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開局官府髮妻,捲成狀元 第104章
-
那對今後的仕途絕對大有裨益。
通判趙明遠隨即附和道:
“聽聞劉詩魁有意藉此擂發掘新銳,我看大人的女婿,馮賢侄才思敏捷,近年來在青雲書院聲名鵲起,說不定今日便能一鳴驚人,為我定南府爭光。”
他這話算是說到了侯語堂的心坎裡。
侯語堂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捋須道:
“年輕人嘛,重在參與,至於結果,不重要!”
話雖如此,他眼中那抹期待卻是掩藏不住。
不遠處另一座臨河的閣樓裡,氣氛則更為學術一些。
定南府學政崔文彥、青雲書院山長周其玉、講書李青山以及其他幾位書院裡有頭有臉的先生齊聚一堂。
學政崔文彥望著河上景象,感歎道:
“今日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想必能誕生不少傳世佳作。”
“劉天衣此舉,頗有古賢遺風啊。”
山長周其玉點頭道:
“崔學政說的是,設擂求才,而非固守名位,劉詩魁胸襟,令人欽佩。”
他話鋒一轉,看向李青山。
“青山,你那弟子蘇墨今日可來了?若論策論,年輕一輩中無出其右,隻是不知詩才如何?”
李青山撚著鬍鬚,淡淡道:
“來了,不過眼下秋闈將近,我讓他隻觀戰,不參與。”
旁邊一位姓王的講書笑道:
“年輕人懂得藏拙是好事,蘇墨長於策論宏文,於詩詞一道或非專精,避短揚長,也算是有自知之明。”
另一位講書卻持不同意見:
“劉天衣此擂,題目多變,最是考較急才與底蘊。我看今日到場才子雖多,但能撼動劉天衣詩魁之位的,隻怕寥寥。”
他這話引得幾人紛紛議論起來。
大多認為劉天衣根基深厚,詩魁之位難以撼動。
就在各方議論、期待或暗自盤算之際,河中心畫舫上鼓樂聲再次一變,變得高亢激昂。
蘇墨再次將雅間的窗戶打開。
隻見清水河的水麵上,各類閒散船隻已經被驅散。
而就在下一刻,蘇墨眼角餘光瞥見樓下人群中,一個穿著月白錦袍、身形挺拔的年輕男子正定定地望著他們這個方向。
更準確地說,是望著魏靈兒。
那男子麵容清秀,氣質不凡,在人群中頗為顯眼。
但就在蘇墨看向他的同時,那男子立刻察覺,迅速低下頭,身影一晃,便被人潮吞冇,消失不見。
蘇墨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心中掠過一絲疑雲。
“開始了!詩會開始了!”
謝銅盆一直盯著畫舫,第一個叫出聲來。
雅間內的眾人精神一振,隻見畫舫簷下掛著的幾串紅色燈籠中,有兩盞緩緩變成了綠色。
謝銅盆在一旁講解。
“換綠燈籠,就說明參加鬥詩的人可以上船了,待會若是這燈籠換回紅的,說明登船者輸了。”
“而要是燈籠換成了黃的,那就說明登船之人贏了”
幾乎在綠燈籠掛起的同時,一艘早已等候在旁的小舟迅速駛向畫舫。
舟上負手而立,衣袂飄飄的,正是馬天賜。
岸上立刻有負責唱名的人高聲道:
“首位登船挑戰者,乃我定南府神童,馬天賜!”
聲音落下,謝銅盆連忙給蘇墨解釋:
“按照規矩,詩會在咱們定南府舉辦,咱們本地士子有優先登台挑戰的資格。”
“這馬天賜打頭陣,可是代表著咱們定南府的臉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