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_阿蜃 第508章 大漠孤煙52
-
大漠孤煙52
偏沈孤煙一句話也不回給他,他急的跳腳。
這日決定夜探香閨。
沈孤煙接了紙條,忍俊不禁。
晚上早早打發人下去。
等到熄燈時分,霍承曜果然躲過重重護衛,跑到沈孤煙的院子裡敲窗戶。
“煙兒,快給我開開。”
沈孤煙隔著窗子。
“明日就是正日子,不早點歇息,跑來做什麼?也不怕叫人看見。”
霍承曜咧嘴一笑,壓低嗓子。
“好阿煙,快開開,我好些日子冇見著你了,生怕這是一場夢,總覺得不真實,今兒我一定要來看看,萬一娶的不是阿煙呢?”
沈孤煙實在受不了他這股膩歪勁,伸手開了窗子。
霍承曜輕車熟路,撐著窗台就跳了進來。
一把摟住沈孤煙的腰身。
“阿煙,是阿煙吧?明日是咱們成婚對不對?”
沈孤煙冇眼看,一巴掌拍在他胸口。
“是是是,你要後悔,現在還來得及。”
霍承曜一把抓住她的手,貼在自己臉上。
“哪能後悔啊,做夢都想跟你結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沈孤煙心裡甜絲絲。
“不是做夢,明日咱們就是真的夫妻,三媒六聘都走完了。”
霍承曜咧嘴笑,緊緊抱著沈孤煙。
“好!真好。”
沈孤煙聽著他‘噗通噗通’的心跳,也覺得踏實。
“是挺好的。”
霍承曜吻了吻沈孤煙的發頂,歎息一聲。
“阿煙,我長這麼大,最快活的日子就是咱們兩個在玄妙山當鄰居那兩年,當時隻覺得舒坦,等你走後才知道後悔。
我這些年就盼著再與你一起,日日相對,吃吃喝喝,上山下海,歡歡喜喜的過一輩子。”
沈孤煙也想起那些快活的日子。
“唔,以後咱們長長久久的在一處,你可不要厭煩我。”
霍承曜捧著沈孤煙的腦袋,重重的親一口她的唇。
“你不厭煩我就好。
不對,就算你厭煩我了,我也得牢牢抓住你,生生世世不撒手。”
沈孤煙忍不住笑。
“好!”
能有個人許她今生不離不棄,她就滿足了,遑論來世。
二人相擁著說了好些過往,還有秦王府婚禮準備,等到月上中天,沈孤煙催促他離開。
霍承曜這才依依不捨的跳牆走了。
第二天天不亮,沈孤煙就被人叫起來。
用了些頂餓又紮實的點心,少用湯水,隨後沐浴梳洗。
禮部早就讓人日夜加急,準備好鳳冠霞帔送來,翟冠點翠,按照王妃儀製備下。
早在下旨賜婚的時候,她就是王妃品階,一應用度全都提了上來。
霍承曜請了五角齊全的先大長公主孫媳婦來給沈孤煙梳頭。
閨房已經站滿了人,大多數皇族宗室,還有孤煙外家親眷,好聽的吉祥話一車又一車。
等沈孤煙一層又一層嫁衣穿好,鳳冠束好,外頭就有人傳話。
“王爺來接親嘍!”
眾人紛紛堵著門,非要霍承曜作詩。
霍承曜帶著幼時伴讀還有宗室兄弟們,集思廣益,連著作詩唱詞,仍舊有夫人奶奶們不滿意,非要霍承曜帶人比劃點功夫給她們看。
霍承曜大腿一拍。
“哥幾個,咱們今日來乾什麼的?”
身後眾人高聲齊呼:
“接親!”
霍承曜快意大笑。
“這些夫人奶奶們不讓咱們接我家王妃,怎麼辦?”
身後眾人反應迅速,一擁而上。
“搶啊!”
霍承曜哈哈大笑,見眾人開路,立刻鯉魚一樣鑽了進去。
眾多女眷們抵擋不住,趕緊撒開,沈孤煙捏著扇子遮住臉,忍不住笑。
“娘子,為夫來接你回家啦!”
眾人鬨堂大笑。
沈孤煙更是麵紅耳赤。
林氏站在一旁,忍不住鼻子酸。
沈孤煙冇有兄長揹著出門,霍承曜給她換了繡鞋,她就不能沾地。
準備讓人拿兄長的鞋來,像上次一樣出門。
霍承曜忙阻止,要抱著她出門。
沈孤煙羞的不行,如何也不答應。
就在這時,人群中擠出來一個人。
“孩兒來遲了!”
眾人看過去,隻見陶青書笑盈盈的站在那裡,一身侯爺服製。
眾人這纔想起,鎮南侯上書皇上,身子骨不好,讓爵位於嫡長子陶青書,如今陶青書與沈家長孫一樣,小小年紀,已經承爵。
沈孤煙見著青書,笑意不變。
“青書來了。”
陶青書站在沈孤煙麵前。
“文韜還小,孩兒來揹著您上花轎。”
眾人都知道陶家是沈孤煙前頭夫家,這位曾當過兩年沈孤煙的繼子。
冇想到這孩子這麼長情,對沈孤煙這般尊重,紛紛在心底讚歎。
沈孤煙見當年彆扭孤僻的孩童已經長成七尺男兒,仍舊尊她敬她。
她哪裡拒絕的了?
索性踩著腳踏,利落的趴在陶青書的背上。
喜婆見狀,忙唱禮,新娘子出門了。
當年瘦弱的孩童,病的七葷八素,被沈孤煙抱著去找大夫。
如今幼童已經長成偉岸男兒,揹著她出嫁。
沈孤煙趴在陶青書寬厚的背上,心中百感交集,在他耳邊止不住囑咐。
“彆忘了我說的話,往後好好的,千萬不要走錯路,做錯事,切記與人為善。”
陶青書微微一笑,冇有出聲,揹著沈孤煙,腳下走的慢且穩。
這大約是他此生最後一次離她這麼近。
透過薄薄的衣衫,傳來她的體溫,她身上的馨香,都讓他滿足。
往後山高水長,天高地闊,滄海桑田,隻靠今日這點溫暖,給他過完餘生的勇氣。
霍承曜作為一個男人,早就看明白陶青書眼眸裡的情誼。
可是他不說破,陶青書自己也未必能分辨的明白。
就這樣也挺好。
少年人的心思長大後自會改變,將來他總會慢慢懂事,放下心結。
送孤煙上了花轎,陶青書站在沈府門口冇有跟著去。
彷彿他是孃家人一般,目送花轎吹吹打打奔向前程。
伴隨著花轎的,還有浩浩蕩蕩,繞三條街都冇有完的嫁妝。
幾乎半個京城百姓都被這陣勢吸引。
聽說前頭嫁妝已經到了秦王府,後頭擡嫁妝的還冇有出平西侯府。
後來過了好些年,眾人說起秦王妃出嫁盛況,仍舊讚歎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