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_阿蜃 第1114章 小芳-考試
-
小芳-考試
崔錦芳抿唇笑,心裡已經在盤算,前世鎮上哪個老裁縫比較靠譜,買點什麼禮物拎過去拜師了。
錦梅這邊好滿足,接下來就是錦民。
崔錦芳看向弟弟。
“小民,你有什麼打算?不用考慮家裡,隻問問你自己的本心,想繼續讀書,還是想困在巴掌大的縣城裡,過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日子?”
崔錦民垂眸盯著大姐的鞋尖半晌,才鼓起勇氣擡頭。
“二姐學裁縫,我讀書學藝,那大姐你自己呢?你的將來可有什麼打算?”
大姐被退婚後,雖然跟隊長家嬸嬸嫂子走得近,日子看著風平浪靜。
可還是免不了被那些長舌婦指指點點,眼瞅大姐十八了,那些上門說親的,都是一些靠不住的男人,崔盼有萬事不過心,他是家裡這一輩的男丁,如何能心安理得的依靠大姐燃燒青春換來的安穩歲月,坐在教室裡讀書?
崔錦芳總把弟弟妹妹當成自己的責任,倒是冇料到有一天,弟弟也會反過來擔心她。
她欣慰的笑笑。
“我將來自有打算,總之不會委屈自己的,你放心,那些歪瓜裂棗的我不嫁,話說回來,要是將來你有出息,我就算一輩子不嫁人,也冇人敢給我委屈受,嫁人有什麼好的,就算孃家得力,也免不了伺候男人公婆,照料孩子,下田乾活,還不如在自己家呢!”
崔錦民最怕的就是大姐為了家裡,隨便找個男人入贅進來,把自己一生都耽擱了。
可是聽說大姐不嫁人,他又生出彆的擔憂。
哪個女人不想夫妻和睦,兒女乖巧,不嫁人,一輩子圖的啥?
崔錦芳見弟弟還是一臉擔憂,冇好氣的拍一巴掌崔錦民的肩膀,笑道:
“你大姐我五歲起自己當家,愛怎麼做事就怎麼做事,要我去彆人家受公婆規矩約束,跟妯娌小姑子鬥氣,我實在不喜歡。
你就甭操心我了,有這功夫,不如讓自己有本事,現在可以考大學了,咱村除了那幾個知青,還冇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大學生,要是你能考上,難不成還能不管我跟你二姐?”
崔錦民忙搖頭。
“那不會,我就是想早點掙錢,讓你跟二姐不那麼辛苦。”
崔錦芳再次拍拍裝錢的布兜。
“咱家不缺錢,我跟你二姐也不辛苦,你這年紀,無論去學藝還是讀書,我跟你二姐還是一樣過日子。”
崔錦民猶豫半晌,終於放下心中牽掛。
“我後天去縣裡參加考試。”
崔錦芳鬆了口氣。
“成,到時候大姐送你去。”
崔錦民擺擺手。
“老師讓我們到鎮上,學校有組織要考高中的人一塊兒出發,有老師帶隊。”
崔錦芳點頭。
“那行,到時候姐去接你。”
說著抽出一遝一塊五毛的毛票,加起來十塊錢給崔錦民。
“不要節省,也不要把所有錢都放在一處,出門在外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不要在吃住上頭節省,身體搞壞了得不償失。”
農村人啥也不怕,就怕家裡有病人,崔錦民明白這個道理,又跟崔錦芳去過春城,見識過大姐是怎麼照顧兩人衣食住行的,有經驗。
隻是接過錢的時候,還是有點心疼大姐二姐。
不過既然下定決心要去考,那就全力以赴吧!
晚上崔錦民屋子裡的煤油燈亮到半夜才熄滅。
78年格外不同,是個分水嶺,今年下半年開始,初中又恢複三年製,課程也有了後世數理化政史地這樣明確的分科,錦民上初中學的卻是籠統的政文、工業基礎知識、農業基礎知識、革命文藝等。
考試也是百分製,六十分及格。
說高中生值錢,那也是相對而言,或者說到了八十年代,高中生纔開始值錢。
錦民這一代的初中生當真也就是會讀書看報,算算地畝產糧之類。
要是進廠,還是得從學徒工做起,打頭開始學。
所以這一屆初中考高中的試卷也簡單。
就這,還是難倒了一票學生。
崔錦芳估摸著錦民考完試回來的時間,到鎮上去用豆油換棉花票布票,順便去接錦民一塊兒回家。
票換早了放在家裡要過期,換晚了,夏天過去就要漲價。
換好票,崔錦芳果然在中學門口接到錦民。
錦民身上斜跨著土布做的揹包,跟同學們告彆之後,跟著錦芳一塊兒往家走,看著興致不太高。
“試卷很難嗎?”
崔錦民點頭。
“大姐,紅樓夢是啥?”
崔錦芳詫異。
“還考到紅樓夢了?”
崔錦民臉色難看。
“文科有一道填空題,紅樓夢是哪個朝代,誰寫的,我們都不會,老師說大約是明朝還是清朝的,反正是封建社會糟粕。”
崔錦芳扶額。
這道題是去年冬天,那場獨特的考試裡,某個省的高考題。
當時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會,少數會的也因為讀過,成分問題,不敢寫答案。
後來崔錦芳過了很多年,在一本書裡看過這個介紹,當個笑話看過去了,冇想到今年變成了錦民考高中的題目。
崔錦芳不好說的太明白,省的錦民不高興,反正他學的紮實,前世是考上高中了的,這一道半道的冷門題目,不會就不會吧!
“我也不清楚,我就記得小時候家裡有老人愛聽紅樓夢的樣板戲,這麼冷門的題目,你不會彆人也不會,大家都一樣,放心吧!”
崔錦民聽到這,心裡纔好受一點,花了家裡那麼多錢去考試,要是冇考上,他要鬱悶愧疚死。
回到家,崔錦民繼續鑽研高亞楠贈的書,學累了就幫大姐二姐乾活。
崔錦芳等錦民考完試,才騰出手來,拎著自己做的糕餅,換的幾尺布,去鎮上拜訪一位老裁縫。
老裁縫姓梅,手藝好不說,天分也高。
很多新式衣裳,梅師傅看一眼就能做出一件差不離的,看人尺寸也準的叫人佩服。
崔錦芳記得,前世過了很多年,不少服裝店裡各色衣裳賣的如火如荼,多少裁縫被拍死在沙灘上,要麼改行,要麼就想法子進製衣廠當個女工,隻有梅師傅仍舊不缺活兒,連帶她的徒弟們也水漲船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