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國大醫生 第414章 舞女也有情
小桃紅最後還是找到了一個機會。
這天下雨,雨勢很大。
在民國時期,下雨的時候出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想要自己打傘?
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但是當時的雨傘大多都是竹筒油紙傘,比較重,而且還不好拿。
在這個排水係統聊勝於無的時代,地麵上的積水會讓每一個沒有車的人狼狽地取消原本的出行計劃。
不是沒有出行的方法,汽車是不用想的,但是黃包車也是可以的。
但是這時候的黃包車也不會在雨地裡傻傻的等著,而是會選擇回到車行。
要是有人用車了,打個電話給車行,車行就派車過去接人。
但是這樣一來費用可不少。
首先就是車夫拉車過去也是要錢的,這去接人這一趟路也是相當的遠,還是在下雨天,所以車夫要加收兩毛錢的車費。
這時候的黃包車確實是非常有意思的,不僅可以形成露天形態,還有就是終極形態。
車夫等客人進入後座之後,將上麵的遮陽簾也拉上。
但是這樣還不夠,接下來還要將遮雨的油布也披在上麵,用繩子給綁起來,防止雨水進去。
確定乘客不會被雨淋濕之後,車夫才會穿著蓑衣拉著車跑。
在下雨天坐黃包車,價格是其他時候的三四倍,至少需要一塊大洋。
那汽車就更不用說了,小桃紅也能預想到書生一個窮書生,連一張貴幾角錢的坐票都捨不得,估計今天也不會來了。
這天過來看小桃紅表演的人確實很少,但是留下的都是優質客人,所以小桃紅依舊是非常賣力的表演。
正當表演到一半的時候,小桃紅看到了狼狽的書生。
書生手裡拿著一把傘,全身都已經濕透了。
金絲眼鏡也是壞了,一塊玻璃明顯已經是四分五裂。
小桃紅看到書生的樣子,隻感覺這個人太傻。
自己的表演有什麼看的呢?不過就是一些鶯鶯燕燕的歌舞。
但是她對書生能過來看她表演是非常高興的。
在表演中場休息的時候,她讓人給書生送去一條毛巾一杯薑茶。
小桃紅沒有讓人說是誰送的,她想看看書生是什麼反應。
書生收到東西明顯是愣了一下,但是他還是接下來,用毛巾處理了一下身上的積水,然後捧著薑茶在那慢慢的品味。
他好像知道是誰送過來的東西,等小桃紅再次上場的時候,在後麵揮了兩下手。
書生確實猜到了是誰送來的東西,他能看到小桃紅在表演的時候,朝自己看了好幾次。
所以他在後麵揮手,表示自己感謝她的款待。
表演結束之後,小桃紅在後台收到了一封信。
信中是書生向她的東西表示感謝,書生在信中說明瞭今天為什麼會遲到,因為著急趕路,路上被石頭絆了一下,一下摔倒在地麵上,身上頓時就濕了大半。
小桃紅閱讀書生的信,發現他的字寫的相當的漂亮。
小桃紅讀著這封信,不知不覺就露出了淺淺的微笑。
這笑容不是在遇到貴客時候那種假笑,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微笑。
在接下來兩人繼續深入的交流之後,小桃紅發現自己似乎大概也許確實是喜歡上人家了。
如果是以前,小桃紅大概會直接答應。
在她的瞭解下,她知道書生本名姓楊,名寄舟。
楊寄舟出生於一個還算小康的家庭,家裡世代讀書,但是到他這一代已經落魄,隻留下他孤身一人。
楊寄舟原本在家裡還有幾十畝地和一棟老屋子,但是他明白,在這個年代,這土地和房子不是那麼值錢,於是他將家產賣掉,換成錢去上海求學。
大學畢業正好遇到淞滬會戰,上海是待不下去了,所以他就去蘇北的鄉下待了一陣子。
等慌亂過去了,秩序恢複之後,他想著去找個工作做一下,但是整個南京城現在根本就沒有什麼機會。
人家都要會說日語的,但是奈何楊寄舟對日語抵觸,不願意去接觸。
他雖然身處日本人的統治之下,但是依舊堅持自己的原則。
按照楊寄舟的說法,他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舞廳門口路過的時候聽到了裡麵的歌聲,他當時頓時就喜歡上這個歌聲。
因為囊中羞澀,所以隻能去買最便宜的站票去聽歌。
一時間成為舞廳裡的一個奇葩。
畢竟人家來舞廳裡都是裝大爺的。
舞廳裡有好多種票,前麵是帶有水果飲料的軟包大沙發,後麵是稍微硬一點的沙發,也有水果,但就是一些普通的應季水果。
後麵還有一些是和電影院一樣的硬板凳。
最後麵纔是一些站票。
大家一等票買不起,就去買二等,連第三等的板凳票都很少去購買。
楊寄舟這樣的站票,距離舞台最遠,也就聽歌聲還清晰一點。
小桃紅感覺楊寄舟這樣的書呆子很好玩。
於是兩人就這樣聊上了。
小桃紅想放棄一切,但是奈何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前麵還有米泰鴻這樣的大山。
小桃紅被米泰鴻追求,她怎麼不會去瞭解米泰鴻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米泰鴻在自己麵前永遠都是好好先生的樣子,但是在小桃紅去調查了一下之後,她才明白,這樣的人物永遠都是冷血的。
好色隻是米泰鴻的表象,貪婪纔是他的底色。
為了達成目的,米泰鴻可以不顧一切。
就像投降鬼子一樣。
雖然米泰鴻在偽政府裡沒有什麼實權,但是還有更多的漢奸連偽政府都進不去,隻能在下麵的基層當一個小官。
至於為什麼米泰鴻能這樣的突出,主要還是因為這位為了在投降日本人之後能得到重視,可以說是將一切都給拋棄了。
米泰鴻當時在南京其實並沒有什麼地位,他在成為寓公之前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軍閥,手裡不過幾千兵馬。
他當時是絞儘腦汁,希望能找到立功的機會。
米泰鴻很快就找到這樣的機會。
他遇到了一支隊伍,這支隊伍是抗擊日軍進攻的防禦隊伍,原本是米泰鴻的下屬部隊,後來被打散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