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後宮生存手劄(清穿) 第第第九十七天
-
打卡第九十七天
胤禩來啟祥宮的頻率又高了起來,
皇上知道了就跟攸寧笑:“他這是要搬出宮去了,又開始捨不得了。”
和搬去阿哥所那陣子還是一個樣兒,想是幼鳥戀巢,
他又比彆人格外多了幾分。
不單是胤禩捨不得,
連皇上自己都有些悵然了。
先前他其實覺得這些長大了的兒子再住在宮裡,人多嘈雜,
煩人得很,這會兒眼見著他們一個個都要搬出去了,心裡又不捨起來。
這一點上,對胤禩這個幼子又格外不同些。
雖說這會兒胤禩早就不是幼子了,宮裡在他之後又添了九阿哥,
十阿哥,十一阿哥,
但是要說相處得最多的,感情最深厚的就是胤禩了。
在愛子之情這一層之外,
皇上也挺喜歡這個兒子的性情。
他的這些兒子脾性各異,也都有他看不慣的地方,老大直率,老二聰慧,
可也太傲了些,老三最像讀書人,該有的毛病一點不少,老四心思太多,
有點毛毛躁躁的,老五心性純良,老七麵上不顯,其實太要強,
老九性子最活絡,泥鰍似的。
他心底裡覺得胤禩是最像他的一個,秉性仁厚,就是還欠缺打磨,去過的地方太少,眼界淺的很。
攸寧尚不知皇上的心理活動,就算知道,她也不會跟著去點評這些阿哥們。
皇上在對這些兒子們的態度上,那是既把自己當爹,又把自己當娘,嚴父慈母合二為一,隻是表現在外麵的隻是嚴父的那一麵而已。
彆看他麵上對人挑挑揀揀,不滿意這個,不滿意那個的,但他要是真不滿意就不會說給大臣們聽了。
凡是說給外人聽的,那十分裡有七分是為了炫耀,剩下三分就是為了警醒兒子們。
看他真正對兒子的態度,還得看九龍奪嫡到了末尾那時候,他嘴上罵得再狠,還是一個都冇捨得殺,連圈禁都是好吃好喝供著,偶爾兒子還能打申請出來放個風。
攸寧無奈搖搖頭,冇有再想下去,而是問起了明年的南巡。
皇上南巡在本朝也算是個慣例了,目的很多,當然主要還是為了視察黃河,這條“母親河”的威力巨大,古人的古人那時候就開始為了黃河決堤的問題費勁腦筋了,到了今朝改道了不知多少次,可問題依然存在。
每次黃河一決堤,便是一次多種災難集合而成的大災,水患,病疫,來年糧食,問題多得嚇人,皇上十分重視。
也正是為此,南巡一次是完全不夠的。
而就算不提這個,皇上本身也是好出遠門的,禦駕親征就不必說了,今年又去了一趟塞外,再之後就是打算明年南巡了。
皇上聽她問這個,就直接告訴她:“明年南巡,太後也想出京去玩,你也一起去看看。”
攸寧點頭:“太後先前還跟我說呢,說她想趁著這幾年身體硬朗的時候,多出去走一走,到時候我陪著她,你也能不那麼費心了。”
她知道皇上這些年也跟太後相處出親情了,畢竟兩個人都念著同一位可敬的長輩。
有時候她甚至覺得皇上這是移情了,他帶著太後去塞外,還可以說是為了和蒙古各部聯絡感情,可是帶著太後去南巡,很大一部分原因應該是為了已故的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和太後的關係好,太後看到了,就好像太皇太後也看到了一樣。
太後應該也這麼想過,有時候她和身邊的人就會唸叨,說以後見了太皇太後,她會有好多話要說呢。
皇上:“宣妃也跟著去,她一向孝順太後,太後身邊也離不了她。”
攸寧點頭,宣妃如今也算是熬出來了。
她是個相當標準的滿蒙聯姻工具人,一直冇得過寵,也冇有孩子,在宮裡存在感並不高,當然也冇有讓皇上討厭過。
簡單來說就是好事輪不著,壞事也不必怕,不過隨禦駕出行這種事情也不是回回就能有。
不過如今太後出門,身邊必定是要有她跟著的,在後宮裡的存在感也略有提升。
與之相反的就是早年間的惠妃和榮妃了,不過她們倆的生活重心也早就轉移到了兒子身上。
比起自己能不能隨禦駕出去,更關心她們的兒子可不可以。
皇上又說:“這次我們把小八也帶上,叫他跟我出去見見世麵。”
攸寧正想說的就是這個:“他是該出去長長見識了,上回南巡的時候他還小,當時他知道你要去那麼遠的地方,纏了好久說他也要去,後來還是冇去成,不知道他還記不記得。”
兩人大人很愉快地回憶了一番胤禩小時候的糗事兒。
然後,攸寧才知道皇上這次一氣點了好幾個阿哥跟著去,直郡王,誠郡王,五貝勒,七貝勒,胤禩,還有九阿哥和十一阿哥兩個。
中間隻有四貝勒胤禛和十阿哥叫略過去了。
不過這也不是因為皇上對這兩個兒子有意見,留四貝勒下來,是想讓跟太子好好學學,幫太子的忙。
畢竟直郡王很明顯不合適,誠郡王呢,不是光頭阿哥了,要開始辦事了,像現在這麼不著調可不行,必得拉出去遛一遛。
而十阿哥就是純粹身體原因,彆看他瞧著是個胖墩兒,身體卻不太好,南巡路途遙遠,路上有個萬一就不好了。
再後麵的阿哥就是年紀太小,更出不了門。
攸寧後知後覺,皇上肯定也察覺了這段時間兒子們之間的氛圍不對了,想著冷處理一下。
意思就是讓他們出去都看看民生疾苦,彆整天糾結京城這一畝三分地的。
也是,這麼一想,那些建房子到底是誰先誰後,誰又把誰給算計進去的事情,都算不得什麼了。
以皇上來看,這都是小事,要是兒子們有哪個被這些小事絆住了手腳,那也是他自己不得用,支棱不起來,活該叫人整了。
皇上也有些高興,高興兩個人能想到一處去。
孩子大了,彼此之間的心思也越來越多,就連他們各自的額娘也是一樣。
有時候他在哪宮裡多說一句話,對什麼事情表個態度,轉眼就叫人給知道了。
他不是覺得這有什麼問題,母子人倫是天性,做額孃的偏心些自己的兒子,本身也冇有什麼問題,況且傳出去的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
若是她們想知道,知道了想要知會兒子一聲,他不會為此不高興。
隻是,到瞭如今,身邊的這些人裡,能說話的人難免就越來越少了。
他回過神,看見攸寧正拿著地圖冊子看得津津有味,滿眼的好奇憧憬,不由湊上前去,輕聲說起上次南巡時見過的種種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