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的力量 彆讓口氣害了你
-
彆讓口氣害了你
口氣就是一個人說話的氣勢。人在說話之時,除語言的內容之外,還包括音的高低、長短、快慢,同時還會有一些表情、姿態等相伴隨,一切就構成了說話的口氣。口氣常常達出話中之話、言外之意,也常常流露出豐富的感情。
一個人說話時的口氣如若不講究,將註定在人生的道路上磕磕碰碰。更為重要的是,討人厭的口氣在傷害彆人的同時,也使自己招人反感、厭惡甚至是痛恨。一個人要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說話的口氣至關重要。
專家們做過一次實驗,當我們以一種與實際資訊相反的口氣說話時,口氣表達的效果是語言效果的五倍。比如,如果以敵意的口氣給出一種友好的資訊,那讓對方留深刻印象的不會是你所說的友好的內容,而是你的怒、橫眉、冷漠等敵意的口氣。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口氣說話。而無論我們所傳播的訊息是什麼,以下集中口氣都應極力避免:
1.說教的口氣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也。”但生活中有些人喜歡給你忠告:他喜歡告訴你要這樣做或者那樣做;他喜歡指出你做的事情中的錯誤。這樣的人在內心裡常常有強烈的表現**,他在對你的說教中會體會到自我的價值和淩駕他人之上的快感。
帶著說教口氣的人,總是喜歡不斷重複著細小的環節,浪費聽話人很多時間。很多人會采取這樣的辦法對待有說教口氣的人:一麵禮貌地對他的說教表示感謝,一麵卻照他所勸告你的相反途徑去做,表示所謂勸告可有可無。
說教者經常會這樣說:“現在我不喜歡講這一類事情”,“你必須知道我並不想乾涉你的行為”,或者,“我也許不應該講這些話,可是我想你會明白這些話的好處的。”我們也經常聽見這樣的勸告語:“我跟你說”,“我是為你好。”
說教者的最後遭遇往往就是被彆人敬而遠之。他們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家庭生活中,都形不成凝聚力量,得不到擁戴,所以他們的事業總會因為人事原因而大打折扣。
2.輕率粗暴的口氣
這種人通常易怒而且反應快,與人講話時常常打斷彆人的話。他常因武斷而造成判斷錯誤。他不能體貼對方,輕率而自私。有許多做丈夫的常是這樣的傢夥,在公司工作了一整天之後回到家,直至吃過晚飯上床睡覺,這麼—大段時間裡,他悶聲悶氣,一句話也不講。妻子無論怎麼引他講話,也冇有效果。偶爾回答,他也是儘可能簡略。有時他會不停地發牢騷,然而有時他卻一言不發。
在公眾場合也經常出現這樣的人,他可以在你說完話之前得出結論,也可以隨便讓你停止講話,或者乾脆對你的發言表示出不耐煩。
他們的口頭禪是“哦”,“不要煩我”,“我很忙,冇有時間”,“我們不要講這事情好嗎”,“討厭透了,我不願意再聽”。對於這樣的人,人們一般采用兩種辦法對付,一是根本不理睬他,二是恭維他。
3.細聲細氣的口氣
這種人若不是氣度小,就是擅於謀略。他們具有小心翼翼甚至神經質的性格,善於保守各種秘密,口封密實,絕不流露真心。這種人的說話信條是:“話到嘴邊留三分。”
你聆聽他說話時,可以清楚感覺到每一個字的音節,這些字因為仔細的斟酌而變得清晰。他會很小心地把自己從言語中撇開去,並且通常不會給出很肯定的意見。他們經常會流露出這樣的語句:“也許你的意見是正確的”,“有這樣的可能性”,“我的意思不是這樣”。
4.硬邦邦的口氣
這種人往往精神不安定,個性強,具有獨裁權威的特征。不依照他的話做,就會遭到他高聲斥責。很多官僚就有這種口氣,他們說話不給彆人留下餘地,一切自作主張,不可能有半點商榷之處。彆人在這樣的口氣麵前隻有兩個選擇,要麼屈辱服從,要麼違令走人。
他們常常這樣對人說話,“這冇有價錢可講”,“你明天不用來了”,“你是不是不聽我的”。
5.傲慢的口氣
這種人有輕蔑他人之意和陰險惡毒的性格。他隻能看到彆人的壞處,從不稱道彆人的長處。在交談過程中,這樣的人經常掃彆人的興致,打斷彆人的話鋒。如果我們稱讚一個為社會工作業績優良的人,他便說那人其實隻是從另一個角度為自己撈取好處。他是冷笑的專家,在他的腦子裡彆人都是惡劣不堪的。
這種口氣的人經常打擊你的說話,假如你說你在河裡釣到一條三斤重的魚,他便會喊起來說這很容易。他的頭腦裡麪包含著一種嫉妒的元素,而且他並不能將它深藏起來。
有時候,你可以從下麵這些話中看出他是個過於自信傲慢的人。“是這樣,可是他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呢。”“那毫無價值,你等著再聽聽這一件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