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生子躺贏 第79章 立太子,封後
時光荏苒,積雪消融,柳梢初綻新綠,轉眼便到了顯慶五年初。
新春的喜慶氣氛尚未完全散去,宮燈彩綢仍點綴著亭台樓閣,一件震動朝野後宮的大事,便在萬象更新的氛圍中,如同春雷般炸響了。
這一日的早朝,氣氛與往日略有不同。百官手持玉笏,分列兩旁,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隱晦的期待與緊張。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內侍唱喏的聲音才落下,德高望重的左相與沉穩乾練的右相對視一眼,同時出列,躬身將一份聯名奏疏高高舉起。
“陛下,”左相聲音洪亮,回蕩在莊嚴的大殿之中,“臣等,連同六部九卿、文武官員們聯名上奏——奏請陛下為固國本、安社稷,早立儲君!”
右相緊接著補充,語氣懇切:“陛下,四皇子殿下雖年幼,然天資聰穎,過目不忘,性情沉靜仁厚,雖體弱卻意誌堅韌,已顯仁君之相。
且殿下乃陛下之獨子,承繼大統,名正言順,眾望所歸!懇請陛下順應天意民心,冊封四皇子衛明淵為皇太子,則江山永固,萬民幸甚!”
奏疏中引經據典,將立儲的重要性闡述得淋漓儘致,對四皇子的讚譽更是毫不吝嗇。
好些百官們屏息凝神,目光齊刷刷地投向禦座之上的帝王,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畢竟,陛下對四皇子的愛護朝野皆知,此前連過早開蒙都因怕損耗心神而拒絕,如今直接請立太子,不知陛下會作何反應。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顯慶帝衛錚並未露出絲毫不悅或猶豫。
或許說,左相和右相此番作為,其實也是先試探過他的,而他也給了兩人暗示。
他目光掃過下方黑壓壓的臣子,臉上竟緩緩露出了一個堪稱愉悅的、甚至帶著幾分“終於來了”意味的笑容。
那笑容如同撥雲見日,瞬間驅散了朝堂上最後一絲緊張氣氛。
“準!”
皇帝清朗而有力的聲音響起,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眾卿所奏,高瞻遠矚,正合朕意!”
他站起身,明黃色的龍袍襯得他身姿愈發挺拔,威嚴的目光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四皇子衛明淵,朕之皇嗣,雖年幼而聰慧秉異,性資仁厚,深肖朕躬。
冊立其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固國本,朕心甚慰!
著禮部即刻著手,詳定典儀,擇吉日舉行冊封大典!”
“陛下聖明!”
百官心中大石落地,齊聲高呼。
不少真心擁護的臣子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在眾人以為此事已定之時,顯慶帝話鋒一轉,聲音更加沉凝,帶著一種宣告天下的鄭重。
“此外,淑貴妃李思寧,溫婉淑德,克嫻內則,撫育皇嗣有功,於社稷有功,深得朕心。
今皇子既正位東宮,母儀天下者,非她莫屬。
朕決定,晉封淑貴妃為皇後,統攝六宮,為天下母!”
他看向禮部尚書,明確指示。
“禮部,依製辦理,先行封後大典,再行太子冊封之禮。務必隆重,不得有誤!”
“臣遵旨!”
禮部尚書連忙出列領命。
朝堂之上,絕大部分官員對此並無異議。
淑貴妃的地位本就超然,如今子憑母貴,母憑子顯,皇後之位實至名歸。
即便有個彆心中或許存有他念者,在此情此景下,也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出聲反對。
顯慶帝此舉,不僅確立了繼承人,更是將思寧的地位徹底推向了巔峰,不容任何人撼動。
聖意如同長了翅膀,迅速傳遍了宮廷的每一個角落。
後宮之中,雖對此早有預料,但當這確切的訊息,尤其是“先封後,再封太子”的旨意傳來時,仍在各宮苑中激起了層層難以平息的漣漪。
芷蘭宮內,安嬪正手持金剪,精心修剪著宮女們剛折回來的極致梅花。
“娘娘,娘娘,不好了。”
隻聽“哢噠”一聲輕響,那鋒利的金剪竟將一枚含苞待放、色澤最為妍麗的花蕾,齊梗剪斷。
安嬪一個錯手,竟是剪錯了花枝,讓花苞無聲墜落在地,沾染塵埃。
安嬪臉色難看,“咋咋呼呼的做什麼?什麼不好了?”
心腹宮女曼兒低聲稟報前朝傳來的訊息。
隨著曼兒話落,殿內陷入一片死寂。
安嬪麵色難看,那握著金剪的手,指節泛白。
“表哥就那麼看重李氏那女人?!”
“若不是本宮的皇兒落地就夭折了?”
“若不是舅舅無情,不肯支援本宮?”
“若不是……這皇後之位哪裡輪得到李氏一介孤女登臨。”
安嬪眼底深處翻湧著無儘不甘與失落。
瓊芳居內,則是另一番景象。
梁嬪聽到訊息,先是一愣,隨即猛地將手中把玩的一個她最為珍愛的、之前在秦王府的時候,她生下秦王二子的時候,秦王賞賜給她的前朝官窯白瓷茶盞狠狠摜在地上!
“啪嚓”一聲脆響,名貴的瓷片四濺開來。
她胸口劇烈起伏,咬牙切齒,姣好的麵容因嫉恨而微微扭曲。
“憑什麼……明明先前是本宮先生下兒子。本宮的皇兒若在,若還在,當時可是被秦王妃撫養,算半個嫡子,那是何等尊榮!
那皇後之位本該是本宮的!
太子之位也是我兒的!”
她沉浸在自己的不甘與幻想中,全然忘了,若她的兒子真的養在秦王府且平安長大,以良嬪,也就是前秦王妃的心性與手段,是否還能容得下她這個生母?
她自身是否還能安然活到今日,都是未知之數。
而錢嬪,雖然也曾給現今陛下生下三皇子,但是在她兒子之前還有二皇子存在,還是被秦王妃撫養的。
所以她的野心,雖然也有,但並沒有那麼大。
她隻是有些不甘,這不甘更多的是兒子被算計早夭的不甘。
以及,對淑貴妃保住了兒子的嫉妒。
憑什麼她的兒子就被算計得沒了,而淑貴妃的卻好好的活著,還被陛下保護得好好的,甚至得到了陛下更多的寵愛和看重。
與這幾處的陰鬱憤懣相比,更多低位妃嬪、宮中積年的老人,則覺得理所當然,甚至心悅誠服。
“早就該如此了!陛下登基這些年,後宮就淑貴妃娘娘誕下了皇子,還是位這般聰慧的小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