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國大醫生 第236章 居然有人質疑陳知文的醫術!
如果現在在前線有幾百輛戰車,他們將會直接橫掃對麵的國軍。
但是奈何日本是個缺少鋼鐵的國家,而且主要的鋼鐵還要供應給海軍。
所以陸軍就沒有那樣的能力去建立戰車部隊。
為了節約鋼鐵,日軍的戰車設計人員,針對中國戰場的情況,設計了閹割版的戰車。
俗稱豆丁戰車。
但是就算是這種豆丁戰車,在戰場上也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
在衝鋒的時候,有幾輛戰車策應衝鋒,佔領陣地就會變得更加的簡單。
這位高橋因為是少有的戰車人才,所以在部隊中一直都受到優待。
年紀輕輕的,才三十多歲就成為了中佐。
雖然晉升的速度還趕不上陳知文,但是在陸軍內部絕對是屬於第一梯隊的。
陳知文在給這個高橋中佐檢查身體的時候,發現這個高橋居然也患有腫瘤。
而且還是肝上的腫瘤。
不要說為什麼以前的人好像都沒有腫瘤腫瘤,實際上這是一直都是存在的,隻是以前大家都不知道原來這種病就是腫瘤腫瘤。
陳知文發現高橋患上腫瘤還是因為藉助x光機進行觀察。
不要說全國了,現在就連南京這個大城市,x光機的數量都不超過十台。
因為x光機價格昂貴,所以檢查的費用就更加昂貴了。
拍一次片子,患者就需要花上十幾塊錢。
十幾塊錢已經是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了,甚至是兩個月的工資。
患有腫瘤的病人在晚期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生病,而且還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
陳知文對自己發現腫瘤病人並不感到稀奇。
高橋本來對自己的肝癌沒有什麼感觸,得病了隻要能治療就行。
但是當他看見陳知文臉上的凝重之後,就意識到情況好像有些不對勁。
為什麼對麵的醫生看起來心情好像不是很好?
高橋小心翼翼的問道,“中村君,我的身體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
陳知文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回答他。
陳知文現在很尷尬。
有時候,這個病真的是比較玄學的。
特彆是腫瘤這種。
當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上腫瘤的時候,他還能活蹦亂跳的,但是當他得知自己得了腫瘤之後,就一下子蔫掉了。
原本的生存期還能有半年,結果一個月,人就死翹翹了。
陳知文現在就麵臨這個苦惱的問題。
要是自己實話實說。
“你得了腫瘤。”
那對麵也不知道會是什麼反應。
陳知文其實也想安慰一下,但是最終還是硬著頭皮實話實說。
“你好像在肝部有一處占位,而且這個占位好像還挺大的。”
這時候,腫瘤的大小其實也沒有什麼區彆。
對高橋來說,不管這個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他終究還是要去做手術的。
“占位是什麼意思?”
高橋問道,他已經察覺到一絲不對勁。
“占位的意思就是你的肝部有個小腫瘤,隻是現在還不知道你這個腫塊的性質,不過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你是要去做手術的。”
陳知文很嚴肅地告訴高橋。
現在實際上是沒有能力去判彆腫瘤的性質的。
在後世還可以進行活體檢測,但是現在根本就沒有那個條件。
高橋對腫瘤這個名詞很陌生,但是同時還感覺好像還是有一點熟悉的。
他突然想到,自己好像有不少的長官都是因為腫瘤去世的。
在得知腫瘤的情況之後,高橋意識到這個腫瘤的危害。
如果這個腫瘤是良性的,自己還有康複的可能,但是如果這個腫瘤是惡性的,那自己的小命就要完蛋了。
要不是陳知文,他現在還不會發現自己身體上的問題。
高橋一開始還在恐慌,但是他很快就被陳知文安慰下來。
根據腫瘤的大小,陳知文推測這個腫瘤還是良性的可能比較大。
“高橋君,你也不用太過擔心,雖然這個病還是很嚴重的,但是在我看來還是有康複的可能的,隻要你按照要求,積極的進行康複治療就可以。”
陳知文已經開始給高橋計劃手術方案。
在看了高橋的情況之後,他認為自己還是有能力將腫瘤給切除的。
但是對麵的高橋並不願意在陳知文這裡做手術。
因為陳知文實在是太年輕了。
高橋明白一件事,醫生這個職業是看經驗的。
他知道陳知文是個厲害的醫生,但是他認為一定會有比陳知文更厲害的醫生。
他想回日本本土做手術。
實際上,如果不是陳知文開掛,高橋的想法是沒錯的。
高橋認為陳知文不管多麼厲害,他終究還是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的醫學生。
東京帝國大學的老師水平應該會比陳知文要更好一點。
“中村君,感謝你的檢查,要不是你拉著我過來檢查,我還不知道自己居然會得這樣的病。”
高橋的臉色非常難看。
不管是誰,在得知自己生病應該都高興不起來。
“高橋君,你放心,我認為這個手術還是可以去進行的,手術之後你很快就能恢複到以前的情況。”
陳知文安慰道。
“中村君,我要回本土去找醫生為我手術了,感謝您的幫助,我是不會忘記是你發現了我生病的。”
陳知文在得知高橋要回日本去做手術之後,先是一愣,然後就懂了其中的原因。
“高橋君,實際上,我是可以幫你做這個手術的,我對這方麵還是有一點研究的。”
陳知文試探道。
好像自己的手術能力要更好一點,他不記得本土有哪個醫生的技術能有我好。
但是高橋心意已決。
好言難勸該死的鬼,在看到高橋的態度之後,陳知文也就隨他去了。
不過他能預感到一件事,他還會再回來的。
上級對高橋的身體情況是相當重視的。
當得知他得了腫瘤,現在需要做手術之後,上級還是給他休假,讓他儘快回本土去做手術。
實際上腫瘤的發展是比較迅速的,在路上折騰將近半個月之後,高橋終於回到東京。
他去拜訪了一位老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