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_活到大結局 第932章 世界十四102
「是啊,」沈茹茵說,「他有心想要立起來,我可不得該給他指一條明路嗎。」
「往南邊去,他儘心些,能建功立業,就算能耐差些,也不至於沒了性命。」
沈茹茵頓了頓,有些擔心:「莫不是我打亂了舅舅什麼計劃?」
皇帝否認道:「怎麼會,隻是一時有些感慨,隻知道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也算是知道要上進了。」
沈茹茵鬆了口氣,瞥著皇帝的眼色道:「他都做了周家的家主了,要是還不上進,就真得等著家裡敗落了。」
皇帝轉了轉手上的扳指:「周家敗落了不好嗎?從前周家可沒少給你們家找麻煩。」
「話是這麼說,可找麻煩的人也不是週二,他同我與哥哥關係都還不錯,」沈茹茵頓了頓,小聲說,「何況他也是九哥的表兄弟呢,九哥嘴上不說,心裡怕是還念著幾分。」
「你同老九關係還是這樣好,」皇帝語氣似是感慨。
沈茹茵立刻回答:「九哥長再大也是兄長,不過舅舅你放心,在我這兒,九哥肯定是比不過你重要的。」
皇帝笑起來,沒說信也沒說不信,但態度確實緩和了許多。
「罷了,周家二小子若能做出一番事業,也是朝廷的好處。」
說過這麼一句,他才問一旁沒摻和他們交流的沈皇後:「老九是不是有些日子沒來拜見你了?」
沈皇後道:「小九都這樣大了,哪兒還能像小時候一樣,時常出入宮禁,不過他來得少,他媳婦卻常常過來陪我說話。」
皇帝點點頭:「算他有孝心。」
說完,轉頭吩咐申內侍:「去瞧瞧老九在忙些什麼,叫他中午領著媳婦到皇後這兒來用膳。」
自從宮變過後,皇帝再沒私下對任何一個皇子表示過親近之意,更不要提留飯。
如今九皇子拔得這個頭籌,不知道要叫多少人夜不能寐了。
不過皇帝借著一個由頭,就給九皇子這個恩典,也不是完全沒緣由的。
從前皇帝就知道,九皇子不得親娘喜歡,如今過了這麼久,對先皇後和廢太子的怒火過去,也知道自己對九皇子的遷怒有些過了,自然樂意給這個從前最寵愛的兒子長長臉,免得叫他被他親娘親兄帶累。
皇帝召見,還是因為好事要見,九皇子就算有事也得沒事,問了幾句情況,就帶著九皇子妃進宮了。
席麵上,九皇子又是羞愧,又是對皇帝孺慕非常,把滿腔心思展現得淋漓儘致。
皇帝本就待他寬容,又有心彌補他,一頓飯吃得賓主儘歡,叫他們父子倆關係迅速升溫。
等皇帝走了,九皇子夫婦也沒忘了來謝沈皇後。
沈皇後不肯受他們的禮:「謝我做什麼,陛下惦念你,是他的愛子之心,你呀,多上他麵前表現表現纔是。」
九皇子說:「兒臣知道,隻是若沒有母後在父皇麵前提起,給兒臣機會,也不會有兒臣的今日。」
沈皇後還是不肯居功,指著沈茹茵說:「謝你妹妹去,她替你平了一樁事,又在陛下麵前給你說了好話才辦成的。」
沈茹茵趕緊往沈皇後身邊躲了躲:「娘娘總把功勞都推給彆人,不肯把自己做的好處說出來,這多吃虧啊。」
「九哥你彆聽娘孃的,你呀,真得謝她。」
「都謝,都謝,」九皇子做足了兒子模樣,態度親昵又自然,「我新得了些好東西,等回去就叫人給母後與妹妹送來。」
沈皇後要出麵推拒,九皇子妃也跟著相勸,如此再三,她才點頭收下。
九皇子有心再留一陣,但知道沈茹茵明兒就要回金烏軍大營去,很有眼色的起身告退。
待到他們夫妻都走了,沈茹茵和姑姑對視一眼,都像是鬆了口氣,又一同笑起來。
「瞧瞧,如今這情形叫外人見了,誰不說這是我親兒子親兒媳呢,多孝順啊。」
聽出沈皇後話中的嘲諷,沈茹茵道:「他樂意做個孝子,姑姑隻管領受著,總歸得了好東西,咱們也不虧。」
沈皇後點點頭,又沒忍住哼了一聲:「也就是看著皇帝的心意在那兒,否則我還得再晾他些時日。」
說著,沈皇後又誇了沈茹茵一句:「你這回的主意出得好,一箭三雕,把周都尉的前程、廢太子和九皇子都給串到了一處。」
「也就是臨時起意,」沈茹茵說,「何況,我的確是真心想幫一幫週二,彆的能辦成,不過是附帶而已。」
沈皇後可不管什麼附帶不附帶,該誇就要好好誇。
等她誇完一通,還有些意猶未儘,但也知道該說正經事了:「太子那頭,我會叫人抬抬手,給忠心他的人行個方便。你那頭,可要再交代幾句?」
沈茹茵搖頭:「用不著交代,金烏軍到底不是真的禁軍,在宮中待久了,搶彆人的飯碗也不是個事兒,要不了多久,陛下就會叫他們回去了。」
沈皇後說:「既然如此,那我這頭就再等等,他們換防過後再說。」
時間上稍遲一些,又對自己有利,沈茹茵自然不會拒絕,隻是口中語氣一轉,又道:「隻盼著廢太子有能耐些,能夠成事。」
沈皇後點點頭:「可不是嗎,背生反骨的皇子活得多了,也是件麻煩事。」
「皇帝到底是老了,氣過一場,竟還有心放他們出來,這怎麼能成。」
「他們出不來,」沈茹茵說,「他們要是出來了,朝中那些個大臣豈不是又要亂成一鍋粥?」
沈皇後輕嗤一聲,沒發表什麼評價,隻是道:「那幾個有孕的小宮嬪我都叫人診過脈了,將養得都算不錯,想必能有個好結果。」
「宮中折了一批人,又要添一批新氣象,陛下肯定很高興,」沈茹茵將聲音壓得更輕了些,「姑姑可看好她們的品性了?」
「你放心,栽了一回,要還能有第二回,便枉費我活到如今了,」沈皇後說,「如今隻待孩子都生下來,再看看誰最聽話了。」
「隻盼廢太子那頭本事足些,不然咱們也不好順水推舟,借著他的手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