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生子躺贏 第13章 思寧理直氣壯
自陛下從泰山回來,大秦的鹹陽宮,在暮色四閤中更顯巍峨肅穆。
夕陽的餘暉為層層疊疊的殿宇飛簷鍍上了一層暗金色的光邊,如同蟄伏的巨獸,沉默地宣示著無上權威。
始皇帝嬴政的車駕碾過宮道,在蘭池宮前停下。
他並未令人通報,徑直走入這片不同於鹹陽宮主殿那般剛硬、略顯柔和的宮苑。
宮室內,魏夫人思寧正臨窗翻閱著一卷書冊,聽聞腳步聲,她抬起頭,見到那抹玄色冕服的身影,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流光,隨即放下書冊,從容起身,斂衽為禮:“陛下。”
她的聲音溫婉,如同蘭池的春水,卻並無尋常妃嬪見到帝王時的惶恐或刻意逢迎。
嬴政的目光在她臉上停留片刻,那雙洞察世事的銳利眼眸似乎要看到她心底去。
他隨意地在主位坐下,擺了擺手,宮人們便悄無聲息地退至殿外。
“天幕出現後,朕考校了諸公子、公主的功課,”始皇嬴政開口,聲音平穩,卻自帶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昭兒、暻兒,還有曦兒,皆進退有據,學識、見解遠超同齡。
尤其是昭兒,對政務已有幾分獨到看法。
你將他們教得很好。”
思寧淺淺一笑,走到他下首的位置坐下,親手為他斟了一盞溫熱的蜜水。
“陛下過譽了。非是妾身教導有方,實是這幾個孩子天生聰慧,隨了陛下。
妾身不過是儘了為人母的本分,從旁引導罷了。”
“哦?”嬴政接過玉盞,並未飲用,指尖摩挲著溫潤的杯壁。
“僅僅是隨了朕麼?朕看昭兒處事之老練,眼光之長遠,倒頗有幾分……外祖之風。”
他提到“外祖”,語氣平淡,但思寧的心微微一提。
她的父親,是名動天下的信陵君魏無忌。
他曾竊符救趙,延緩了秦國的統一步伐;也曾率五國之師破秦函穀關。
這個話題在秦國宮裡宮外,向來敏感。
但思寧神色不變,依舊溫婉。
“陛下說笑了。昭兒是大秦的公子,身上流著的是贏姓高貴的血脈。
他能有寸進,皆是仰賴陛下威德庇佑,以及諸位師傅的悉心教導。”
嬴政不置可否,將話題轉向了孩子們的具體趣事。
他提到了十六子嬴昭在討論郡縣製時的沉穩,十九子嬴暻在武藝上的靈巧,十二女贏曦在詩書上的穎悟。
思寧微笑著應和,言語間既流露出作為母親的自豪,又不失分寸地歸功於皇父的基因與帝國的培養。
殿內的氣氛看似融洽,但思寧能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正在積聚。
果然,閒談稍歇,嬴政話鋒陡然一轉,語氣依舊平淡,卻如驚雷炸響在思寧耳畔。
“朕聽聞,你在宮外經營的莊子,如今已不止最初的一處,增至九個了?夫人倒是……頗為忙碌。”
他目光如炬,鎖定在思寧臉上:“收養孤兒,延請各家學士,教習文武之道,甚至……還有法吏之學。
夫人如此苦心經營,廣布恩澤,所圖為何?
莫非,是想效仿昔日華陽夫人,為子楚先王謀劃,也要為昭兒,鋪一條通往太子之位的康莊大道?”
空氣彷彿瞬間凝固。
蘭池宮內,隻剩下燈花偶爾爆開的輕微劈啪聲。
思寧迎著始皇審視的目光,並未如尋常婦人般驚慌失措地辯解或跪地請罪。
她隻是輕輕調整了一下坐姿,腰背挺得筆直,臉上的溫婉未減,眼神卻變得異常清亮、通透。
“陛下既然問起,妾身不敢隱瞞,亦從未想過隱瞞。”
她的聲音清晰而平穩,“是的,妾身確實在為此努力。
妾身認為,昭兒,有能力,也有資格,去爭一爭那儲君之位。”
如此直白的承認,反倒讓嬴政眼中閃過一絲訝異。
他身體微微前傾,示意她說下去。
“昭兒三四歲時,妾身便察覺他與其他孩子不同。”
說著,思寧陷入回憶,唇角帶著一絲真實的柔和笑意。
“那時妾身宮中養的一隻玉環不慎跌碎,侍女惶恐。
昭兒恰在一旁玩耍,他拾起碎片,並未哭鬨或害怕,而是仰頭對那侍女說:‘勿怕,母親仁厚,不會重責。
隻是此物乃父王所賜,需得讓母親知曉是如何碎的,是意外,還是有人不慎。’”
她頓了頓,看向始皇嬴政:“陛下,一個三四歲的稚童,在突發之事麵前,首先想到的不是寶物損毀,而是厘清責任,安撫下人,並點明此物關聯君父,需坦誠以告。
這份鎮定,這份對‘事理’和‘人情’的本能洞察,妾身稱之為‘政治智慧’。
非是讀多少書能得來,乃是天性使然。”
“後來,他年歲漸長,這份聰慧愈發顯現。
陛下,您是知道長公子扶蘇的。”
思寧的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惋惜。
“長公子仁厚,然其性過於迂闊,易受儒生影響,常懷不切實際的仁政幻想。
大秦掃滅六國,統一天下,靠的是法度嚴明,賞罰分明。
如今四海初定,六國遺族心懷叵測,此時若行寬仁過度之政,非是福澤,實是禍端。
昭兒卻不同,他既能深刻理解陛下定下的法度精髓,又能懂得變通,體恤民情。
此二者,昭兒兼備。”
她的目光灼灼,直視著帝王:“既然長公子未必合適,而妾身的兒子既有此心,亦有此能,為何不行?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此乃古訓。”
“即便長公子合適,”思寧語氣一轉,帶著一絲凜然。
“這至尊之位,天下男子誰不嚮往?
身為皇子,想爭,再正常不過。關鍵在於如何爭!
妾身與昭兒,行的是陽謀,爭得光明正大!
我們培植勢力,是以收養將士遺孤、為國育才為名。
我們積累財貨,是以售賣紙張、充盈國庫為實。
我們拉攏人心,是以兌現軍功、安撫將士為本。
樁樁件件,皆有利於大秦,有利於陛下您的江山社稷!”
她的聲音略微提高,帶著一種理直氣壯的鋒芒。
“後宮諸位姐妹,皆有子嗣。她們若覺不公,大可以各顯神通,為自己的兒子謀劃。
她們幫不上忙,是她們自己或她們的兒子本事不濟,怎能怨我魏思寧本事太好,為兒子謀劃得太早、太周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