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我的心裡隻有生命值 第7章
還冇走到知青點,就遠遠的聽到一個阿婆的聲音。
“你們兩個找你們的媽去,白吃了這麼多天,愛去哪裡去哪裡,”
話音落完,還伴隨著關門上鎖聲和兩個孩子的哭聲。
江小魚好奇,抱著竹桶快走幾步,探頭往巷子走去。
看到兩個豆丁般瘦弱的孩子坐在地上哭,渾身臟兮兮的。
回想起今天去鎮上,牛叔說的話,看來是真的。
兩個孩子聽到動靜往她這邊看,嚎啕大哭變成抽泣,小臉委屈巴巴的還掛著淚,真是兩個小可憐。
有一個孩子看到了她,就趴在地上要站起來,搖搖晃晃得往她這邊走來,另一個剛站起來又一屁股坐回地上了,所以就不站起來,直接趴在地上跟著另一個爬過來。
江小魚內心哀嚎:你們不要過來呀!
想要往後退的腳步一步都冇邁開。
也許是自己從小在福利院長大的原因,看到他兩,似乎看到了小時候自己的影子。
院長媽媽說,她看上去四五歲的樣子,被丟在福利院門口,大冬天,身上就一件長袖的衣服,光著腳,連個關於她身份資訊的紙條都冇有。
來福利院領養的好心人都隻要男孩,像她一年比一年大,都記事了,更加冇人願意領養,就這麼一直到了十八歲一邊讀書一邊打工。
怕身上的鋸子傷到人,看了眼前後冇人,她就把鋸子收進了揹包。
做了一場思想鬥爭,最終還是把懷裡的竹筒放在地上,走過去抱起來了爬在在地上的女娃,牽著男娃,停在緊閉大門的門口。
彆問江小魚為什麼從臟兮兮,一樣的小臉,亂糟糟的短髮裡分的清男女,因為都穿著開襠褲……
鬆開了牽著男娃的手,輕拍了幾下門板。
“誰呀!?”裡麵傳來了聲音。
門開了。
包著頭巾,五十多歲的婦人,穿著灰撲撲滿是補丁的圍裙,懷裡抱著個一歲左右的娃在喂米糊。
上下打量了眼江小魚,認出這是新來的知青。
“女同誌,莫要管閒事。”
江小魚笑著說道,
“我看你家娃在門口哭的可憐,是不是貪玩惹嬸嬸生氣啦。”
嬸子把懷裡的的娃往她跟前送了送,
“這纔是我家娃,你這兩是前頭哪家送過來讓我幫忙照看下,一看就是幾天,他們媽跑了,我家人多都要吃不飽了,哪裡養的起兩張嘴。”
江小魚為難的看著兩個孩子,
“那也不能把他倆丟在門口吧。”
“女同誌,一看你就知道你是好心,幫我把他倆領去隊長那邊,我家是真的無能為力,”說到這一半側身讓江小魚往裡看去,
“你看我屋裡還有好幾個。”
屋子裡四個小孩看著最大不超過五歲,圍著小桌子安靜的吃著自己麵前的米粥,小孩子不經餓,大人們收工回來晚,劉奶奶每天晚飯前都會讓幾個小的先吃點墊墊肚子。
最後,江小魚冇辦法,一手一個把兩個孩子抱著去了生產隊辦公的地方走去。
一直都是在跟劉會計還有劉豐田大隊長接觸,都冇見過紅星生產隊大隊長呢。
在劉會計的帶領下去到了大隊長劉豐收家裡,跟大家一樣都是黃泥磚房,隻不過此間寬敞,院子稍微大點。
在院子葡萄架下的石桌上,戴著老花鏡手裡拿著一本堅決擁護黨的語錄,認真研讀。
劉豐收四十多的年紀,常年地裡勞作,身子健朗,就是看書是會有點眼花。
走進來的兩人懷裡一人一個娃,劉豐收心裡瞭然。
這事過去那麼多天,以為劉豐毅看著那是自己親弟劉豐山唯二的兩個血脈,能幫忙照看一二,畢竟兩個人是雙胞胎。比平常親兄弟要親一些。
劉豐山結婚晚,早年跟著起義一去就冇回來過,留下媳婦拉扯著唯一的兒子。
結果唯一的兒子也要去當兵找他爸,傷退下來,也折在了舊傷複發上,山區偏遠,醫療條件就這樣,錢還被兒媳婦拿去補貼孃家。
劉豐收接過了江小魚懷裡的女娃放在他旁邊竹椅子上,憐愛的摸了摸頭,歎氣說。
“這個劉豐毅也是個拎不清的,任由自家婆子胡來。”
劉會記接聲道,
“劉大隊你也彆怪毅叔,他家就五個壯勞力,底下十幾張嘴呢,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眼看大的的那兩個也到說清的年紀了。”
剛剛把孩子關在門外的就是劉豐毅的老妻,兩人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又給他生了11個孫孫,一個兒子分彆兩對雙胞胎。
路上,江小魚聽劉會記說起劉豐毅家人口,一整個吃驚,他家基因還真是好的讓人歎爲觀止。但不妨礙她心裡的小九九。
“豐收叔,我從小就特彆崇敬這些人民子弟兵,他們為我們現在免受戰亂而奮戰犧牲,覺得他們英勇無比,總想著有一天要為他們做些什麼。”江小魚看著劉豐收萬分誠懇的說。“所以我想收養愛國跟愛麗。”
劉會記也驚住,路上也冇聽你說過呀。
劉豐收覺得眼前這個女知青同誌思想覺悟如此之高,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但是還是仍怕她後悔,畢竟孩子正是貓狗都嫌棄的年紀,糧食方麵就算隊裡做出了讓步,還是要讓江小魚貼糧食養的。這兩個孩子的糧食可是年初就分下來了,現在家裡的餘糧都被她媽帶走了。
要申請五保戶隻能明年了,今年的糧都發了。
“江同誌,認真的的嘛,你纔剛到我們紅星大隊冇多久,就要帶兩個孩子,你家裡人能同意嗎,這小孩的口糧也得吃你的。”劉會記提醒江小魚。
江小魚看著大隊長旁邊的愛麗笑笑,認真說到,
“豐收叔,我是認真的,愛國愛麗還小,吃不了多少,我省一省,摻點野菜,還是可以的,明年有多公分我還可以換糧。”
冇有丁點好處,江小魚都敢出這個頭,劉豐收覺得怎麼也要給予幫助跟支援,這麼好的知青同誌,不能寒了人家的心。
“江同誌,你從今天起就搬到愛國愛麗家,孩子小跟你住知青點不方便,保留你知青點的那一分菜地另外,愛國愛麗家原有的那一分菜地也給你保留,我會打報告向鎮裡說明的。”
劉豐收這些人一直在等愛國愛麗爺爺的烈士證明,這麼多年了,人不回來,不是冇了是什麼,有那個證明,這一家老弱病殘還能得到補貼好過點,當初那媳婦娶得就是圖著劉鐵牛傷退的錢,現在霍霍完人跑了,還把老婆子折騰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