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國大醫生 第174章 在東京的宣講
中村次郎送了一把鑰匙。
“這是我們家族在東京的房子,現在我就交給你了,你以後去東京的時候就可以直接住到那。”
陳知文接過鑰匙,摩挲著鑰匙,感覺有些頭大。
東京的房子,現在還很值錢。
畢竟是全日本最繁華的地方,房子貴也是應該的。
但是就是有一個麻煩,那就是之後的“燒烤”。
到時候這個房子應該也會受到損傷,自己到時候說不定也要花上一大筆的錢。
但是他還是欣然接受。
在結束在家族的一係列敷衍之後,陳知文終於回到了母校。
他第一件事就是拜訪了自己的老師中島由一夫。
中島老師顯得有些蒼老,因為作為老師,而且還是一個負責的老師,他對自己的學生一直都很擔心。
雖然作為軍醫,一般來說不會有什麼危險,但是終究還是有幾個倒黴蛋。
而且還有許多人被俘虜了,所以中島由一夫一直得不到他們的訊息。
在見到陳知文之後,他真的很高興。
在這個戰亂的年代,還有學生能過來看望自己,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中島老師,我來看望您了。”
“是中村呐,我很高興還能看見你。”
中島老師不語,隻是給陳知文泡了一杯茶。
陳知文說明瞭自己這次過來的目的。
“老師,我這次過來是想幫我所在的研究所招收一批新的成員,所以我這次過來希望能夠得到您的幫助。”
中島由一夫詳細瞭解了陳知文這個研究所的情況,一開始當他得知陳知文所在的研究所叫疫病研究所之後,他的眉頭緊皺。
在他得知陳知文所在的這個研究所不是在研究投放疫病,而是在研究如何治療疫病之後,他原本緊鎖的眉頭一下子就舒展開來。
“中村,你要知道,我們醫生應該是去救人的,而不是去害人的,你這個研究所很不錯,但是你要記住,不要去為了目的,就不擇手段的傷害彆人,這樣的事情是做不得的。”
陳知文很驚訝,他驚訝於中島由一夫會在自己麵前說出這樣的話。
“老師,請您放心,我是絕對不會去做那種不人道的事情,我會堅守我作為醫生的本心。”
陳知文在說話的時候,語氣很鄭重。
沒人在自己麵前說過這樣的話,原來日本人裡邊還是有正常人的。
在這樣的氛圍中,中島由一夫能說出這樣清醒的話,屬實是非常難得的。
“我們研究所這次是和軍醫部一起招聘的,到時候會有考覈,通過考覈的能進入我的研究所,沒有通過考覈的,將會被送進軍醫部。”
在中島老師的幫助下,陳知文很快就在校內召開了一場宣講會。
在宣講會上,陳知文宣傳了這邊的好處,並且承諾,所有願意過來的東大學子,都可以在這邊受到他的幫助。
在東京帝國大學,陳知文的宣講會受到了歡迎。
主要是陳知文在這些學生中很有名。
陳知文也不知道自己原來在學生中如此有名,大家都知道他在畢業的時候受到了天蝗大人的格外恩寵,大家都以陳知文為目標,打算在自己畢業的時候也要收到一樣的待遇。
更關鍵的是,大家對於陳知文的軍銜有些不敢相信。
大佐很常見。
至少在東京這個地方,大佐穿著軍服走在外麵人家不會多看他一眼。
但是這麼年輕的大佐,而且大家都知道,陳知文畢業隻有一年多的時間。
正常的本科畢業生進入軍隊,會被授予少尉,就算博士畢業的去軍隊,也隻會被授予上尉或者少佐。
而且博士畢業的時候人已經接近三十歲。
陳知文是少有的,這麼年輕的大佐,光這一點就讓大家很興奮。
在宣講會結束之後,有人問了陳知文這個問題。
“中村學長,我們都知道您是兩年前畢業的,入伍的時間隻有一年多一點,我想詢問一個問題,那就是您是怎麼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走完人家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走過的路,變成大佐的呢?”
陳知文被這個問題給難住了,因為自己好像每一次晉升都有些破格。
他想了想,回答道,“我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晉升為大佐,這主要還是因為我的學習態度,就算進入工作崗位,我也沒有放棄學習,一直在吸取知識。”
“我能成為大佐,不是靠我的家庭背景,我的家庭很普通,隻是一個普通的家族,而是靠我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不斷學習超越自己。”
陳知文給台下的學弟灌進去很多雞湯,他估計應該能讓他們亢奮一段時間。
果然在宣講結束之後,陳知文收到了很多人的簡曆。
大家認為跟著陳知文是有肉吃的。
陳知文很想把大家都招進來,但是這個想法很快就得到了中島由一夫的製止。
“你不能將這些人才都一網打儘,因為你這會得罪彆人。”
陳知文這才反應過來。
如果他真的這次將人都帶回去,那就會發生一件尷尬的事情,日軍還有政府部門將會招攬不到東大的人才。
要是自己的行為讓人家不滿,陳知文以後可就慘了。
所以他隻好從兩百多份簡曆中挑選出十幾份簡曆帶走。
來投遞簡曆的不隻是醫學人才,還有很多是研究生物的。
隻是在現在,不管是研究生物的還是研究醫學的都要會解剖,會做實驗,所以陳知文是不看他們的專業背景,隻看他們的專業排名。
陳知文隻選了一些中等的學生,因為他知道,那些頂尖的學生,還不是自己這個小小的研究所能招攬的。
人家學生對自己的情況沒有一點認識,但是陳知文不能不懂事。
但是對這十幾個被選出來的學生,陳知文已經是相當滿意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陳知文走遍了東京的學校,也招攬了很多優秀的學員。
隻是在此期間,他遇到一個小插曲,這個小插曲讓他意識到現在日本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