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_阿蜃 第619章 八零年代養女兒47
-
八零年代養女兒47
可是朵朵第一次做項目,而且她隻有兩個多月的暑假時間,吳誌傑想讓女兒的第一個項目順順利利。
他聽取朵朵的意見,打算正麵剛!
回家找許飛瓊拆借詩垚國際學校的資金。
除了幼兒園是吳誌傑花的錢,後麵學校創辦,都走的詩垚教育的賬目,與吳誌傑這邊界限分明。
越是家大業大的企業家越是早早為家人做足保障。
這年頭法律條文還冇有後世那麼細緻嚴明,吳誌傑讓許飛瓊的事業獨立行走,不管利潤多少,起碼就算有一天吳誌傑發生任何意外,飛瓊跟朵朵的生活都能得到保障!
這回女兒頭一次做事,當爹媽的都得鼎力支援。
誰知道朵朵這回遇到挫折仍舊有李飛的手筆。
不僅斷了吳誌傑的路子,還在背後搞小動作。
許飛瓊一臉不安。
“我聽麗娜介紹了幾款理財,把錢拿去買債券基金了。”
吳誌傑心裡煩躁。
“你跟她來往又不是一天兩天了,怎麼突然想著買債券了?賬上錢不少,都買了?”
許飛瓊也懊惱幫不上吳誌傑忙。
“就是聽她說最近發行的債券利率高到15個點,賬上錢一直有很多盈餘,放了這麼多年,都冇用完過,我想放著也是放著。”
吳誌傑捏捏眉心。
早年債券利率包括存款利率都的確高的吸引人。
這個年代國家缺錢,偏偏儲戶保守,發行的債券銷售成績普普通通。
也有不少百姓的夢想就是掙足了錢存在銀行吃利息就可以退休,這年代的利率真的可以讓人提前退休。
要是個上班族,長期持有債券是個對抗通脹,安全理財的好方法。
可是他這邊急用錢。
朵朵比許飛瓊精明不知多少倍,一聽就知道裡頭緣由不簡單。
“媽,我記得麗娜阿姨天天上班忙得很,你們兩三個月才能碰麵一回,她最近怎麼有空了?”
許飛瓊也反應過來,很可能是被兩口子涮了。
“她最近經常約我喝茶,說是單位讓她們領的銷售任務重,剛好我有閒錢,利息又是明明白白寫在合同裡,對我百利無一害的事兒。”
哪裡想到十來年了,吳誌傑就在這當口急需要她學校賬上的錢!
朵朵當即冷哼一聲,看向老父親。
“我就說,李曉妹妹那麼內向的一個人,怎麼最近總來家玩,還給我帶禮物!
隻怕海城的事兒裡也有李叔叔的手筆,這招釜底抽薪玩的溜,就是仗著我媽心軟重感情,這兩口子以後不能不防了。”
吳誌傑看朵朵冇有絲毫受挫的樣子,也冇有被人揹叛的憤懣,心裡還算滿意。
他問朵朵。
“你覺得咱們還能怎麼辦?”
朵朵初生牛犢,還不屑圓滑處世,是個剛硬的。
“我查過法律條文,城市發展達到一定規模,政府就得在文體方麵加大投入,要是做不到,想辦法引入也行,不僅不能設坎,還必須給與一定補貼,我要去海省文體局,把這個項目改成體育中心,為全民健身提供便利,也為省運動會音樂會,會展等文娛競技項目提供場所。”
吳誌傑挑眉。
想不到朵朵還有這一手,他暗暗欣喜,臉上卻不動聲色。
“可行嗎?”
朵朵篤定的點頭。
“我跟總工商量過,隻要略作改動,到時候不僅我們欠的錢不用還,海城官方還有海省文體局還得貼補我們錢。”
許飛瓊心裡惴惴不安,看向吳誌傑。
“小孩子總是想當然,這裡頭各種關卡麻煩不斷,你還是自己拿主意好了。”
許飛瓊是傳統女人,性子保守,做事求穩多過求利,但是朵朵的性格很像自己,哪怕不賺錢也要正麵剛,絕不樂意受人委屈。
吳誌傑生怕朵朵泄氣,柔聲打斷許飛瓊。
“朵朵的想法很好,既然你那邊的錢都買了債券理財,就先不要取出來,就算往後孟麗娜叫你取出來買彆的,你也彆理,這一期的利率以後應該不會再有了,放著吧,就算留給咱養老了。”
許飛瓊看吳誌傑臉色,不是生氣的樣子,這才緩緩點頭。
“我以後還是不跟麗娜來往了,這麼多年,我感激她當年的陪護,什麼事都為她著想,不是為了讓她把我當冤大頭。”
吳誌傑抿唇笑笑,捏捏許飛瓊的臉。
許飛瓊雖然保守,不怎麼能頂事兒,但是溫柔善良,最重要的,她是朵朵的母親,老夫老妻最後歸於平淡,依舊唇齒相依,如同親人,是因為他們有血脈結晶—孩子。
大多疼愛孩子的父親,在處理夫妻關係時,總會下意識多給對方一些寬容。
何況吳誌傑並不是個急色之人,前世最大的願望就是當一個健康的男人,有家室子女,成為家中頂梁柱。
今生都實現了,事業錢財什麼的,都是小事。
吳誌傑知道按照朵朵的說法必然要碰壁不少,他樂得為女兒兜底,給孩子任性的權利。
既然李飛跟官方的人有陰謀,他也不憚陽謀。
吳誌傑有妻女陪伴,心情輕鬆愉悅,眼眸卻晦澀不少。
李飛這幾日得意洋洋。
他付出不小的代價,燒了一口熱灶,這才能成功在上頭人麵前上眼藥,把吳誌傑擠出去不說,還能咬下一塊肉來。
他得意了一星期,正詫異對方怎麼不圍追堵截石秘書,突然接到老家縣城傳來的訊息。
李飛大怒,摔了電話!
吳誌傑這個狗日的陰險小人!
李飛跟吳誌傑之所以一直被放在一起比較,不僅因為同出一縣,更是因為兩人這麼多年,千絲萬縷的關係就冇有斷過!
關於他們起家的說法多種多樣,李飛的是投機倒把,吳誌傑的更具傳奇色彩,是走鄉串戶收農產品的。
其實這些都是小道,他們最來錢的隻有一個,就是古董販子。
吳誌傑當年花了極大代價和心血,建立起古董收購網,扶持了幾十個親信,在鄉間取得百姓信任,一傳十十傳百。
村裡人但凡手裡有古董的,不知道具體價值,不熟悉的人,哪怕開價十萬,他也覺得這東西賣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