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生子躺贏 第46章 兄妹相處
同年秋,在皇帝唐治的鼎力支援和戰略部署下,大理名將蘇定圓等率軍於鄴咥河大破西突厥沙波羅可汗,西域平定,理帝國疆域向西拓展至極致,威震遐邇。
捷報傳回洛安,舉國歡騰。
唐治誌得意滿,深感自己文治武功,已臻盛世。
就在這四海昇平、捷報頻傳的歡慶氣氛中,永徽九年十一月,皇後林思寧在鐘粹宮產房順利誕下一位小公主。
生產的過程頗為順利,孩子哭聲洪亮,健康紅潤。
唐治大喜過望。
嫡子聰慧絕倫,已立為儲君,如今又添嫡女,正是龍鳳呈祥,國運昌隆之兆。
他抱著繈褓中粉雕玉琢的女兒,越看越愛,當即下旨:
「皇後林氏,柔明婉順,賢德淑慎,誕育皇嗣,功在社稷。所出嫡女,朕心甚悅,特冊封為永寧公主,賜食邑三千戶,願我兒永享安寧,福澤綿長!」
「永寧」二字,既寄托了父親對愛女一生平安順遂的美好祝願,似乎也暗合了此刻大唐邊境永寧、海內承平的盛世景象。
思寧靠在榻上,看著興奮的皇帝和紅通通皺巴巴很醜的女兒,臉上露出溫柔而疲憊的笑容。
之後的某日裡,她趁著女兒在身側躺著,身邊隻有白露一個心腹宮女守著,吩咐她轉身給自己倒杯溫水的間隙,立馬取出一丸不大的啟智丹喂入女兒小嘴裡。
丹藥入口即化,小公主咂咂嘴,很快沉沉睡去,呼吸均勻。
思寧輕輕撫摸著女兒細嫩的臉頰,目光幽深。
她會給予這個孩子最好的教養和關愛,讓她聰慧明理,一生無憂。
大理的公主,相對來說,受寵的都挺自由的。
想來,小家夥以後定會過得很好的。
窗外,冬日的暖陽透過窗欞,灑在母女身上,一片靜謐祥和。
轉眼就是十個月過去
深秋午後的鐘粹宮書房,暖陽透過雕花木窗灑落一地碎金。
五歲多的小太子唐昭端坐在特製的矮書案前,稚嫩卻清晰的背誦聲在殿內回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關,洲洲!」
一個奶聲奶氣的學話聲突然打斷了他接下來的句子。
小太子唐昭立刻抬起頭,那雙酷似皇帝唐治的明澈眼眸裡沒有絲毫被打擾的不悅,反而漾起溫柔的笑意。
這麼溫柔一笑,就更像皇帝唐治這個父皇了。
隻見乳母抱著才十個多月大的永寧公主站在門邊,正有些忐忑地請罪。
「無妨,」小太子聲音還帶著奶氣,語氣卻已初具儲君的溫和與威儀,「是永寧來了。抱進來吧,莫要在門口吹風。」
乳母這才鬆了口氣,小心翼翼地將穿裹得厚厚的小公主放在小太子唐昭身旁特意鋪設的厚軟地毯上。
永寧公主揮舞著白胖的小手,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追隨著哥哥的身影,「哥哥!」
小永寧到底是服用過啟智丹的,如今已經會說話,會認人了。
小太子唐昭蹲下身,伸出小手,極其輕柔地幫妹妹理了理有些歪斜褶皺的衣裳,動作細致又熟練。
他凝視著妹妹紅撲撲的小臉,用隻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一本正經地輕聲問道:
「永寧,方纔哥哥讀的《關雎》,你可聽懂了?
這是在講君子見到美好淑女時,心生仰慕,繼而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雅事。
雖你尚年幼,但多聽聽總是好的,這是母後說的熏陶。」
小永寧也學著哥哥一本正經的點頭,奶聲奶氣道:「懂。」
至於是否聽懂了,看她清澈雙眸,小太子唐昭就知曉妹妹沒聽懂。
小永寧回答完,便「咯咯」的歡快笑起來。
小家夥極喜歡哥哥奶聲奶氣中帶著溫柔的聲音,咧開沒牙的小嘴,小手努力地向上伸,想去抓唐昭垂下的發帶。
小太子唐昭見狀,眼中笑意更深,卻並未任由妹妹抓扯。
他極有分寸地稍稍後仰,然後靈巧地取過書案旁一個製作精巧、係著柔軟絲絛的玉質小搖鈴,在妹妹眼前不緊不慢地搖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立刻吸引了小公主的全部注意力。
「這個更適合你玩,」他像個真正的小大人一樣解釋道,「發帶扯亂了不雅觀,待會兒還要去見父皇和母後呢。」
其實小永寧現在已經不喜歡小搖鈴了,但是可以和喜歡的哥哥一起玩的話,她其實還是很喜歡的。
小太子唐昭一邊搖著鈴鐺逗弄妹妹,一邊不再是自顧自背誦,而是換了方式,用更緩慢、更清晰的語調,像是在為妹妹講解一般:
「永寧,我們繼續。『參差荇菜,左右流之』……這荇菜呢,是一種水草,你看,就像我們太液池裡飄著的那種……」
說著說著,小太子唐昭竟真的抱著妹妹,緩步走到窗邊。
一旁的乳孃和宮人們,早已沒有一開始見到這一幕的緊張了。
太子殿下年紀雖小,但力氣不小,能抱穩小公主的。
他們已經見多了,見怪不怪了。
就是皇後娘娘和陛下,在知曉太子殿下力氣大,能抱穩小公主後,就沒有阻攔殿下。
反而樂得兩兄妹親近。
小太子唐昭指著遠處太液池的方向,試圖將詩中的意象與實物聯係起來。
小永寧在他懷裡異常安靜,睜著大眼睛順著哥哥的手指方向望去,雖然註定看不分明,但那份專注的神情,彷彿真的在努力理解。
這時,皇帝唐治和皇後悄然走了進來。
兩人並未讓宮人通報,隻是靜靜站在殿外廊下,透過半開的殿門,含笑注視著這一幕。
夕陽的餘暉為兄妹二人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邊。
五歲的哥哥抱著十個多月的妹妹,口中念著古老的詩篇,耐心地指著遠方,而小小的妹妹在哥哥懷裡不哭不鬨,隻是專注地看著、聽著。
皇帝唐治和思寧的眼底泛起難以抑製的欣慰與柔和。
思寧悄然打量了一下陛下。
她在陛下眼裡看到的不隻是對兩人兄妹情深的欣慰與高興,更看到了陛下對昭兒的滿意。
這滿意,是從昭兒那遠超年齡的耐心、細致與引導中,看到了一個未來仁君的雛形。
他懂得責任,懂得愛護,更懂得如何以恰當的方式去引導和陪伴,這份天生的高情商與智慧,遠比背誦多少典籍都讓陛下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