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口才的力量 > 這樣把“不”說出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口才的力量 這樣把“不”說出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這樣把“不”說出口

在人際交往中,基於某種原因不願意或者不便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對方時,用“敷衍的拒絕,含糊的迴避”來應對可幫你渡過難關,如果運用得好不但拒絕了他人,還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個關於莊子向監河侯借錢的故事,監河侯敷衍他說:“好!再過一段時間,等我收了租金,收齊了,就借給你三百兩銀子。”監河侯的敷衍真是有水平,不直接說不借,也不說馬上就借給他,而是說過一段時間收租齊了後再借。

這話有三層意思:一時說目前我冇有錢,還不能借給你;二是說我並不是富人;三是說過一段時間,時間並不明確說明,到時候借不借還是另一說。莊子聽得很明白了。監河侯用這種方法拒絕莊子,他不會怨恨什麼,因為監河侯並冇有說不借給他,隻是說過一段時間而已,還是可能會借的。

人處在一個複雜的社會背景中,互相製約的因素有很多,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盾牌擋一擋呢?當你不便說出自己真正的原因時,含糊而敷衍地拒絕他人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有位廣告公司的負責人曾介紹經驗說,對於那些攜帶自己的畫來應征的年輕人,如果他不滿意他們的畫,就會說:“我不大看得懂你的畫,請畫一些我們看得懂的畫吧……”

“我不大看得懂你的畫”,那麼“我能看懂的畫”又是什麼呢?對方不清楚他的意圖,怎麼畫這樣,對方失去了進攻的目標,隻好悻悻退下。這種方法,可以不讓你感覺到拒絕,卻巧妙地達到了拒絕的效果。

再比如有人對你說:“今晚我請客,一定要來呀!”“真不湊巧,今晚正好有事,下次一定來。”下次是什麼時候?並冇有說明一個具體的時間,實際上給對方的是一個含糊不清的答案。對方若是聰明人,一定會聽出其中的意思,就不會強人所難了。

日本影星中野良子35歲尚未結婚,一次在上海進行藝術活動時,有人問及她什麼時候結婚的問題時,這位影星迴答說:“如果我結婚,就到中國來度蜜月。”這個回答巧妙的表達出了中野良子對中國的喜愛。如果她直接回答“無可奉告”或者“我還不打算結婚”這類的話來回答,將會使對方感到尷尬,也沖淡了當時談話的和諧氣氛。

模糊的語言絕不同於“含糊其辭”。前者是策略,後者是詞不達意。還要注意,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果要表明立場、觀點、態度時,或是做重大決定時,絕不能模棱兩可、似是而非。模糊這種方法隻能當做一時的緩兵之計,不能經常用,否則所有的問題永遠會停留在那兒,剪不斷理還亂。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