文字來是在不遠的地方檢查水況,結果聽見了槍聲。
聽見槍聲之後,隨同的兵長就帶著陳知文隱藏起來觀察情況。
陳知文字來以為是遊擊隊在伏擊,還有些興奮。
兵長要求兩個士兵出去檢視一下情況。
在進行一番檢視之後,士兵回來報告說是有一個大隊在這邊訓練。
陳知文有些奇怪,士兵為什麼來到這邊訓練,因為這邊都是村莊,還有河流,在這邊訓練很容易打擾到村民。
而且這邊也不開闊,不適合開槍訓練。
陳知文帶著手下的士兵來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