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國大醫生 第327章 一個普通上海人家的生活
第三百二十七章
這牛肉罐頭送到前線,自然是要大家吃一吃的。
正好是在開戰之前,一批士兵就要被送到前線。
這時候就是要出點血去進行慰問的時候。
一個旅團就將到手的牛肉風味罐頭給發了下去。
士兵拿到罐頭怎麼辦?哪裡能留得住,直接就開吃起來。
“這味道絕了。”一位鬼子士兵讚歎道。
“這個牛肉比媽媽做的還要好吃!”
這能不好吃嗎?
要知道為了讓大家嘗不出鴨肉味,研發人員可謂是費儘心思。
鴨肉和牛肉的味道畢竟是有差彆的,但是在經過科技之後,鴨肉就是牛肉的口感了。
這裡麵的肉不是以前的紋理,而是將肉打碎,然後重新組合起來的合成肉。
士兵在吃了這個肉之後,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他隻感覺這肉裡麵給的調料挺多的,牛肉嘗起來是很有味道的。
味道是一級好。
這一批牛肉罐頭在士兵之間是非常受歡迎的,大家認為這纔是良心的罐頭,比之前的牛肉罐頭要更有良心。
在得到來自前線士兵的反饋之後,陳知文鬆了口氣。
這罐頭看起來應該是要成了。
牛肉罐頭裡雖然有很多科技,但是對很少能吃到肉的士兵來說對身體上根本不會有任何的危害。
裡麵有科技,但是這些新增劑是可以直接通過人體排泄出去的。
當然了,這隻是在少量食用的情況下,要是一次性攝入太多,那肯定還是對身體有一些影響的。
不過就算現在吃出事來,對陳知文來說也是沒有任何後果的。
福報食品廠雖然說是陳知文為了軍隊內部的後勤供應成立的,但是這並不意味他就要放棄民用市場。
民用市場同樣也是一片藍海,值得陳知文去進行投資。
但是陳知文明白一件事,這個民用市場上的需求應該是高不起來的。
隻能去藉助貿易的由頭將罐頭賣給國府的軍隊。
看著東西居然還不容易賣出去,陳知文對此很是犯愁。
但是這隻是陳知文以為的,他沒想到自己的牛肉風味罐頭其實還是相當受歡迎的。
福報牛肉罐頭進入了上海的一些小商店。
因為保質期比較長,所以好多老闆都進了一批貨。
黃婉茹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她原本是一位小學教員,但是在這個世道,一位女性想要出門工作將會遭受很多危險。
此時的上海民風已經開放,但是在日本傳統思想的影響下,原本的相夫教子思想又開始席捲而來。
作為接受新思想的女性,黃婉茹想要反抗,但是她沒有反抗的力量。
她所在的小學將她辭退,而她也找不到工作,隻能在家裡做家務。
還好她的丈夫工作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所以家庭的生計還能維持下去。
但是黃婉茹一直以來都對一件事發愁,那就是吃飯問題。
作為大都市,上海從來都沒缺過食物,但是現在在日軍的控製下,一切食物都要優先供應給軍隊,這就導致她的可選範圍很小。
甚至每天都要去租界去買食物,因為租界現在的食物供應還是比較充足的。
今天她和往常一樣去熟悉的店裡麵去買東西,看看是否有什麼值得買的。
到店之後,店主很是興奮的告訴了黃婉茹一個好訊息。
“今天有好東西,你看看。”
黃婉茹一看,發現居然是日本生產的牛肉罐頭。
“老闆,這是哪來的?我都好久沒有吃過牛肉了。”
老闆也更是高興。
“這以前是隻供應給日本軍隊的牛肉罐頭,但是人家現在也在市場上進行售賣,數量不多,絕對難得。”
在得知了這個情況之後,黃婉茹也很高興。
那就給我來上一罐。
黃婉茹很爽快地就拿下了一罐罐頭。
對自己能買到這樣的牛肉罐頭,黃婉茹自然是非常高興。
更關鍵的是,這個牛肉罐頭的價格和新鮮牛肉並沒有什麼差彆。
但是新鮮牛肉,黃婉茹已經好久沒有吃到了。
她不是沒錢,而是根本就找不到渠道去購買。
作為小中產,黃婉茹一家子也就是有點錢,但是還不夠出入那些高階飯店。
黃婉茹想吃牛肉,但是現實生活中她連雞蛋都很少能吃到。
因為日軍對這些重要資源進行了搜刮,黃婉茹現在連白麵都很難買到,糧食店裡提供的都是一些混合麵。
糧店裡賣的大米也是這樣,黃婉茹每次淘米都要仔細的去篩一篩,而且這米大多都是陳米,吃起來不僅沒有味道,而且吃一口米粒就能直接在嘴裡變成渣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得到一罐牛肉罐頭,能吃到牛肉,這絕對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黃婉茹看了牛肉罐頭上的文字,發現這應該是鹵牛肉。
於是她回家之後將罐頭開啟,將裡麵的肉倒出來,放在小瓦罐裡加上點土豆繼續加工。
家裡五口人,除了黃婉茹和她的丈夫,還有三個孩子。
這已經是晚上,三個孩子陸續放學回來,他們都聞到了廚房裡飄出來的香味。
迫不及待的去廚房一看,發現瓦罐裡居然是牛肉。
牛肉少,但是人多,所以黃婉茹就在裡麵放了好幾個土豆,還加上點水,希望能讓土豆更入味。
條件有限,也就能這樣去吃。
在黃婉茹做飯的時候,孩子們就在旁邊眼巴巴的看著。
看著瓦罐的蓋子氣孔冒氣,香味彌漫出來,這是肉香,香的讓幾個孩子不停的抽鼻子。
孩子們肚子餓了,或者說本來就是餓的,但是現在大家的肚子更餓了。
黃婉茹也看出來幾個孩子餓了,但是她沒有去做什麼。
最小的孩子才六歲,還不懂事,看黃婉茹背對著自己,想要伸手去拿一塊。
但是兩個大的孩子都沒有動手。
小孩子悄悄的,想要拿起瓦罐蓋子,但是他低估了蓋子的溫度,隻是一瞬間,就縮了回來。
他疼地叫了出來。
黃婉茹早有預料,“叫你偷吃,把爐子下麵的煤球看一看,不要光顧著吃。”
最大的孩子主動的去看爐子的火候,這件事他已經做了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