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最有價值的投資策略 3.人棄我取,趁低吸納
-
3人棄我取,趁低吸納
在以前很多曆史傳記或者小說中,經常可以看見類似這樣的話:“逆潮流而動,終將被曆史的洪流所淹冇。”這種肯定語句,好像多是用來給“反動派”下結論的。今天,如果我們把這樣的話放到商場的競爭中,就不一定是真理了。有時候,與潮流相離甚至相悖,纔是獲得成功機會之道。
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著名商人朱陶公就曾經提出一個很有指導性的經商原則,那就是“人棄我取,低進高出”。2000多年後的今天,香港商場上的龍頭老大李嘉誠也坦承,他的投資原則就是“逆流而動,用發展的眼光看事情”,將重點落在這一方麵,李嘉誠可謂是箇中高手。
李嘉誠認為,想要投資成功,就必須比彆人看得更遠,有時候甚至要與潮流反著走纔有可能獲得成功。
1966年,持續低迷的香港房地產業出現一絲恢複的曙光,地價房價開始回升。銀行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逐步恢複了資助房地產業的能力。此時,所有鬱悶已久的香港房地產商都開始挽起衣袖,準備大乾一場。但很不幸的是,這時中國大陸的“文化大革命”開始波及香港,並觸發了香港的“五月革命”。一時間,整個香港都陷入惶惶不安之中,又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潮爆發了。
移民潮中以富人為多,他們在臨走之前都將自己手中的產業低價拋售,一幢獨立花園洋房以60萬元港幣的超低價格賤賣的事情時有發生,而新建成的樓宇卻根本無人問津。賣多買少的狀況,讓剛剛充滿信心的地產商和建築商們一個個又被“打回原形”。李嘉誠當時也不例外,他手上還有大量無法出脫的產業和樓盤,搞得他憂心忡忡。
隻要空閒下來,李嘉誠就收聽廣播,密切注意事態的發展。香港傳媒對於那一場錯誤的災難透露的全是反麵訊息,而李嘉誠卻經由那種從大陸群眾組織通過多種渠道流傳到香港的小報,獲取了重要的資訊:大陸春夏兩季的武鬥**自8月起就已經得到有效控製。那麼,香港的“五月革命”也應該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了。
政治和經濟是分不開的,政治上的一點風吹草動都很可能影響到經濟的發展趨勢。在獲得確切的訊息後,李嘉誠做出了一個被人看做是驚天動地的決定:大量收購樓盤。訊息一出,李嘉誠的朋友都為他感到擔心,而同行業的人則抱著看笑話的態度靜觀事態的發展。
隨後的事實證明,李嘉誠看似瘋狂的決定是正確的,大陸的“文化大革命”平息後,香港經濟社會各方麵開始逐步恢複,移民潮也逐漸衰退平靜。但是,很多已經移民海外成功的業主,仍然急欲將冇有出脫的住宅、商店和廠房賤賣出去,李嘉誠對此幾乎是照單全收。他將買下的舊屋翻新出售,同時利用房地產低潮和建築費低廉的良機,在自己的地盤上大興產業。
到1970年香港百業複興,房地產市場也步入繁榮的時期,李嘉誠所擁有的租賃產業,已經從最初的12萬平方英尺發展到35萬平方英尺,每年大約有390萬港幣的租金收入。很多人認為,李嘉誠獲得這樣的成功,是因為他敢孤注一擲的豪賭。而事實上所謂的“賭”,不過是李嘉誠敢於在未明朗形勢下,做出與彆人不同的決定而已。
李嘉誠在房地產界敢於抓住逆流而動的時機,在股市的投資中也有同樣成功的事例。20世紀60年代,由於股市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良好發展趨勢,香港出現一陣“要股票,不要鈔票”的投資狂潮。這股強烈的股風幾乎席捲了香港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普通的市民賣掉自己積攢多年的金銀首飾,商人賣掉自己的工廠、房屋、汽車和土地,將可能到手的資金全部投入股市,甚至還有大商人將自己為建造房屋樓宇所籌集來的貸款也拿來炒股,夢想著能夠在一夜之間暴富。
絕大多數人對股票的癡迷和熱衷,使股風越刮越熱,各行各業都趁機上市。香港股市處於空前的瘋狂和混亂的狀態之中。1973年3月,恒生指數飆升至1774.96點的曆史高峰,在短短的一年間升幅竟達到5.3倍。在人人高喊2000大關將會被很快突破的時候,多數人都得意忘形,卻忘記了在高額的利潤後麵必然有巨大的風險。
在這個“股風吹得港人醉”的瘋狂時期,李嘉誠卻對股市保持著自己清醒冷靜的頭腦。在彆人一窩蜂湧入股市的同時,李嘉誠毫不為股市的暴利所打動,依然穩健地走著自己堅持的道路。在彆人傾儘家產購買股票的時候,李嘉誠將從股市上吸納的資金用於大量收購房地產事業。這在當時看來,簡直就是一種不可理喻的行為。
所謂天有不測風雲,股市的繁榮景象並冇有維持多久,熊市就緊隨其後到來。1973年爆發了一場世界性的石油危機,香港經濟受到了很大影響,出口市場大部分萎縮,股票市場也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除此之外,一批不法之徒趁著混亂偽造股票,東窗事發後又引起更大的恐慌。很多股東大量拋售股票,使股市一瀉千裡,恒生指數立刻由1973年3月9日1774.96點暴跌至816.39點的水準。到1974年12月10日,跌破1970年以來的新低150.11點。
在這場巨大的災難中,香港股市哀聲一片,除了少數能夠及早明智抽身的人之外,絕大部分投資者都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很多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整個香港經濟,尤其是占主導地位的金融業和房地產業更是慘不忍睹。但是,在這次股災中,李嘉誠的實力卻幾乎冇有受到影響。長江實業的損失,不過是市價隨著大環境跌下來,實際上它的資產並冇有絲毫的損失,與彆人遭受巨大災難截然不同。李嘉誠利用股市,在其他領域獲得了比預期更好的業績。
[投資金律]
好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好,壞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壞。最重要的是要有遠見,殺雞取卵的方式是短視的行為。有時候,與潮流相悖,纔是獲得成功之道。請記住投資的一大原則:逆流而動,用發展的眼光看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