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龍出獄_葉凡 第一千九百零九章 三劍之約
-
聶政!?
此人一報出姓名,頓時令葉風等人大驚!
這可不是什麼泛泛之輩,而是春秋戰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四大刺客之一!
在史記之中,有刺客列傳,記載有四大刺客,他們分彆為:專諸、聶政、豫讓、荊軻!
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耳熟能詳的刺客,自然是荊軻!荊軻刺秦王,廣為流傳。
但遺憾的是,這四大刺客之中,也唯有荊軻,刺殺任務失敗,其餘三人,全部成功。
其中聶政,乃是韓國人,年青俠義,除暴安良,韓大夫嚴仲子因與韓相俠累廷爭結仇,聶政為報答嚴仲子的知遇之恩,為母守孝三年後,一人仗劍入韓都陽翟。
以白虹貫日之勢,刺殺俠累於階上,繼而格殺俠累侍衛數十人。因怕連累姊姊,遂以劍自毀其麵,挖眼剖腹自殺。
其姊在韓市尋認弟屍,伏屍痛哭,暴死在聶政屍前。
後世人們廣為歌頌聶政的俠義精神。
其中,《聶政刺韓王曲》廣為流傳,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廣陵散》,彈得最好的是魏晉竹林七賢中的嵇康,用以表示對聶政的敬仰。
司馬遷曾讚曰:不欺其誌,名垂後世!
葛洪也說:荊軻、聶政,勇敢之聖也!
蒲鬆齡評價:聶之賢,於此益信!
後世禹州老城西城門外,有一高台建築,就是後人為了紀念此人的聶政台!
“天哪!聶政?不會是那個聶政吧?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的聶政!?”
“我靠,看樣子八成就是他了!這該是咱們來到這一方世界,遇到的節後麵還有哦,請,後麵更精彩!
眾人的生死,似乎就在他的一念之間。
然而,葉風卻以手扶鼎,堅定不移地說道:“鼎在人在!”
葉風既然得到了此鼎的認可,又豈能輕易讓與他人!?
“葉戰神!?”秦讓等人聞言,頓時臉色一白,心想這下是完了。
大家都要為這鼎陪葬了。
不過很快,眾人也逐漸從驚恐之中,回過神來,同樣堅定不移的站在了葉風的身邊。
這條路,是他們選的,既然要追隨葉戰神,那麼就絕不後悔。
葉風的選擇,就是眾人的選擇。
“鼎在人在!”秦讓等人,也堅決地重複。
見狀,聶政卻不由得笑了笑:“果然——不出我所料!”
“能夠操控此鼎,即為九州鼎認可之人,豈是貪生怕死之輩!?”
如果剛剛葉風選擇妥協,為求活命,獻出此鼎的話,反而會讓聶政心中鄙夷,甚至拿到鼎,也會毫不留情的殺掉他們。
在這些刺客的心中,對於生死,早已是視死如歸!
冇有這點覺悟,也當不上刺客!
貪生怕死之輩,也最受他們的唾棄。
他們看中,是心中的大義!
“好!”說話間,聶政再一次拔劍,“好一個鼎在人在!就憑你們這句話,待會兒我會留你們一具全屍!”
說著,聶政又將動手,眼中寒芒綻放,並且有決心,一擊斃命。
“三劍之內,我必取爾等性命!”
“若是三劍,還殺不了你,那或許真就是天意,天不亡你!”
“那麼我就此離開,甚至願護送你們去往任何地方!”
三劍!?
秦讓等人一聽,不僅不覺得這是手下留情,甚至覺得有點得寸進尺了。
這怎麼好意思說出口的!?
這可是堂堂四大刺客啊,對付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人,竟然還要用三劍!?
一劍都是多餘的吧!?
如果三劍,還殺不了一個初出茅廬的菜鳥,那就不必當什麼四大刺客,自己退出江湖吧!
但,聶政之所以定下三劍,也是因為葉風身邊,有那麼一個神鬼難測的九州鼎這一變數!
如果冇有九州鼎的話,無論麵對怎樣的對手,聶政都有把握,一劍得手,絕不多出一劍。
而這一次,多出來的兩劍,與其說是為了對付葉風,倒不如說是專門為九州鼎而準備的。
如果此鼎,再一次護主,那麼聶政也有餘力,與之周旋。
“看劍!!!”
話音未落,聶政彷彿人劍合一一般,刹那間出手,向葉風飛速襲來,“這是第一劍!!!”
喜歡狂龍出獄請大家收藏:()狂龍出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