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快穿局女員工 > 第464章 圓夢航天12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快穿局女員工 第464章 圓夢航天12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大四開學,校園裡的氣氛明顯不同了。同學們見麵打招呼的方式變成了:“論文選題定了嗎?”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即將步入社會的期待與焦慮。

係裡的佈告欄前擠滿了人,上麵貼著畢業論文選題清單。林喬擠進人群,目光在列表中搜尋。

“林喬,你選哪個?”李敏湊過來問,“我打算選‘航天器軌道力學分析’,這個相對好做一點。”

林喬的視線停留在最後一個選題上:“某型液體火箭發動機不穩定燃燒機理研究”。選題說明中寫著:“該課題難度較大,需較強的理論功底和創新能力。”

“我想選這個。”林喬指著那個題目。

李敏倒吸一口涼氣:“你瘋了?這個是陳教授掛名的難題,據說前兩屆都有學生嘗試,最後都不得不換題了!”

就在這時,陳教授正好路過。聽到她們的對話,他停下腳步:“林喬,你想選這個題?”

林喬堅定地點頭:“是的,教授。我對燃燒不穩定性問題很感興趣。”

陳教授若有所思地看著她:“你知道這個題的難度嗎?需要很強的數學功底,而且實驗條件有限,很多資料要自己想辦法獲取。”

“我知道。”林喬說,“但我認為這個問題很有研究價值。”

陳教授點點頭:“好,那你明天來我辦公室詳細談。”

這個選擇在係裡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有同學佩服她的勇氣,也有人覺得她不自量力。

“聽說你要攻克陳教授的‘魔咒題’?”趙師兄找到她,“要不要再考慮一下?萬一做不出來,可能影響畢業分配。”

林喬笑了笑:“我想試試。”

第二天,陳教授辦公室。桌上攤開著厚厚一摞資料。

“不穩定燃燒是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癌症’。”陳教授開門見山,“幾十年來困擾著各國航天工程師。你要研究這個,先要打好理論基礎。”

他遞給林喬一份書單,上麵列著二十多本參考書,中英文都有。

“給你一個月時間,把這些理論基礎打好。然後我們再討論具體研究方向。”

接下來的一個月,林喬過上了圖書館、教室、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那些深奧的燃燒理論、流體力學、振動分析,讓她常常熬到深夜。

一天晚上,她正在為一組偏微分方程頭疼,突然有人遞來一遝資料。

是航天院的劉工。他不知道什麼時候來了學校。

“聽說你選了這麼個難題?”劉工笑著坐下,“這是我們所裡的一些內部資料,也許對你有幫助。”

林喬如獲至寶。那些實際工程中的資料和分析,讓她對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理論基礎打牢後,真正的挑戰開始了——實驗驗證。學校的實驗條件有限,無法進行真實的燃燒實驗。

“也許可以搭建一個簡化模型。”林喬提出設想,“用低頻振蕩來模擬燃燒不穩定性。”

這個想法得到了陳教授的支援。但沒有經費,所有裝置都要自己動手製作。

林喬整天泡在實驗室裡,和幾個誌同道合的同學一起敲敲打打。她用廢舊零件組裝了一個簡易的氣動振蕩器,用改造的摩托車汽化器模擬噴注器。

“這能行嗎?”有同學懷疑地問。

“總比什麼都沒有強。”林喬手上不停,“先試試看。”

第一次試驗失敗了——振蕩頻率完全不對。第二次,測量儀器精度不夠。第三次...

就在她幾乎要放棄時,鄭老帶來了一個好訊息:“我聯係了一個老朋友,他在農機所有個實驗室,有些裝置可能用得上。”

農機所的實驗室條件比學校好很多。在一位老師傅的幫助下,林喬終於獲得了第一組有效資料。

但資料分析又遇到了難題。沒有計算機輔助,所有頻譜分析都要手工計算。林喬發明瞭一種“土辦法”——用自製的手搖計算機配合繪圖儀,一點一點地繪製頻譜圖。

那些日子,她的手上總是沾著墨水,眼底帶著黑眼圈。

“要不...換個簡單點的題目?”母親來看她時,心疼地勸道。

林喬搖搖頭:“就快有突破了。”

轉機發生在一個深夜。當她第無數次核對資料時,突然發現了一個規律——某種特定的頻率組合總是伴隨著壓力振蕩。

“這就是關鍵!”她激動得跳起來,連夜重新計算。

第二天,她抱著厚厚的計算稿找到陳教授:“教授,我認為不穩定的根源在於某些頻率的耦合共振...”

陳教授仔細看了她的分析,眼中閃過驚喜:“很棒的發現!但這還需要實驗驗證。”

更複雜的實驗開始了。林喬設計了一套精巧的聲學激勵裝置,用來模擬不同頻率的擾動。實驗需要極高的耐心和精度,一個資料往往要反複測量多次。

最困難的時候,她連續三天睡在實驗室,靠冷饅頭和開水度日。同學們都說她“走火入魔”了。

但付出總有回報。在畢業答辯前一週,她終於獲得了決定性的實驗資料——成功驗證了自己的理論!

答辯那天,教室裡坐滿了人。很多聽說她挑戰這個難題的老師都來了,想看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女生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

林喬站在講台上,深吸一口氣,開始陳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她從理論基礎講到實驗設計,從失敗經曆講到最終突破。當她展示出那些精美的頻譜圖和實驗資料時,台下響起一片驚歎。

提問環節,一位外係的教授質疑道:“你的理論很新穎,但實際工程中可行嗎?”

林喬從容回答:“我已經與航天院的工程師討論過,他們認為這個思路很有應用價值。下一步可以...”

答辯結束後,教室裡響起熱烈的掌聲。陳教授走上講台,難得地情緒激動:“這是我近年來看到的最優秀的畢業論文之一!不僅因為有創新,更因為展現了攻堅克難的科研精神!”

最終,林喬的論文被評為優秀畢業論文,並被推薦到航天核心期刊發表。

更讓她驚喜的是,答辯結束後,航天院的王總工特意來找她:“小林,您的這個研究成果對我們目前的型號研製很有啟發。畢業後願意來我們課題組工作嗎?”

林喬的眼眶濕潤了:“我願意!”

畢業典禮上,當林喬接過學位證書時,她看到台下的陳教授、鄭老、還有特地趕來的父母都在為她鼓掌。

晚上,她在日記本上工整地寫下:

“今天,我為四年的大學學習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篇論文不僅是一份學術成果,更是對航天精神的踐行——在困難麵前不退縮,在未知領域勇敢探索。我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前方還有更多難關等著我去攻克。”

她輕輕撫摸著那本厚厚的畢業論文,封麵上的標題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這不僅是她大學生活的總結,更是邁向航天事業新起點的宣言。

窗外的星空格外明亮,彷彿在向她招手。林喬知道,她的航天之路,即將進入新的階段。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