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_阿蜃 第1237章 小芳-打算落空
-
小芳-打算落空
現在政策收緊,隻要把窯廠收回來,那整個村的人都能參與分紅,不需要看崔保國的臉色,更不需要看崔保國一個人掙得盆滿缽滿了。
聽說崔保國的老爹崔守義還請了劉嫂子當專門的保姆,給他洗衣做飯收拾屋子。
保姆這個角色可是隻有官家和大院機關坐小車的領導才能使喚的。
一場宴席虎頭蛇尾,最後眾人散場的時候都心事重重。
崔保國得知此事,心裡早就有的想法,這會兒終於勇敢落實。
他早就跟苗連磊在外學會了用另一種方式掙錢,那就是做基礎建設,組建施工隊,像隊伍裡的工程兵一樣,造房修橋鋪路,以後城市建設對這方麵的需求會越來越高。
見識到國外發達國家的房子建造,他知道磚瓦總有一天會被弱化,鋼筋混凝土纔是未來主流。
不過窯廠原先可不是現在這樣,有三分之二都是他承包下來之後擴建的。
況且給窯村這些人,崔保國還真不太願意。
他找到鎮上領導,按照當初承包合同以及後續補充協議規定,這個窯廠還有八年半時間都是屬於他的。
崔保國表示願意掛靠到鎮上,承包合約上剩下的八年半裡,與鎮上合作,算作集體企業,期滿之後,他擴建的那一部分以八萬元的價錢賣給集體,這錢在六座磚窯麵前根本不算什麼。
也就是個友情價,連成本都不太夠。
這等利民大事,自然得到各村大力支援,這邊談妥,謝三那邊就已經帶著報社的人來大肆宣傳,崔保國高義。
隨即翻出崔保國過去的履曆,不愧是上交國家的人,退役不褪色,還有個功績顯赫的父親,家族傳承,源遠流長。
一時間整個魯省都被誇讚禮儀之鄉,名不虛傳。
崔義忠知情後,再想插手,已經來不及了。
鎮上已經做出最大讓步,讓窯村勞動力為主力,其他村要來打短工,也來者不拒,但是要受窯村大隊的管理。
這下子整個窯村村民的心情憤怒了。
官方冇有公開表示崔保國自己找上門,隻是下來接手了崔保國的窯廠,這在村裡人看來,就是大隊長的不作為。
原先他們有大棚收入,窯廠還可以乾活,工資現結,不耽誤地裡莊稼,也不必像其他村一樣,拋家棄口跑到很遠的地方打工,一年到頭回來,苦了老人孩子,還不一定能要到工錢。
等他們知道,可能會分到窯廠的收益,個個都發現家裡還有好多用錢的地方,現狀還是很窮的,他們都計劃好了增加收入之後要怎麼花的當口,被告知窯廠跟他們無關。
他們又像以前一樣,搬磚種菜,這還得了!
崔義忠遭到前所未有的反對聲音,跟崔盼金焦頭爛額,整天在計劃如何創造更多的副業,給村民謀福利,最後把目光投向秋燕的養豬場。
秋燕懷孕後,養豬場就是退學在家的小紅在管,大元和錦科兩口子打下手,承燕養胎生產這段時間養豬場的利潤將來都是小紅的私房錢。
這事兒崔盼金第一個不同意。
崔家有一個崔錦芳就夠了,再來一個崔小紅,崔家爺們的顏麵何在。
不過那也不是把養豬場公有化的理由,崔錦芳得知這個訊息,回家收回養豬場,收攏規模,幾頭豬算是錦科家幫她代養。
她早已把豬苗帶到福亮鎮,那邊有山,山坳裡規模比這裡大多了。
崔錦芳今生還是跟崔義忠那邊撕破臉,慢慢發展成老死不相往來之勢。
好在今生有老五,老六,小七,老四錦科一家,還有秀琴大娘等人站在她身旁。
尤其是弟弟妹妹今生有個不錯的未來,她已經非常滿足了。
崔錦芳離開窯村之前,去找了一趟崔保國。
“二哥,你還要跟守義叔留在這裡嗎?”
崔錦芳曾經對這裡抱著極大的誠意,摒棄前世的隔閡,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事情。
原本想把窯村乃至江華鎮,做成前世福亮小鎮那樣遠近聞名。
無奈山豬吃不來細糠,終究還是敗在她們的貪慾裡。
崔保國笑笑。
“這世上哪裡都一樣,有不好的,也有好的,我是無所謂,我爸喜歡這裡,就留在這裡吧,有人照顧他,他自己也安心。”
崔守義拄著柺棍,坐在藤椅上,下巴搭在拿柺棍的手背。
“不必管我,年輕人,該,闖蕩就去闖蕩,不要讓以後留下遺憾。”
崔守義自己就是過來人,年輕時候一腔熱血向前衝,上戰場奮勇殺敵,現在雖然英雄遲暮,卻無怨無悔。
“我這輩子夠本了,就是還冇見著對岸回來,且熬著,多一天是一天。”
崔保國伸手扶住崔守義的胳膊。
“會有那麼一天的,我們這麼多人呢!抗戰那會兒多苦,小米加步槍,華夏兒女意誌堅,總會好的。”
崔守義‘嘿嘿’一笑。
“那我就等著看,到時候去對岸轉轉。”
崔錦芳明知道崔守義等不到,還是被這對父子的赤誠和笑容感染,跟著笑起來。
崔守義到了午休時間,困的打哈欠流眼淚的,很快被崔保國攙扶進屋。
之後院子裡隻剩下崔錦芳和崔保國兩人,並肩站在簷廊下,看著院子外的天空,遠處的大樹,還有微弱的風聲,帶來陣陣涼意。
“以後有什麼打算?”
崔錦芳問。
崔保國看著遠方,神情依舊。
“準備組個施工隊,去蓋房子接活。”
崔錦芳想起眼下的形勢。
“還是緩一緩,眼下這局勢不適合把個體乾大,過兩年就好了。”
崔保國深以為然,改革開放後,雖然有不少問題,但是真的富裕了,嚐到甜頭,眼前這樣隻是暫時的。
“我也不著急,先到處走走看看吧,要乾工程,就得先瞭解各個地方的情況,原料,工人工資,還要跟上頭打交道,事情多呢!”
崔錦芳點頭。
“嗯,我也要出去轉轉,去年開始就想到處走走的,我們國家並不是無法讓農民富裕起來,隻是因為交通和通訊問題,導致物資分配不均衡,我們公司也可以多一些品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