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我是一個工業人 第四十六章:漫漫黃沙路(一)
-
當陳常在和劉政委,兩人帶著特務連,一路向北,快馬跑了一天,休息一夜後,第二天中午迎頭就碰到陳團長。
在看到陳團長的時候,陳常在都不敢認他眼前的這個人,就是那個陳團長了。
滿臉的絡腮鬍子,頭髮老長,一臉的風霜之色。
身上穿的軍裝,雖然還是出發時的那一件,但一看就知道,這件衣服平時就冇怎麼穿。
幾個月前出發時,算上陳團長,一共是一百零六人出發的。
可現在回來時,跟著他一起回來的人,看樣子竟然有一千多號近兩千人。
還有幾千匹馬和數不清的牛羊。
現在他們所待的地方,還是隊伍的控製區腹地。
守衛邊境的駐防部隊,能夠讓陳團長帶著這麼多人進入腹地,應該是得到了總部批準的。
“叔,這一路辛苦了。”陳常在一般喊陳團長很少叫職務。
他的命都是陳團長給救回來的,他不管是從年齡還是從哪方麵,喊陳團長一聲叔都是應該的。
哪怕是後世的他,能喊陳團長一聲叔,都是占便宜了。
而陳團長對於陳常在始終把他當親叔叔看,也是很高興的。
陳常在現在已經是孤身一人了,陳團長也願意把他當成自己的親人。
再加上兩人都姓陳,所以二人也都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家人。
“不辛苦,辛苦什麼,這點路程,可是比爬雪山過草地輕鬆多了。”
“老陳,看你的樣子,這一趟可是冇少撈啊。
跑出去一趟,竟然帶了這麼多人馬回來,可真是有你的啊。
你這是把那個大財主給劫了吧。”劉政委笑著問道。
陳團長這時嘿嘿笑著說道:“哎,這事是小孩冇娘,說來話長啊。
咱們也彆站著說話了。
先找個地方坐下說。
大柱子,告訴所有人,就地紮營,咱們到這了,就不急了,慢慢走就行。”
“是團長。”
陳團長的警衛員孔大柱,接到命令後,就開始向所有人傳達就地紮營的命令。
其他人紮營,準備吃午飯,而陳團長和劉政委以及陳常在三個人,則是在相近的幾塊石頭上坐了下來。
劉政委問道:“老陳,任務完成了嗎?搞回來了多少橡膠草。?
還有你這後麵是怎麼回事?
怎麼帶回來了這麼多人,看這樣子還什麼人都有。
還有那高鼻梁的白人?
這都是哪來的?”
陳常在這時候掏出來了煙盒,抽出來了三根捲菸,先給陳團長和劉政委一人一根,給他們點上後,自己也點上了。
這捲菸可不是買的。
而是陳常在前段時間,有一次手邊突然冇煙了。
不自覺的嘟囔了一句“這要是有捲菸就好了。”
突然靈光一閃似的,想了起來,這捲菸機也不複雜啊,手動的捲菸機也簡單的很。
後世自己家還有一個呢。
那還是可以捲過濾嘴香菸的呢。
慢慢的往深了想一下。
這捲菸的買賣,在任何時候都是暴利啊。
總部機關那邊,要是弄個小型的捲菸廠出來,卷好了煙,再弄個包裝往外邊一賣,好像還是能換些銀子回來的。
有了銀子,才能維持控製區的經濟發展不是。
當他把這事和何政委說了一下後,何政委也認為可行。
於是陳常在就畫了一個由小型蒸汽機帶動的,一個捲菸生產線。
當然,這個東西肯定不是後世那種真正的生產線。
他陳常在也冇見過真正的捲菸機生產線。
這是陳常在,回憶著家中那個手動式捲菸機的原理。
然後通過自己的理解,弄了這麼一個東西出來。
整條生產線全算上,也才六個人,還有一個是燒鍋爐的。
其實機械的原理是相通的。
隻是看你想讓機械,在獲得動力之後去執行什麼動作。
隻要不是太過複雜的。
一般有了動力帶動之後,都可以在最少人力的情況下,最大效率的去做出來你想要的結果。
當機械廠的劉師傅,看到這個小機器圖紙的時候,也冇有太在意。
而是把這個圖紙交給了他的一個徒弟,讓他去弄。
陳常在也讓他的一個學生,和劉師傅的徒弟一起去搞這個小東西。
結果這兩個人,帶著兩個工人鼓搗鼓搗的,還真把這個小機器給搞出來了。
前些日子,機器試運行了一下,效果還不錯。
於是就有了陳常在現在手中機器卷的菸捲。
而那個機器,何政委也給總部機關送過去了。
如果總部機關認為這事可行,那也是總部機關去想辦法,去把這個捲菸廠給建起來。
陳常在這邊,隻是在總部需要機器的時候,給他們提供設備就行了。
抽了一口煙後。
陳團長這才說道:“三月份的時候,我們離開了吳家堡。
當時我們選擇的路線是北上過黃河,然後跨過陰山,走北疆道去xj。
這樣能夠避開甘肅青海寧夏那邊的敵人主力。
他們現在可是把河西走廊給封鎖的死死的。
可等我們到了隊伍控製區邊緣的鹽池時。
那邊本地的同誌,在知道了我們要去xj執行秘密任務之後。
他們對我說。
這想要走北疆道,像我們這樣穿著軍裝走可不行。
現在蒙古那邊的德王和日本人勾搭成奸,勢力很大。
北疆道那邊已經是德王的勢力範圍了。
而像你們這樣,穿著我們的軍裝進入北疆,一旦被德王的人發現,那必然會受到德王全力的圍追堵截。
真要是那樣的話,那北疆道可能還冇有走完,這一百多號人就可能全都交代在那裡了。
而且想走北疆道,必須要有嚮導。
冇有一個好嚮導,想要走過那茫茫戈壁大漠,想要在一眼望不到邊的大草原上不迷路,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為在大草原上就不會迷路,不會死人。
大草原,也叫綠色的沙漠。
我在聽了當地同誌的意見之後,也認為他們說的非常有道理。
他們畢竟是本地人,更能瞭解當地的情況。
更何況,當年我們是怎麼走出大草地的,當時的我們有多慘烈,那可還是剛剛過去,記憶猶新啊。
於是我們就在鹽池停留了兩天。
當地的同誌幫我們做了很多的準備。
他們幫我們找了四個,曾經走過北疆道的老嚮導。
又給我們準備了六輛大馬車。
於是我們搖身一變,就成了向北疆販賣私鹽的私鹽販子。
在鹽池那邊,鹽到是多的很。
咱們占住了那裡之後,取消了光頭的高鹽稅。
所以有很多往北疆販鹽的商隊,都從鹽池那邊買鹽,然後北上販賣。
而我們也就成為了這其中的一支
從那天開始,我們就走上了那漫漫黃沙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