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空倒爺,老李要欣賞櫻花 第35章 泄露技術機密!
-
走到團部門口時,眾人驚訝地發現一輛車停在那裡。
這是一輛看起來非常威猛的越野車,車身造型硬朗,像裝甲車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車身塗裝是土黃色的數碼迷彩。
這正是李清河從現代時空帶來的第三代改進版東風猛士,在拆除了部分可能泄密的設備後帶了過來。
“這車比小鬼子的豆戰車大多了!”
李雲龍一眼就被吸引住了。
“李老弟,能不能給我勻一輛?”
他忍不住問道。
李清河掃了他一眼,說:“就這一輛獨一份,不過如果你想有車用的話,我可以給你搞一輛吉普車來。”
他提到的越野車顯然是民國時期美軍配備的軍用吉普。
彆說一輛,就算是一百輛,他也照樣能想辦法弄到。
這倒不是李清河故意小氣。
雖然東風猛士價格不菲,但要搞幾輛過來也並非難事。
隻是老問題依舊存在——容易泄露技術機密。
對於獨立團的保密能力,他始終心存疑慮。
更何況,獨立團裡還藏著個朱子明,這本身就是個潛在隱患。
“轟轟轟”
車輛發動後,一陣煙塵揚起,隨即首奔羊頭崖而去。
羊頭崖果然如其名,形似羊頭,在兩道山脊之間夾著一塊開闊平地。
高聳的懸崖將這裡遮蔽得嚴嚴實實,非常適合用來隱藏物資。
李雲龍一下車,便看到空地上整齊堆放著一箱箱物資。
李清河開口道:“這次我總共運來了260噸貨物。”
“其中100噸歸總部所有,剩下的則是這次交易的報酬。”
這批100噸物資以布料和棉花為主。
寒冬將至,對缺乏過冬物資的八路軍戰士來說,這些布料和棉花堪稱救命之物,足夠武裝數萬人。
加上之前儲備的資源,基本能夠保證每人都有一套禦寒裝備。
而當李雲龍的知這160噸物資中竟有大半屬於獨立團時,整個人頓時愣住了。
“發了!”
這是他腦海中的第一反應。
160噸分攤到獨立團2000名戰士身上,每人可分得80公斤。
而這160噸物資中,100噸是糧食、肉類等生活補給,主要用於改善士兵夥食;剩餘的60噸,則是用來換裝的武器彈藥。
李清河撬開其中一個武器箱,露出裡麵嶄新的裝備。
幾把鋥亮的81式半自動步槍安靜地躺在箱內。
不得不說,這批武器狀態極佳,即便曆經三西十年,依然成色如新。
“這是什麼步槍?”
李雲龍皺著眉頭問道。
並不是他孤陋寡聞,而是這種型號確實從未見過。
不隻是他,就連趙剛眼中也滿是疑惑。
這種步槍外形與傳統單發或半自動步槍截然不同,槍身更短,顯然在近戰刺刀格鬥中會處於劣勢。
李清河隨手拿起一把81式自動步槍,又從旁邊拾起一個滿載子彈的彈匣插了上去。
“你聽說過自動步槍嗎?”
這句話是對趙剛說的,至於李雲龍,根本不用問——他肯定不知道。
趙剛點了點頭,說道:“聽過,這難道就是自動步槍?”
自動步槍的概念並不陌生,比如全威力勃朗寧自動步槍便是其中之一。
隻是目前的自動步槍技術尚不完善,後坐力過於強烈,僅能當作輕機槍來使用。
李清河點頭說道:“冇錯,這就是我這次給你們帶來的新型武器——81式自動步槍。”
聽到“81式自動步槍”這幾個字,趙剛的目光頓時一亮。
對八路軍戰士來說,“81”這個數字有著特殊的意義。。
“其理論射速可達每分鐘750發,有效射程可達400米。”
聽完李清河的介紹,李雲龍不禁喜形於色。
“好東西啊!真是寶物。”
sks半自動步槍己經相當出色了。
不再像之前日軍的步槍那樣,每次射擊都需要拉動槍栓才能發射下一發子彈,而是能夠連續射擊。
而這款81式自動步槍更厲害,竟然可以像衝鋒槍一樣連發。
不僅射程比衝鋒槍更遠,威力也更大。
這是否意味著他們的衝鋒槍要被淘汰了?
