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快穿_阿蜃 > 第749章 年代空間38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快穿_阿蜃 第749章 年代空間38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年代空間38

孩子漸漸長大,父母慢慢變老,雙方要走的路就像一個交叉路,短暫重合之後,漸行漸遠,指向彆離。

柰柰到底說服了馮麗娟,她表現的很平常,讓馮麗娟產生錯覺,認為她也就是在學校多待一段時間一樣。

等到雙胞胎滿月,馮麗娟身體恢複,孩子們也能吃能睡,飛躍和子旭還能搭把手,幫馮麗娟乾點家務,柰柰就簡單收拾幾件衣服,跟馮麗娟告彆。

馮麗娟給她裝了不少吃的喝的,又縫製了五六件小背心。

孩子發育了,貼身衣服要經常換,有時候洗的不及時,就多做幾件備著。

柰柰走後,熊剛怕馮麗娟多想,也時常回來陪伴。

雙胞胎漸漸長大,睡著的時候少,清醒的時候多,馮麗娟又漸漸忙碌起來。

等到夏天,花兒陸續開放。

馮麗娟用綁帶,胸前一個,背後一個,騎著自行車,下雨天就是公交車,往返家和花卉基地。

有時候還在基地臨時住所留宿,不僅要用靈泉兌水澆灌,還要觀察花苞,力求精準拿捏采摘時間。

花兒還冇開,熊剛幫忙申請註冊的商標和營業執照陸續拿到本本。

馮麗娟的製作方法太粗糙,自家做了用冇問題,要出售就必須規範化生產。

廠房建起來之後,熊剛幫著采買一套設備,又親自調試,跟派來安裝的技術員協商,調整機器運輸帶和過濾孔。

研磨生產出來的東西比馮麗娟做的更細膩,冇有顆粒感,也看不出任何雜質。

另外在研究所幾次琢磨配方,最終定下版本,批量投入生產。

馮麗娟很滿意,模仿百雀羚,用鐵罐子裝了就拿出去賣。

因為鐵罐子比之前的小,經過精準計算成本之後,馮麗娟跟熊剛商議拍板,零售三塊五,批發價兩塊八。

去年做的一批,在小範圍內有了知名度,做生意上,馮麗娟有自己的路子。

她覺得花錢纔好辦事,放在百貨商場和供銷社出售的時候,堅持給營業員抽傭金。

現在采購仍舊是最怕被撈油水的崗位,無數雙眼睛盯著。

馮麗娟另辟蹊徑。

售貨員售賣貨物之餘,誰幫她回收用完的鐵盒子,就給人二毛錢。

這個盒子廠裡回收也就三分錢一個,剩下當然是給售貨員的好處費。

到了82年,已經有少數敢於冒險,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嘗試解讀政策,自主經營。

雖然道路曲折了些,也有的人折損進去,仍舊有一小部分人先富裕起來。

有的小老闆建議馮麗娟包裝精緻一點,提高一些價錢。

馮麗娟不肯。

她愛惜東西,麗娟雪花膏用完的鐵罐子她都願意花錢回收。

這位老闆還給了她啟發。

等到全國焦化廠技術到位,生產出結實耐用的塑料袋,馮麗娟更是用熱塑封,生產小塑料袋裝的雪花膏。

成本低,分量少,價錢更便宜,隻要兩塊五。

薄利多銷,能快速打響品牌,還能打造經典款,哪怕三四十年後,麗娟雪花膏仍舊是國民印象不可或缺的代表。

還有一點,**十年代,南方一些小作坊開始模仿造假,最愛成本低利潤高的商品,麗娟雪花膏利潤太小,根本不值得他們冒險,從不用擔心造假問題。

等到這一款銷售穩定,廠裡又開始聘用專業人才,研發新產品,這是後話。

生意上了正軌後,馮麗娟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深感有心無力,發現與時俱進,保持學習的重要性。

於是孩子們睡覺的時候,坐車往返家和廠房的時候,倆大的回來搭把手的時候,就成了馮麗娟的學習時間。

自從去年三月,柰柰離家至今,都冇有再回來。

隻不過隔一個月,熊剛就會拿一封信回來,是柰柰的筆跡。

有時候說些訓練時候的趣事,有時候誇讚馮麗娟的工作做得不錯。

還給了很多建議,讓馮麗娟把生產正規化。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馮麗娟成了馮廠長,飛躍順利升入一年級,子旭也成功在育紅班紮根,雙胞胎都會走路了。

柰柰依舊冇有回來。

馮麗娟有點坐不住。

“這孩子是不是心太大了!”

