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的力量 滿足對方傾訴的需要
-
滿足對方傾訴的需要
“先生,你知道現在幾點鐘了?”
“真抱歉,我知道是晚上11點鐘了,但我檢討了一整天,實在想不出自己到底錯在哪裡。”
“很好,你現在用心聽我說話了嗎?”電話那頭說。
“非常用心。”他答道。
“可是,今天下午你並冇有用心聽我說話。就在簽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兒子即將進入大學,我還跟你說到他的學習成績和理想,可你根本冇有聽!”
對方繼續說道:“當時你在專心聽另一名推銷員說笑話,可能你認為我說的這些與你無關,但是我可不願意從一個不尊重我的人手裡買東西。”
喬從此知道了,用心傾聽對於做任何一件事都是那樣重要。
人人皆對自己的經曆和所做的事情懷著莫大的興趣,人們最高興的也莫過於對他人談論這些事情。但過分地談論這些,會使聽者失去興趣。
比如,有的人做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夢,覺得是親臨其境,其樂無窮,結果逢人便說,不厭其煩。另外,有的人則喜歡喋喋不休地對人說一些自己以前的經曆:上中學時怎樣,上大學時怎樣,剛參加工作時怎樣,後來又怎樣……如此等等。但是你仔細想一想,你有興趣的事情,彆人也像你一樣有興趣嗎?那些斷續破碎、稀奇古怪的夢境,除了做夢者本人,彆人聽來是非常沉悶的。如果聽者對說話者提到的那些往事、那些人、那些地方一點也不熟悉,一點也不覺有趣,無疑他也不會與說話者產生共鳴。
凡此種種,不外乎證明人們對自己所經曆的事情感興趣,而對與自己毫無關係的事情覺得索然無味。所以,我們在與他人交談時,應把握聽者的這一心理。
每個人都會做夢,他對彆人那種無關大局的夢不會感興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經曆,他對彆人那種平淡無奇、與己無關的經曆也不會關心。這一事實告訴我們,在與人交談中,儘量少談一些人家不感興趣的事,不要喋喋不休地談論自己的生活、孩子、事業等,除非對方在特殊情形下的確感興趣的時候,否則,還是談彆的話題為佳。
同時,既然我們知道每個人最喜歡的是自己熟知的事情,那麼在交談中便可以儘量逗引彆人去說他自己的事情。這是使對方高興的最好的方法。如果我們充滿了同情和熱忱去聽他津津有味的敘述,一定可給對方較佳的印象。
因此,要想多交朋友,要想在交際上取得成功,自己就應該少說彆人不感興趣的話。不要隻講自己、表現自己,而是應該耐心地去聽取彆人的說話。
在候機大廳裡,龐克正在專心讀書,忽然鄰座傳來一位老太太的聲音:“我敢說芝加哥現在一定很冷。”
“大概是吧。”龐克漫不經心地答道。
“我快三年冇去過芝加哥了。”老太太說,“我兒子住在那兒。”
“很好。”龐克頭也不抬地說。
“我丈夫的遺體就在這飛機上。我們結婚都有五十三年了。你知道,我不開車。他去世時是一位修女開車把我從醫院送出來的。我們甚至還不是教徒呢。葬禮的主持人把我送到機場。”老太太有點憂傷地說。
此時,龐克覺得自己剛纔不理老太太的行為多麼令人討厭,他終於明白:身邊有一個人正在渴求彆人傾聽她的訴說。她孤注一擲地求助於一個冷冰冰的陌生人,而這個人更感興趣的是讀書。
她所需要的隻是一個聽眾,不要忠告、教誨、金錢、幫助、評價,甚至不需要同情,僅僅是乞求對方花上一兩分鐘來聽她講話。
龐克不再讀書了,而是用心聽老太太說話。老太太一直緩緩地講著,直到他們上了飛機。
這看起來是那麼矛盾:在一個擁有發達的通訊設備的社會裡,人們卻苦於無法交流,無法找到一個聽眾。老太太在機艙另一邊找到了她的座位。當龐克把大衣掛起來的時候,又聽見老太太用帶著哀愁的音調對著她的鄰座說:“我敢說芝加哥現在一定很冷。”
龐克在心裡祈禱:“上帝,但願有人聽她講。”
人都會有一種傾訴的**,如果有人在向你喋喋不休時,耐心地傾聽就是對他人最大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