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李世民穿越扶蘇 > 第2章 勸朕上路?朕先送汝等上路!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李世民穿越扶蘇 第2章 勸朕上路?朕先送汝等上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勸朕上路?朕先送汝等上路!

李世民心底突然湧起一道歉意的思緒。

李世民卻無暇理會心底怪異。

在確認了自身所處環境後,李世民來不及悲歎時艱,而是迅速轉動思緒、審時度勢。

這兩名侍郎儘皆言語不善,更還連連催促朕上路。

嗬~

上路?

上的想來便是那黃泉路!

如此看來,現在很可能已是秦二世傳矯詔逼迫公子扶蘇自刎之際。

朕不知道朕為何會化作扶蘇,更是逆轉時間長河上溯至秦。

朕隻知,無論身在何地、無論身何處境,都冇有任何人有資格奪走朕的性命!

父皇不能,皇兄不能,秦二世他更不配!

李世民依舊背對蒙恬,聲音轉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橋鬆,隰有遊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誦出《山有扶蘇》此詩後,李世民終於轉身看向蒙恬道:“扶蘇荷華鬱鬱蔥蔥,其中所盈皆乃狂且。”

“橋鬆遊龍生機勃勃,其中所現皆為狡童。”

“所美非美也,唯明明察者方纔能勘破錶麵的繁榮,看透腐朽的內裡!”

“正如陛下廢冕旒而改戴通天冠,就是為了廢周天子‘蔽明’之舊例。”

“孤以為,陛下予孤扶蘇之名,不隻是為寄枝葉茂盛之厚望,更是為了時時刻刻提醒孤,莫要被繁華所惑,必當明辨忠奸!”

蒙恬有些茫然的眨了眨眼。

陛下給公子取的名字還有如此深意嗎?本將怎的不知?

不過這是陛下給公子取的名,該如何解釋自然是陛下和公子說了算,本將焉能置喙!

蒙恬拱手道:“本將受教!”

李世民緩步走向門口,聲音愈發沉凝:“去歲,陛下令孤往北地監軍,世人皆以為此是因陛下厭孤。”

“起初,孤也如此以為。”

“但孤反覆思量之後,卻以為不然!”

“於野。”

“南海郡尉任囂節製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之地,於南越之地一家獨大,又任人唯親、竊據天功,和輯百越之際隻言任囂之仁而不誦陛下之德,令得無論是遷往百越的秦民還是百越當地的越人無不心向任囂。”

蒙恬瞳孔猛的一顫,心生驚懼。

秦攻百越之際,每得一地便讓逃亡之人、贅婿和商賈去充邊,此戰過後,任囂治下官吏趙佗又勸諫嬴政,遷民五十萬入百越。

同為鎮守一方的將領,蒙恬很清楚,如果任囂將自己和朝廷進行切割又不吝於重賞厚賜、寬政緩刑,任囂很有可能掌握這些人的民心。

再加上百越土人的支援,任囂進可發兵數十萬反攻大秦,退可據天險切斷與大秦之間的聯絡、自立為王!

李世民的話語很恐怖,但蒙恬卻也清楚,這就是有可能發生的事實!

蒙恬更清楚,不隻是任囂有實力促成這樣的事實,他蒙恬同樣有實力促成這樣的事實!

如果嬴政因此而對任囂心生懷疑,那麼嬴政會否因此也對蒙恬心生懷疑?

李世民時刻以餘光觀察著蒙恬的麵色,緩步前走、口中繼續說道:“於朝。”

“故六國餘孽皆蠢蠢欲動,多有故六國餘孽與朝中官吏、後宮嬪妃並諸位公子勾連,陛下雖以鐵腕鎮之,卻難除其根本之弊。”

“屢有故六國餘孽來刺陛下,更有朝中官吏為其遮掩,以至於刺客刺殺陛下後卻能逃之夭夭,甚至是堂而皇之的行走於市。”

“今之大秦莫說是四海穩固,便是陛下之安危都已若累卵!”

“此番陛下令孤來北地,名是令孤為北地監軍,監察北軍是否有異,實是為令孤近觀將軍是否仍忠於大秦、忠於陛下。”

“若任郡尉攜南方大軍倒卷北上、若故六國餘孽賊心不死意欲亂我大秦,將軍是否願揮師南下、護我社稷!”

蒙恬豁然抬頭,雙眼之中滿是不敢置信。

那可是掃六國、並天下、功蓋五帝、德兼三皇的大秦始皇帝陛下!

如此人傑或許會遇到些許挫折,卻怎會危若累卵!

