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抗日:民國大醫生 > 第719章 當醫學院成立之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抗日:民國大醫生 第719章 當醫學院成立之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這個行為幫助引起了更大的轟動。

不過這種轟動更多的是在女性和亞裔的團體中。

因為這個行為給他們開啟了一扇窗戶。

其實在美國的亞裔人數很多,可是他們麵臨著一層職業上的歧視或者說是一種天花板。

很多職業現在還沒有對他們進行開放。

就比如說醫學院,首先是入學,在入學上,亞裔將會麵臨更大的壓力,隻有最優秀的學生才能獲得頂級大學的入學資格,如果是醫學院這種在白人中都非常吃香的學校,錄取的概率將會更低。

在女性中能有醫學院名額,那同樣也是一種轟動。

當然了不管是對亞裔還是對女性來說,能考入醫學院,都將會是他們改變人生的機會,因為在這裡能接觸到最為前沿的醫學知識,還能進入最頂尖的醫院工作。

是的,陳知文也說明瞭自己的下一步想法,他將會對醫院進行拓展,建設更多的病房和手術室,幾年之後等到第一批的學生成熟了還將會建成更加專業的病區中心。

醫學院被命名為紐約醫學院,名字很是簡單,但是勢必會有一個不簡單的結果。

醫學院的成立速度可以說是神速,隻要有錢幫忙,一切的流程都可以簡化,包括所謂的醫學教育認證。

紐約醫學院很快就得到了全部的認證,可以開始招生。

正好時間也差不多了,於是申請書像雪花一樣飄來。

隻招收一百名學生,但是申請的人數已經超過一萬。

這一萬人可不是什麼隨隨便便的高中生,按照美國的醫學教育要求,醫學教育一般是「四年加四年」也就說相當於研究教育,所以能申請的都算是優秀的人才。

其中也不乏什麼哈佛、耶魯的學生,其中紐約大學申請的學生數量是最多的,因為他們距離最近,對這個新建立的大學也是有更多的瞭解。

他們知道這是一個有潛力的醫學院。

富蘭克林知道了這件事,對於陳知文能成立醫學院這件事當然是非常的支援,同時也以個人的名義向醫學院的基金會捐贈了一萬美元。

雖然並沒有在外麵進行大範圍的傳播,不過該知道的人其實都能打聽到,所以很短的時間內醫學院就更火了。

紐約醫學院的成立在華人圈子中也是引起了軒然大波,主要是因為創始人陳知文是個華人,對華人來說這樣的醫學院顯然會有更多的機會。

李新文是個在美國留學的大學生,能來美國留學的都是一些有錢人家的孩子,李新文當然也是如此,但是好景不長,家裡破產,還好自己現在已經畢業,還有點積蓄,可以勉強過日子。

但是顯然紐約居不易,他一個華裔除非是在華人街,否則還是很難找到工作的。

李新文是杜克大學的畢業生,學習的是化學,之所以學習這個專業,更多的是因為他有著一個實業救國的情懷,化學工業作為現代工業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自己能進行實踐,將會造福更多的同胞。

不過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是相當的骨感,李新文就陷入了這樣的困境,他回不去了。

回國需要經曆重重險阻,路上的各種危險隻能讓他停下腳步。

本來是想在美國找個工作,但是奈何工作不易,去找華人的老闆,可是現在的華人企業家大多從事的還是低端的重勞力行業,鮮有需要這樣一位高材生的。

所以李新文隻好在華人街的學校當個老師,不過工資待遇還算不錯,覆蓋了自己的生活所需。

現在得知陳知文的紐約醫學院新開設,他當即激動起來,特彆是在得知將會招收一定的亞裔學生之後。

他當即遞交的申請,在忐忑的等待中,他還真的得到了回複。

他被錄取了!

關鍵是學校還會給他提供全額的獎學金。

陳知文的學校屬於私立大學,在價格上會更加的昂貴一點。

理論上一年的學費需要一千美元,這個價格已經能買到一輛轎車了,確實比較昂貴。

但是陳知文也不是在用學生的學費去賺錢,而是通過其他的途徑。

這一萬多名申請者中,一部分是憑借學曆和能力,還有一部分是憑借人脈關係和超能力。

這當然是不可避免的。

一些人的申請信裡會加入一些大牛的推薦信,這些當然是需要進行著重考慮的。

還有一部分通過家裡的關係親自找上門來。

包括富蘭克林都希望陳知文能幫忙讓自己的孫輩進入學校讀書。

陳知文當然知道每接受一個就會得到一份人情,但是這裡是醫學院從來都不是一個講人情的地方。

所以他對於任何找過來的人都表明瞭自己的態度,關係確實重要,但是不是自己的唯一評判標準。

陳知文有一套自己的打分係統,總分一百分,有關係的能加上五分,但是也僅僅如此而已。

所以陳知文的醫學院不僅沒有被認為是不知好歹,反而是得到了更多的支援。

而申請的人數也更多了。

不過陳知文也是留下了一個口子,就像富蘭克林的那個晚輩,難道說要是人家真的成績不夠自己就不錄取了嗎?

顯然不能這樣,隻要成績能達到及格的水平,並且學習的態度很好,自然還是會錄取他的。

而且陳知文還說明瞭一件事,自己的學校入學是嚴格的,畢業更是嚴格的,所有的考試都是雙及格的製度,不光是平時表現需要及格,期末的考試也要及格,否則就要掛科。

如果掛科數量超過三次,將會直接失去得到畢業證的機會。

有生源,有紀律,有就業,這樣一來學校的未來發展應該不會不好。

原計劃錄取一百人,最終錄取了一百二十人,這些人將會作為紐約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陳知文對於這些學生將會非常的用心。

陳知文就正好將自己的醫院設定為附屬醫院,正在擴建,但是不用著急,前期的學習主要還是在基礎的醫學知識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