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_阿蜃 第197章 趟過婚姻的河流14
-
趟過婚姻的河流14
靳雨菲帶他們在附近五公裡內不停奔波,看了三個小區的房源,都是預算很低,分佈密集,占地很大的老舊小區。
看那女的走路姿態和時不時用手護著肚子,靳雨菲猜測對方要不是例假在身,就一定是懷孕了。
最終靳雨菲跟他們篩選出三套房子,一套價格四十萬,六樓,房齡老的不能做商業貸款,隻能公積金貸款,而且學區是那種誰都能上的菜市場小學。
另一套學區是二梯隊數一數二的小學,在5樓,68平米的兩房,裝修五六成新,房東是一對愛乾淨的老夫妻,裝修雖然是老式風格,但是保養不錯,看起來很清爽。
就是出行不怎麼方便,走路十幾分鐘纔有公交車,也是老房子,商業貸款隻能做十年了,小區環境還不錯,價錢是48萬。
還有一套53萬,是四樓,麵積不到60平的兩房,在市中心附近,樟樹新村,房齡老,裝修也老舊不堪,隻能公積金貸款,學區跟48萬那套一樣,但是離學校很近,交通便利,附近就有菜場,超市和很多公交線路。
男客戶明顯對53萬的動心了,但是那女主人捂著肚子,諸多顧慮。
靳雨菲快速給他們算了個大概價錢。
按照房齡和樓層,這套房評估價不算高,那麼貸款隻能貸評估價的七成,剩下的全部要首付付掉,還有中介費,以及按照評估價交稅,前前後後,這套房子首付款要準備25萬。
那女客戶有點遲疑,追問前一套房子。
靳雨菲用手機計算器快速算出個大概。
“那套房子首付加上購買稅費,大約要十八萬左右,還能做組合貸款,公積金貸款加商業貸款。
不過隻能做十年,因為房齡加貸款年限不得超過35年,那年限短了,月供就高了,每月大約要三千三左右。”
女主人明顯瑟縮。
“那這套樟樹新村的呢?”
靳雨菲關掉手機。
“這套全部用公積金貸款,不僅可以貸最高年限,還可以用公積金還月供,你們隻要多付點首付,後麵月供很輕鬆。”
小夫妻兩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恰好這時又有其他中介帶人看這套房子,房東在介紹房子的時候,就有點忘形了。
靳雨菲快速帶客戶到樓下,不叫房東看出客戶想買的意思,省的房東坐地漲價,客戶不痛快,一天又白跑。
“劉先生,我們到樓下來聊吧,那房東見看房的多了,難免會想坐地起價,我建議您儘快做決定吧!”
夫妻兩個誰也不敢拍板,劉先生扭開手裡的礦泉水猛灌一口,站在那不住的抖腿。
女的也有點沉默,不停的撫摸肚子。
靳雨菲午飯還冇吃,都下午三點了,肚子餓的咕咕叫。
“嫂子,您這是?”
她看出來兩人的緊張,轉移話題,盯著女客戶的肚子笑著問道。
女客戶抿嘴一笑。
“懷孕了。”
靳雨菲露出恭喜的表情。
“真噠?幾個月了?”
劉先生也停住抖動的腿,歡喜地道:
“三個多月,所以急著買房子呢!”
靳雨菲肯定的點頭。
“那是了,最好還是選二手房,買了就能搬進去住,孩子也能在自己家裡出生,而且一定要有學區。
這套房子的學區對應的一實小就在小區旁邊,隔一條馬路。
一實小在整個姑蘇都是不錯的學校,直升實驗中學,不少人家就為了孩子讀書,跑到這買套房子,等孩子讀完初中再賣掉,一點損失也冇有,孩子還有滿意的學校。
您選這裡,早上起來走幾步就能送孩子上學,順路還有菜場,吃早飯買菜的問題都解決了。”
女客戶被靳雨菲描述的未來生活吸引住,精神鬆懈了幾分,也願意說掏心窩子的話。
“可是我們首付一下子拿出那麼多,養孩子就緊張了呀,聽說小孩子奶粉尿不濕都挺貴的。”
那劉先生明顯不讚成自己妻子的觀點。
“那健康小區那套首付是少,可月供高啊,我一個月也就五千多,你帶孩子不能上班,房貸下去三千多,再去掉水電煤氣電話費,一個月兩千也緊張。”
靳雨菲讚同的點點頭。
“如果買這套,也就首付多一點,咬咬牙週轉一下,付掉了也就好了,這套純公積金貸款三十萬,貸款三十年,月供不到兩千,貸款二十年,月供也就兩千出頭,而且每月單位交的公積金還能抵扣月供。”
那女客戶又為難的摸肚子。
靳雨菲從包裡掏出一個小餅乾遞給女客戶。
“嫂子,吃點墊墊,我從店裡出來的時候,隨手拿的。”
那女客戶懷著孕,確實是餓了,衝靳雨菲乾乾一笑,道了謝,撕開慢慢吃。
靳雨菲等她放鬆點,才又開口。
“其實我們說養孩子貴,要是孩子吃母乳,學齡前根本用不了多少錢。
我嫂子家兩個侄兒,他們吃的母乳,晚上一個紙尿褲,差不多一塊錢,白天全部用的尿片,網上有個不錯的牌子,六毛錢一片,一天最多也就用四五片,半歲之前吃母乳,半歲之後,吃點米糊蛋黃什麼的,隻要您把身體養好了,孩子健健康康的,那真花不了多少錢。
說養孩子貴,等到孩子能上學,那纔是真的貴,興趣班,補習班,英語,樂器,舞蹈武術啥的,門門萬八千的,掙錢的時候細水長流,花錢的時候大江大河,長遠打算,還是月供少點好。”
女客戶被靳雨菲這比喻逗得‘噗嗤’一笑。
靳雨菲也跟著笑。
“這比喻雖然生動誇張了些,不過真實啊!
您要是現在為了省點兒首付,將來帶孩子上學,騎電動車,颳風下雨的,學校門口上下學高峰期根本擠不動,有個感冒著涼的,不如多花幾萬,買九年義務教育接送省事兒!
總歸孩子大了,您得出去工作,有收入,日子肯定越來越好。
學校離家近,孩子自己跑回家也方便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