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快穿之生子躺贏 > 第2章 九龍奪嫡,梳理情報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快穿之生子躺贏 第2章 九龍奪嫡,梳理情報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說起來,當今陛下是大昭朝第二任皇帝,他能力不算多出眾,堪堪守成,聽說,年輕時候陛下覺得自己不夠出眾,期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本沒有錯。

陛下為了大靖江山,對每個皇子都儘心教養,期待他們長大後成才。

後來,也的確如陛下期盼的那般,皇子們都很成才。

就是太成才太出色了,一個個哪願意屈居於人下,一個個鬥得跟烏雞眼似的,名副其實的九龍奪嫡在淳化朝上演。

就思寧看來,淳化帝能力平庸,還輪流讓皇子到邊境為將立軍功,讓皇子手中掌握了兵權,簡直是自己給自己增加難度。

果然,越來越壓製不住九個兒子,眼睜睜的看著奪嫡發生,卻無力阻止。

一開始悉心培養的太子,也在八個能力出眾,有誌一同拉他下來的弟弟針對下,被逼得行為態度失常了,做出一係列昏頭且不得人心的舉動。

一點沒有前期英明果斷的影子。

至淳化十七年,稍微具備一點眼力的,都能看出來太子衛鈞即將被廢。

可誰能上位?

還是個未知數。

晏京裡的官員們,心知即使太子被廢了,也還會有一番龍爭虎鬥。

太子衛鈞並不是實際意義的長子,他前麵還有一個兄長。

大皇子趙王衛銘,本人尚武,部分勳貴支援他,還曾經在邊境為將抗擊過匈奴,鎮壓過地方反叛,立過軍功。

二皇子,就是太子衛鈞了,前期也曾代皇帝監國,其能力得到過檢驗,但底下弟弟們太出色,還都是給他扯後腿的,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和針對,極大概率是最先出局的。

三皇子燕王衛鎧,名字看起來很尚武,實際是個溫文爾雅的王爺,母族勳貴出身,其背後肯定有母族一係的武將勢力支援,但他卻是學文的好苗子,備受大儒欣賞,手底下文官眾多。

四皇子秦王衛錚,名字看起來很尚武,本人也的確立過軍功。此外,他還是個很重實務的王爺,曾經親自坐鎮賑災,但平時很低調不結黨,手底下的人雖然不算多,但各個能力不俗。

五皇子晉王衛錕,也是文武全才,但他這個人風評不好,有些類人,曾用人作為獵物狩獵,被告發後,被淳化帝降爵。

後來在邊境為將立了軍功後,又把他爵位升了回去。

晉王這樣的類人生物,自然會吸引到同好。

人的品行和智商能力等是不相等的,這些同好之中,自然也有能耐不俗的人。

六皇子是嫡次子衛鎬,被封為楚王。

一開始的時候,明麵上站在嫡親大哥太子這邊的,在大哥太子的幫助下,不善武功的楚王,也混了不錯的軍功。

暗地裡竟然偷偷挖太子牆角,最可笑的是,朝太子射出第一箭,動搖其太子地位的,就是他這個同母親弟弟。

七皇子梁王衛鍇,很有經商手段,很能賺錢,情報能力很強,手底下勢力魚龍混雜,在邊境混了個不錯的軍功。

八皇子宋王衛鐸是有名的賢王,待人親切隨和,毫無皇子架子,對朝臣、文人、甚至太監都謙恭有禮。

明明比前頭的幾個哥哥入朝參政晚,如今卻收攬了不少人心,不但能力出眾,在朝野還擁有極高威望,能和早期賢能,還未令諸多朝臣們失望的太子比一比。

九皇子齊王衛銳,年紀雖是奪嫡的九龍裡最小的,可軍功卻是實實在在是他打下來的,可沒摻雜一點水分。

很巧的,他身世和三皇子燕王調換了下,他母族是文人世家,可自身尚武,身後有親近母族的文官勢力支援,自身武功也吸引了一些武官勢力聚集。

對比前世大清康熙皇帝的九龍奪嫡,這簡直就是加強版的。

這些王爺手上掌控的權利,可不僅僅隻在於朝堂,還有武力。

不但有一支彪悍的府衛在,還各自在軍隊裡有自己的人。

至於啥死士,情報網之類的,思寧覺得,應該也有吧!

想想這淳化朝的九龍奪嫡,思寧覺得最後可能發展成文的不行,就來武的。

也正是朝局如此動蕩混濁,官員家庭親近支脈適齡兒女們的婚事,若不是年齡實在等不及了,很少有定下婚事的。

都是先想看,確定幾個備選,等朝局穩定些後,再擇選還健在的備選之一訂親。

自己當時也是這樣的情況。

結果被大伯母帶著出去參加宴會相看的歸來途中,被秦王偶然瞥見,最後被秦王府的人上門提親。

大伯不過是個工部的從四品官,哪敢撩秦王虎須,拒絕秦王這般大方的提親。

竟然願意以孺人的位分納她入府。

思寧雖然也是官家之女,但那是她父親在世時候的事了,現今她父親已經過時了,而且生前官位最高不過從五品地方文官。

大伯也不是親大伯,隻是堂大伯,弟弟才十一歲,聽先生說,大概明年才夠火候參加院試。

弟弟考童生、秀纔是要回戶籍所在地鄆州考的,但鄆州離晏京遙遠,弟弟年紀又太小,就打算等他夠火候後讓他一次性將縣試、院試通過。

不用小小年紀就奔波來奔波去的。

這樣的家庭背景,秦王竟然願意以孺人的份位納侄女入王府,在時人看來,是有些抬愛了。

更何況,侄女思寧身體病弱,一個月裡有十天半個月是生病的。

之前親事不好找,也有這個原因。

眾位夫人們擔心她這樣羸弱的身體,無法孕育子嗣。

好些夫人其實很在乎嫡出的,所以都沒看上思寧做兒媳婦。

當時思寧記憶還未恢複,內心也有這個擔憂,雖然她也不知曉為什麼,總有種自己肯定能生下孩子的直覺。

但她總以為,那是自己安慰自己,安慰多了,條件反射般升起的念頭了。

不好拒絕,加上對自以為不能生的自己來說,是個挺好選擇,思寧就沒有一點不願意。

之後,就是帶了十六抬嫁妝進府,那是父親母親早早就給自己準備好的,剩下的家財,思寧絲毫沒有動過念想,那是弟弟的。

梳理完大昭朝背景,又梳理了家世背景後,思寧轉而梳理起此前打探到的秦王府後院訊息。

秦王妃王氏,出自五望七姓的王家,但並不是家主一脈的嫡長女,隻是嫡支三脈的嫡三女。父親從二品文官。

側妃蘇氏,是秦王早逝母妃的同母妹妹嫁的蘇家夫婿的嫡長女,簡單來說,就是秦王姨母的女兒,正正經經的秦王表妹。

這位蘇側妃父親的官職,比思寧父親生前官職大半品,正五品武官。

顯然蘇側妃能一入府就坐上側妃之位,靠的是她的另一個表妹的身份,以及都已經傳到了秦王府外的青梅竹馬,牆頭馬上的情分。

聽說此前秦王府裡還有一個側妃蕭氏,父親是從三品文官,還生下了秦王的長子。

淳化十五年的時候,秦王長子被有孕的韋孺人算計著掉落王府湖裡,受了寒嗆了水,最後沒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