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生子躺贏 第42章 思寧行事有分寸
「臣妾此前不是年幼的昭兒畫了許多畫冊嗎?
臣妾想著,昭兒年幼,看圖畫比看文字更容易明白。
靈光一閃,便想著此法或也能為陛下分憂,讓您閱覽時更省些精神。」
她將功勞輕描淡寫地歸因於育兒心得,既顯露出為人母的細心,又巧妙避開了乾涉政務的敏感話題。
唐治聽在耳中,隻覺得貼心無比。
前朝那些原本準備犯顏直諫的大臣們,得知皇後竟是如此行事的:
不決策、不專斷,隻做整理、歸納、建議的輔助工作,所有最終裁決權依舊在皇帝手中,且樁樁件件都替陛下考慮周詳,為陛下節省了大量精力。
大臣們麵麵相覷,一肚子勸諫的話竟無處可說。
「咳咳,皇後娘娘……此舉,倒真是有分寸。」一位老臣捋了捋胡須,握拳乾咳兩下後,歎道。
「陛下龍體欠安,太子年幼,有如此悉心輔佐且能謹守界限的皇後,於國朝而言,未嘗不是幸事。」另一位也微微頷首。
「且再看看吧……」
就這樣,大多數的反對聲浪,就在思寧這種極富智慧的分寸感中,悄然平息了下去。
雖然還有些小的反對聲浪,但所有人都不在乎這些,甚至是忽視。
就這樣,儘管協助處理政務占用了思寧不少時間,但不管是後宮事務,還是教養兒子等等事情,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宮內外皆知,皇後娘娘並未因此沉溺權柄,她投入更多心血的,依舊是對小太子唐昭的教養。
自從住進甘露殿偏殿,皇帝唐治有時也會在身體尚可時,於紫微殿召見心腹大臣商議要事。
偶爾,思寧會帶著小太子唐昭一同前來。
這一日,徐世忌、許敬元等幾位重臣奉召入紫微殿議事。
剛至殿外,便見皇後牽著小太子的小手從側殿迴廊走來。
小太子今日穿著一身縮小版的杏黃朝服,頭戴小金冠,粉雕玉琢的小臉上學著陛下往日的神情端肅,竟真有幾分儲君的威儀。
「臣等參見皇後娘娘,參見太子殿下。」幾人連忙躬身行禮。
思寧微微頷首:「諸位大人免禮。」
令人驚訝的是,不等思寧提醒,小太子竟也學著陛下平日的樣子,抬起小手,用稚嫩卻清晰的聲音說道:「英國公、許大人……免禮。」
徐世忌和許敬元俱是一怔。
徐世忌雖然在小太子未抓週前見過,但中間隔了一年多沒見麵。
最近一次見麵,是他和許敬元等一眾陛下的心腹大臣們在月前的一次覲見中,依禮向這位小太子做過一次自我介紹,此後並未多見。
沒想還未滿三歲的小太子竟能準確無誤地叫出他們的爵位,姓氏與官職!
許敬元忍不住彎下腰,帶著幾分驚奇和逗弄,笑問:「太子殿下竟還記得微臣?」
小太子唐昭認真地點點頭,烏溜溜的大眼睛看著許敬元:「許大人,上次,說,漕運。」
他竟然連上次許敬元奏對的主要內容都記得!
雖然隻是簡單的兩個字,卻足以讓在場眾人心中巨震。
小太子記憶力與辨識力之強,遠超尋常孩童!
進入殿內,皇帝唐治倚在軟榻上,正準備和臣工商議西北兵備之事。
思寧則帶著小太子唐昭坐在稍遠一些的窗下軟榻上,以免打擾他們。
宮人奉上一盒精心製作的榫卯積木,零件繁多,結構複雜,這是一套八角涼亭拚搭模型的木構件。
小太子唐昭安靜地坐在母後身邊,開始專注地擺弄起來。
他小手靈活地挑選著木構件,嘗試著不同的組合方式。
臣子們雖在議事,眼角餘光卻不自覺地被那小太子的動作吸引。
隻見他極少出錯,拿起一塊,若發現不對,會仔細觀察介麵與形狀,略一思索便放下,再尋另一塊。
那專注沉靜的神態,邏輯清晰的嘗試過程,全然不似一個未滿三歲(虛歲)的稚童。
隻見,一盞茶的功夫後,一座小小的、結構嚴謹的八角涼亭已初見雛形。
中途,內侍奉茶時,不小心衣袖帶到了小太子的積木,剛搭好的部分散開了一些。
小太子竟然也不哭鬨,隻是抬起小臉看了看那慌忙請罪的內侍,又看了看母後。
皇後揉了揉小太子發頂,柔聲道:「無心之失,下次小心便是。昭兒,你自己可能重新搭好?」
小太子唐昭點點頭,竟真的低頭,一絲不苟地重新開始拚接,耐心十足。
議事間隙,唐治心疼兒子,招手讓他過來。
小太子唐昭從椅子上滑下來,邁著小短腿走到禦榻前,先是像模像樣地對幾位大臣拱了拱手,這才撲到父皇身邊。
唐治將他抱上榻,笑問:「昭兒,積木模型好玩嗎?」
「好玩。」
小太子唐昭依偎著父皇,奶聲奶氣卻條理清晰地回答。
「亭子,有八個角,柱子,要一樣長……」
小太子唐昭在試圖用自己的語言,向父皇解釋剛才搭建時遇到的難點和解決方法。
幾位重臣看著這聰慧靈秀、舉止得體的小太子,再回想那已被廢黜、平庸怯懦的前太子,心中皆是感慨萬千。
同時也對國朝的未來,充滿了更堅實的信心。
徐世忌退出紫微殿時,對身旁的許敬元低語道:「皇後娘娘不僅自身賢德有度,於教導太子一事上,更是用心良苦,成效卓著。
此,實乃我大理之福。」
許敬元深以為然地點點頭。他看著殿內那個依偎在帝後身邊的小小身影,彷彿已能看到一棵參天大樹,正在這深宮之中,沐浴著智慧與關愛的陽光,茁壯成長。
時光在指縫間悄然流逝,轉眼已是初夏。
甘露殿內,冰鑒散發著絲絲涼意,驅散了漸起的暑氣。
這日午後,皇帝唐治小憩醒來,覺得精神尚可,便命人將幾份亟待處理的奏摺取來榻前。
思寧正坐在窗下,指導唐昭認字。
「昭兒看,這是『民'字。」
思寧執著一支小巧的玉管筆,在宣紙上工整地寫下字跡。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意思是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寧。」
小太子唐昭趴在案幾上,胖乎乎的小手指著那個字,奶聲奶氣地跟著念:「民……邦本……」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