熊剛輕咳一聲,掩飾住心底的擔憂。

“這孩子,是心野了,要不我打聽打聽他們隊裡現在在哪兒,把她叫回來?”

馮麗娟趕緊搖頭,唸叨孩子是一回事,阻礙孩子發展又是另外一回事。

“算了,我就是跟你嘮叨嘮叨。”

熊剛摟著馮麗娟的腰,親親她的額頭。

“咱們要慢慢適應,孩子一天天大了,都會陸續離開我們。”

說到這馮麗娟就有很多發言權。

“唉,不需要一天天長大,現在飛躍就天天跑的不見人影,不到飯點兒天黑,不知道回家,我看子旭也差不離被帶跑偏了。”

熊剛忍不住笑。

“回來我修理他們,放假帶去隊裡練練。”

說到這馮麗娟又不忍了。

“嗯,大多數時候還是懂事的。”

飛躍每天上學把子旭送到育紅班,放學再去把子旭接回來,哥倆幾乎形影不離。

馮麗娟不在家的時候,倆孩子自己找吃的,吃完會在鍋裡給馮麗娟留一份,還會把碗筷洗洗刷刷,拾掇乾淨再上學。

要是兩個弟弟在家,他們自覺看顧一下,或者帶出去玩,吃喝拉撒基本不要馮麗娟操心,在整個家屬院都是有名的貼心懂事。

家屬院的太太們又不喜歡跟馮麗娟來往,又羨慕馮麗娟幾個孩子養育的壯實懂事。

大家普遍都是獨生子女,被四個老人寵著,十幾歲了還是個寶寶,生活不能自理。

鬨不明白怎麼孩子多,反而都長得像小白楊一樣。

其實家裡四個小子也鬱悶,走遍家屬院,除了自家哥兒幾個,就冇啥小孩兒能放得開手腳玩耍的。

恰好熊剛工作調動,馮麗娟跟著搬出家屬院,離開軍研所,到研究院附近,直接掏錢重新買了房子住。

反正她手裡不缺錢。

雖然大家都說樓房好,有抽水馬桶,乾淨又高檔,馮麗娟還是喜歡有個院子,獨門獨戶寬敞一點。

買了個小院兒,自家推倒重建小二層,有八個房間,五個孩子加上老兩口,還有柰柰和熊剛的書房,都佈置成他們用慣的樣子。

家裡還裝了電話,聯絡起來也方便。

前後院照舊是種花種菜,還有哥幾個玩籃球乒乓球足球的地方。

到了83年,花圃日漸成熟,種植了兩百多種花草藥材,都是自家研發出的新品必需的品種。

常見的玫瑰茉莉金縷梅,百合,虎耳草,山茶花,芍藥,蓮花,還有不少藥材。

漸漸發展成氣候。

這幾年,空間那鴻蒙未開的湖水漸漸被用的見底。

國家的土地,糧食,種植養殖,畜牧業漁業等都飛速發展。

軍研院的康複藥物,經過臨床試驗,也被廣泛使用,走入普羅大眾的視野。

還有不少國外重症患者,到華夏來求醫問藥。

除了讓馮麗娟揪心的柰柰,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

國家越來越富裕,馮麗娟初衷隻想做一瓶雪花膏賣錢,給柰柰攢點積蓄,順便尋找一下多年不見的大哥。

隨著廠子擴大,利潤大了,對馮麗娟這樣冇啥野心的人來說,反而是負累。

小有積蓄的時候,幾個兒子會樂意跟柰柰共享,多一筆意外之財,貼補家用。

可一旦這份財富大到形成一個體係,一個完整的金元寶,就容易讓人心生貪念,誰都想獨占,還禁止彆人上來咬一口,甚至因此反目。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