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李嘉誠最有價值的投資策略 > 2.感恩下屬,多方報答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李嘉誠最有價值的投資策略 2.感恩下屬,多方報答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2感恩下屬,多方報答

李嘉誠由一個微賤的打工仔,一步步發展成了香港首屈一指的富商;長江塑膠廠也由一個破舊不堪的小作坊,發展成為龐大的跨國集團公司。他的巨大成功,除了靠他自己的勤奮和能力外,還得益於他留人先留心,懂得照顧下屬的利益。

隨著企業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企業主扮演的角色不儘相同。而企業主手下的輔佐人才,在不同的階段,也不相同。在長江塑膠廠創辦初期,彆說他的下屬,就是李嘉誠本人,也須憑自己的雙手安裝機器、生產製品、設計圖紙;靠自己的雙腿,走街串巷,采購和推銷。此時,他需要的是能像自己一樣埋頭苦乾的創業人才。

上海人盛頌聲、潮州人周千和就是李嘉誠在創業之初最希望的那種忠實苦乾的人才。他們從1950年代初就跟隨李嘉誠,盛頌聲負責生產,周千和主理財務。他們始終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輔助李嘉誠創業,真可謂長江塑膠廠勞苦功高的元勳。

後來,周千和回憶道:“那時,大家的薪酬都不高,才百來港紙(港元)上下,條件之艱苦,不是現在的青年仔所能想像的。李先生跟我們一樣埋頭搏命做,大家都冇什麼話說的。”“有人會講,李先生是老闆,他是為自己苦做值得,打工的就不值。話不可這麼講,李先生寧可自己少得利,也要照顧大家的利益,把我們當自家人”。

盛頌聲、周千和都是忠心耿耿、埋頭苦乾,並且能夠同甘共苦的人。因此,李嘉誠將他倆倚為左膀右臂。

創業階段是艱苦的,如果冇有榮辱與共、風雨同舟的共識,一般人很容易見異思遷。多年的患難與共,使李嘉誠與盛、週二人不僅建立了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而且對他們的人品與能力也極為信賴。

1980年,李嘉誠提拔盛頌聲為董事副總經理;1985年,他又委任周千和為董事副總經理。有人說:“這是很重舊情的李嘉誠給兩位老臣的精神安慰。”其實不然,李嘉誠在給他們委以重職的同時又委以重任。盛頌聲主要負責長江公司的地產業務,周千和主理長江的股票買賣,這兩項業務可謂長江集團的重中之重。

1985年,盛頌聲因移民加拿大,脫離長江集團,李嘉誠親自為他舉行盛大宴會餞行,使盛十分感動。周千和則始終如一地在長江服務,後來他的兒子也加入長江,成為長江的骨乾。

李嘉誠深諳用人之道,他寧虧自己,也不虧大家,使企業始終富有凝聚力。長江有起有落,但不管怎樣,鮮有跳槽者,這不能不說是李嘉誠用人的成功。

跟隨李嘉誠創業的“老臣子”盛頌聲,在1980年談到長江實業成功的原因時說:“這主要是靠李嘉誠先生的決策和長江實業同仁上下齊心的苦乾。”

“李先生每天總是8點多鐘到辦公室,過了下班時間仍在做事,公司同仁也都如此,這就使長江實業成為一家最有衝勁的公司。”

“李嘉誠先生做決策快速而準確,這麼多年來從冇有看錯過人,冇有做過錯誤的決定。長江實業盈利近10億港元,這麼大的生意,公司的工作人員總數不足兩百。”

“事業有成之後,李嘉誠又儘量寬厚待人,使和他合作過的個人或集團,全賺得盤滿缽滿,這便奠定了長江實業今後有更大發展的基礎。”

兢兢業業是一家公司興旺的基礎,而與合作者利益共享,更是李嘉誠一貫的精神準則。李嘉誠很念舊情,對曾有功於長江者,都以恩相報,因此纔有了後來人才濟濟、高人滿堂的大好局麵。

李嘉誠說:“隻有博大的胸襟,自己纔不會那麼驕傲,不會認為自己樣樣出眾,纔會承認其他人的長處,得到其他人的幫助,這便是古人所說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假如今日冇有那麼多的人替我辦事,就算我有三頭六臂,也冇有辦法應付那麼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業最關鍵的是要有人能夠幫助你,樂意跟你工作,這就是我的哲學。”

從以上分析,李嘉誠用人留人的方法,概括起來,無非有這樣幾條:其一是以身作則;其二是利益共享;其三是以情感人;其四是知人善任。這幾條,看起來簡單,但真正用起來,非有博大的胸懷不可。尤其是“利益共享”,這體現的不僅是一種用人之道,更是一種成功的商道,一種投資謀略。

[投資金律]

一間小的家庭式公司,要一手一腳去做;但當公司發展大了,便要讓員工有歸屬感,令他們安心,這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之道,簡單來說是知人善任,但在原則上一定要令他們有歸屬感,要他們喜歡你。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