但李世民的話語字字句句都有理有據,且蒙恬無論信或不信都必須肅然拱手,朗聲高呼:“末將蒙恬,願為陛下效死!”

(請)

勸朕上路?朕先送汝等上路!

李世民心頭瞭然。

原來這名將軍,便是北卻匈奴八百裡、始建河套地的秦將蒙恬!

趙受小小的雙眼中卻是噴湧出大大的問號。

公子您說這些是要做甚?

而且這些話無論如何都不該是我們有資格聽的吧!

就在趙受糾結於是要假裝聽不見還是出言勸諫之際,李世民終於踱至兩名侍郎身側。

“倉朗朗~~~”

金光一閃、銅劍出鞘!

李世民手握佩劍穩準狠的刺向身側侍郎,鋒銳的劍尖直接洞穿了他的脖頸!

蒙恬渾身汗毛乍立,下意識拔劍出鞘,卻猶豫著不知是否應該上前。

趙受瞳孔一凝,抽身暴退同時嘶聲高呼:“速來……”

但趙受纔剛吐出一個字,李世民便已右腿肌肉猛然發力,催動身體衝向趙受,同時手中劍直指趙受心臟。

一劍,穿心!

雙手不自覺的握住劍刃,趙受無法理解又不敢置信的看著李世民,竭力發問:“為、為什麼?”

李世民緩緩拔出佩劍,冷聲道:“送二位上路!”

兩劍!

兩命!

甩掉劍身上的血跡,李世民平舉佩劍於眼前,目光細細看著‘自己’的手臂和佩劍,略有些失望:“此劍,不利!”

這具身體不缺力勁,想來也是經常熬力練劍之人,但卻欠缺真正的沙場曆練也並未真正用心去磨練廝殺術,而是浮於表麵、耽於招式,以至於筋脈血肉有些死板僵硬。

若非李世民本就做好了萬全準備,恐怕難以如此乾脆利索的速殺二人。

李世民細細感受著這具身體,蒙恬的雙眼卻已瞪的溜圓。

持劍在手、劍尖指地,蒙恬肅聲發問:“長公子究竟意欲何為?!”

李世民橫劍於前,看向蒙恬道:“孤已明言。”

“清君側!”

“除逆賊!”

蒙恬手指趙受的屍首,聲音難掩怒氣:“長公子以為趙侍郎為佞臣乎?”

“即便長公子以為趙侍郎為佞臣,亦當先上稟陛下,請陛下決斷,而不是擅殺之!”

說完,蒙恬自己先愣了一下。

站在他麵前的,可是那個寧可承受陛下盛怒,也要為四百六十餘名方士求情的至仁君子長公子扶蘇啊!

明明是公子扶蘇屢屢勸諫旁人少造殺孽,結果現在怎麼變成本將勸諫公子扶蘇少造殺孽了?

簡直離譜!

李世民誠懇的看向蒙恬道:“孤很清楚陛下為何令孤為監軍。”

“孤名為監軍,實為陛下之奧援,以便於局勢不利之際隨時領兵還朝為陛下臂膀。”

“而今,此二人卻假借陛下之詔令孤自刎!”

“就算孤於陛下盛怒之際勸諫陛下以至於陛下動怒,孤依舊是陛下之子,將軍以為父會令子自刎乎?”

“可見此二人所傳之詔必是矯詔!”

“此二人令孤自刎是假,斷陛下臂膀是真!”

“此二人自是大奸大惡之逆賊,當殺!”

蒙恬雙眼瞪的更圓了幾分,聲音無比複雜的說:“本將亦以為陛下必不會令長公子自刎。”

“若陛下下詔令長公子自刎,則此詔當是偽詔!”

李世民麵露笑意。

在李世民看過的史書中,蒙恬便對賜死扶蘇的詔書表達了質疑,更是勸說扶蘇暫緩自刎,與蒙恬一併請求複訴。

而如今,蒙恬果然對此詔的真實性表達了質疑,隻要蒙恬質疑此詔,這名北伐悍將便可為朕之臂助。

史家不誤朕!

李世民當即就要順勢招攬蒙恬,但蒙恬的劍尖卻上移至李世民的腹部,看向李世民的目光更多了幾分無法理解:“然!”

“陛下詔非是令長公子自刎,而是令長公子回返鹹陽!”

“長公子終究是陛下之子,縱是陛下動怒也不會不思念長公子、不願與長公子團聚。”

“請恕本將少智。”

“本將實在看不出此詔怎會是偽詔!”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