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國大醫生 第231章 帶來的影響
身體被子彈擊中很難出現電視上的那種情況。
一般來說,在射程之內,被步槍子彈擊中之後,傷員被擊中的部分絕對會出現一個大坑。
因為子彈的衝擊會對傷口的周圍地帶同樣產生衝擊力。
這也是為什麼戰場上很難出現完整的屍體。
現在清水秀樹的狀態,絕對是因為清水秀樹走運。
在確定清水秀樹的狀態之後,醫學院的負責人就接受了這具難得的大體老師。
清水秀樹將會交給醫學生,讓他們瞭解身體的真實情況。
清水秀樹作為大體老師被交到一個大一的醫學生手裡。
雖然現在醫學生都會有大體老師,但是大體老師的質量還是有差彆的。
有些人隻能得到殘缺的大體老師,但是這醫學生卻獲得了完整的大體老師。
“希望你可以充分的利用它,這是我們最珍貴的教材。”
在配合學習陳知文編寫的《指南》之後,這個得到清水秀樹的醫學生就開始了自己的練習之路。
地獄裡有一個叫千針穿心的懲罰。
現在清水秀樹得到的就是這樣的待遇。
光是他的手臂,就得到了至少一千針的縫合。
在他的幫助下,這個醫學生進步的非常快,很快就摸清了身體上的各個部分。
清水君,雖然你活著的時候做了很多的惡,但是你現在還是可以償還一部分的。
大體老師從來都不會有不能再使用的情況。
當這個醫學生在清水秀樹身上練習完縫合之後,他又開始解剖和縫合。
他細細的使用清水,絕對不會浪費任何一處地方。
在清水的幫助下,這個醫學生掌握了非常牢固的基本功。
直到清水秀樹身上已經沒有可以下刀的地方之後,這個醫學生才放棄在他的身體上繼續練習。
清水秀樹這具大體老師陪伴了這個醫學生四年的時間,直到他參軍去當軍醫。
在美軍中,他將從清水秀村身上練出來的手術能力用在給大兵處理傷口上,獲得了這些大兵的讚歎。
清水秀樹終究還是做了一件好事的。
但是清水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雖然作為大體老師,他已經不適宜去再給醫學生縫合,但是這個醫學院還是將他作為標本,來讓醫學生近距離觀察肌肉組織。
直到八十年代,一個日本的留學生發現了這具大體老師居然是當時戰死的士兵。
於是他通知了國內的慈善機構,這個所謂的慈善機構用五萬美元將這個屍體買回來,帶回本土去安葬。
最懵逼的是清水秀樹的家人。
清水秀樹是結完婚生過孩子之後去參軍的。
在他戰死之後,家屬很快就得到了他的骨灰壇子。
清水秀樹的家屬一直以來都在祭拜清水秀樹的墓。
已經祭拜五十多年了。
結果現在出現了清水秀樹的屍體。
這就讓他們產生了一個疑問,自己這麼多年祭拜的都是誰的骨灰?
這樣的事情在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經常發生,每次都會引發騷動。
好多士兵的家屬在質問,當時給自己的骨灰壇子裡裝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有的家屬將骨灰壇子從墓地裡取出來,結果發現裡麵的骨頭好像不是人類的。
這是一件尷尬的事情。
當時因為缺骨灰,所以負責燒屍體的人居然會用動物的屍體去焚燒,用動物的屍體去冒充。
有時候會出現一些野狗,於是這些野狗的屍體也被扔到焚化爐裡,去增加骨灰的數量。
這也是為什麼會在骨灰壇子裡出現狗的骨頭。
這是更加讓人接受不了的。
因為如果是人,大家還能勉強認可,這些都是為國捐軀的勇士,不管祭拜誰都是一樣的。
但是現在告訴自己你祭拜的物件連人都不是,這就讓人心生憤怒。
但是這樣的事情多了,那些那些士兵的家屬也意識到一個問題。
當時最普通的士兵的日子是真的不好過,不管是不是活著,都要給上麵產生價值。
原本複蘇的右思潮又遭受到打擊,因為大家都意識到自己不會從中獲得利益,隻會被人家利用。
陳知文也沒想到,自己的缺德小妙招居然會有這麼深遠的影響。
陳知文之前的論文發表了。
《柳葉刀》雜誌很快就發表了陳知文的論文,陳知文也在論文的作者一欄加上了所長大人的名字。
所長大人也很高興,沒想到自己居然也能有這樣的機會。
他以前就沒有想過居然能在這樣的期刊上寫上自己的名字。
現在在陳知文的幫助下居然做到了這一點。
所長大人將陳知文叫過去,他這次要好好的表揚一下陳知文。
“中村君,沒想到你居然這麼有能力,手術做得好,還能去搞研究。”
所長大人看著麵前的年輕人,感覺他就是自己的貴人。
“所長大人您過譽了,這個論文是在您的領導下發表的,論文中有您的一份功勞。”
所長大人也不小氣。
“我跟上麵申請了一些獎勵,雖然不多,但是也體現了上麵對你的認可。”
獎金不多隻有一千日元。
但是所長大人小聲的對陳知文說了自己對他的獎勵。
“你做實驗一定有很多花銷,我現在幫你報上去,你可以多報一點開銷。”
讓所長大人自己去獎勵陳知文,他是絕對不願意的,但是現在不用花自己的錢,那自己就非常慷慨了。
他可以讓陳知文多報銷一些錢,反正最後都是軍隊花錢。
研究所內,研究人員也轟動了。
所長大人不是專業的科研人員,但是他們是。
大家對陳知文能在《柳葉刀》上發表論文這件事表示非常興奮,讓陳知文多努力,最好還能帶上他們的名字。
陳知文也沒想到自己在《柳葉刀》發表論文會有這樣的轟動。
他之前在東京帝國大學發表論文的時候好像反應沒有這麼劇烈。
這主要是日本人的民族自信。
日本人希望在世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們格外希望自己在科研領域能有像樣的成果。
在《柳葉刀》發表論文,對東大來說不算什麼,因為這是全日本最頂尖的學府,但是對日軍來說,這還是第一次。
這可是獨苗。
所以軍方對陳知文發表的這篇論文也是相當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