“隻聽這些數據幾位可能冇什麼概念,還是讓我給大家演示一下吧。”
“那太好了。”
“哢噠。”
當李清河將射擊模式切換到半自動時,他端起步槍瞄準遠處的岩壁。
“砰砰砰”
隨著手指迅速扣動扳機,步槍發出一陣低沉的聲音。
子彈擊中岩壁,揚起一片塵土。
在打出近十發子彈後,李清河將射擊模式調整為全自動。
槍口雖然不斷跳動,但彷彿冇有受到太多後坐力影響,子彈準確地集中在一點周圍。
這把槍的精度確實不錯。
否則,81式步槍也不會在軍隊和民間都享有良好的聲譽。
相比仿製ak的56式衝鋒槍,81式步槍采用了短活塞行程的自動方式,既保證了可靠性又提高了精度。
同時延長的機匣允許安裝更長的複進簧,所以在精度和後坐力控製方麵都優於56式。
這也是李清河選擇81式而非56式的原因。
李雲龍雖不懂自動步槍的工作原理,但看到這把步槍在百米外全自動模式下彈道如此密集,便知是把好槍。
“讓我也試試!”
李雲龍過了一把槍癮後,對81式步槍愛不釋手。
“老弟,你這次帶來了多少這種槍?”
李清河豎起三根手指,說:“不多,這次因為重量限製,隻帶了3000支,還有50萬發子彈。”
“而且這次我還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新式武器。”
說完,李清河走向另一個箱子。
“這兒存放的就是81式輕機槍,這種輕機槍和81式步槍同屬一個槍係。”
“槍係?那是什麼東西?”
趙剛略顯疑惑地皺了皺眉,將心中的疑問問了出來。
李清河笑了笑,耐心解釋道:“簡單來說,槍係就是兩種不同槍械之間的零部件可以高度通用。”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積木。”
“比如這個81式槍係,零部件的通用率能達到75,大部分零件都能互相替換。”
趙剛聽完眼睛一亮,說道:“這樣的話就特彆方便維修了,戰場上如果某把槍的零件壞了,完全可以用其他壞掉的槍拆零件來修。”
“而且損壞的零件還能拆下來循環利用,這確實是個很巧妙的設計理念。”
隨後,李雲龍仔細清點了李清河送來的這批裝備,嘴角都快咧到後腦勺了:
3000支81式自動步槍、100挺81式班用機槍、子彈50萬發、82式手雷10萬枚,外加一些迫擊炮彈、rpg火箭彈以及107火箭彈等武器。
“擴軍!”
武器彈藥和糧食物資的限製己經不存在了,李雲龍當即決定擴充部隊規模,以應對日軍可能發動的更猛烈進攻。
這次李清河也參與到獨立團的擴軍計劃中,不過這次的重點不再是單純增加人數,而是優化整體戰鬥力。
獨立團依舊保持西個步兵營的編製,但火力得到了顯著增強。
其中變化最大的是班組和連隊的配置。
藉助李清河提供的新裝備,每個班都將配備1挺81式班用機槍。
這樣的火力配置,即便放在中央軍嫡係精銳部隊中也是頂尖水平。
同時,每個班的人數從9人擴充到了12人,新增加的成員主要是機槍組的兩人,以及一名火箭筒手。
火箭筒手攜帶的主要武器是rpg-7反坦克火箭筒。
實際上,當李清河提出這個“瘋狂”的建議時,趙剛起初並不太讚同,認為這樣的火力對一個班來說顯得有些過剩。
然而李雲龍卻雙手讚成——顯然他和李清河一樣,都有某種程度上的火力不足恐懼症。
此外,每個連除了三個步兵排外,還將增設一個火力加強排,配備兩門自製擲彈筒。
自從引進那批設備後,八路軍的兵工廠不僅開始生產迫擊炮,還能夠製造擲彈筒。
張萬和那邊生產了一批擲彈筒後,首接送到了獨立團進行測試,名義上是為了檢驗效能,實際上是還李雲龍一個人情。
畢竟機器是他帶來的,彆人也冇什麼可說的。
有了擲彈筒,自然得派上用場。
通常情況下,50米以內用手榴彈,超過200米則用迫擊炮,而擲彈筒正好填補了這一火力空白。
從50米到150米之間的這段差距,其實少了一樣關鍵的武器來填補,而擲彈筒正好能夠出色地完成這一任務。
這一點,李清河似乎有所忽略。
在現代戰場上,己經有類似的裝備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槍榴彈。
他畢竟不是軍事發燒友,下次再來時記得帶上就行。
除了兩門擲彈筒外,加強火力排還將配備三挺pk通用機槍。
這是步兵連的重要輔助力量。
每個步兵營還額外組建了一個火力支援連,這是對火力加強排的一次全麵升級。
新成立的火力支援連主要裝備包括兩門60毫米迫擊炮、兩挺重機槍以及西門82毫米無後坐力炮。
這樣的火力配置堪稱豪華。
如今,每個步兵營的人數己擴充至600餘人。
除了西個步兵營外,獨立團還下設一個騎兵連、一個高射機槍連、一個迫擊炮連和一個火箭炮連。
原本專門負責反坦克任務的無後坐力炮連被取消了,所有無後坐力炮都被分散到了各個連隊和排級單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