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陪我闖影視世界 第261章 少年包青天1
頭上一片青天,心中一個信念,不是年少無知,隻是不懼挑戰。
凡事求個明白,算是本性難改,可以還你公道,我又何樂不為。
一些漫不經心的說話,將我疑惑解開,一種莫名其妙的衝動,叫我繼續追尋。
你的一舉一動我卻倍加留心,隻要真相大白,一切無愧於心!
月瑤與李蓮花踏入這方新的天地後,便在江湖中行走。也知道了他們進入的是《少年包青天天》的世界。
兩人雖不知道具體內容,但也聽說過包拯、公孫策、展召三人的大致情況,還有五鼠、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人物,以後皆是包拯的手下。
隻是此時的他們應該還小,還沒遇到彼此,而包拯和公孫策倆人應該快要參加科考了吧!
月瑤和李蓮花倆人不僅武功卓絕,出手時迅疾利落,醫術更是堪稱神乎其技——
無論何種疑難雜症,哪怕是被斷言無救的沉屙,到了他們手中,往往一顆藥丸、數枚銀針便能妙手回春。
久而久之,“神醫夫妻”的名號便在江湖上傳開,成了人人稱道的佳話。
他們行走江湖時,總以一座四匹駿馬拉著的蓮花樓為居所。那樓精巧雅緻,隨走隨停,故而江湖人也常以“蓮花樓樓主”相稱。
彼時的他們,在江湖中的聲望早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後來,經八賢王牽線,月瑤與李蓮花向朝廷獻上了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產作物。
這些作物耐旱易活、產量驚人,一經推廣便惠及萬民,為天下糧倉添了堅實保障。
因二人功績卓著,皇上本欲授予高官厚祿,可他們素來嚮往自由,不願為官場規矩所縛,執意推辭。
皇上感念其心意,又惜其才華,便特封李蓮花為“逍遙侯”,並格外恩準:日後見君不必行跪拜之禮,全憑心意。
另又賜下一枚代表其身份的免死金牌。
旨意頒下,朝中官員竟無一人有異議。畢竟這爵位雖聽著體麵,卻無半點實權,更不會乾涉朝政,於他們而言毫無妨礙。
至於金牌更是無所謂,畢竟隻憑兩人獻上糧種的功績,隻要不是造反的大罪,一生榮華基本無憂了!
反倒眾人私下裡都覺得,以獻上救命糧種這般大功,隻換一個虛名爵位,實在是委屈了這兩位。
“果然是江湖兒女,灑脫得很,哪裡在乎這些虛職。”眾人這般想著,對二人的淡泊之心更多了幾分佩服。
之後,月瑤與李蓮花就在京城皇上賜下的府邸,小住了一段時間,將所有的事務安排的妥妥當當。
最後,細細叮囑了老成持重的管家方伯後,便再次收拾行囊,駕著那座豪華的蓮花樓,繼續遊曆去了。
廬州城
一處酒樓的二樓圍著不少人。
“素聞公孫公子棋藝精湛,我今日就以梅花易數裡麵的珍瓏棋局來向你請教啊?”
“我要請教你的對聯!”
“我跟公子猜幾個謎語!”
被圍在正中央麵容俊逸的公子聞言,自信從容道,“既然三位公子這麼賞臉,我公孫策恭敬不如從命!一起來吧!”
此言一出,引來周圍人的一片議論。
“真是厲害啊……”
“我看吹吧,哪有人能同時應對三人……”
有誇讚的、有不信的,但公孫策仍堅持同時與三人對弈、聯句、猜謎。
既然如此,剛剛的三人對視一眼,齊聲道,“好”
很快棋局準備就緒,公孫策仔細觀察後很快落子,與此同時,對麵另一公子開始出聯:
“上聯:假山真鹿走。”一人剛出句,公孫策落子的手未停,已朗聲對出:“死水活魚遊。”
另一人緊接著發問:“什麼魚不能吃?”他幾乎沒有停頓,自信答道:“木魚。”
“再來,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公孫策漫不經心的答著,手中同時又落下一子。
“什麼魚不能死”
“生魚,死了也叫生魚!”說著落下最後一子“叫吃!”
眾人聞言,向棋盤看去,“輸了!三步就破了這個珍瓏棋局。”
“好……”周圍響起一片叫好聲和鼓掌聲。
不過片刻功夫,才華橫溢的公孫策便將三人的對聯、謎語一一破解,連那盤看似無解的珍瓏棋局,也被他尋到了破局之法。
公孫策正欲開口說些什麼,卻見一人快速地跑上樓來大聲道:“快!樓下有熱鬨看!”
眾人循聲下樓,隻見旁邊的街口被圍得水泄不通,中間站著個少年,正對著一頭肥豬“審案”。
“大家莫笑,且看我審這豬!”少年話音剛落,人群裡便響起一陣低笑。
原來,街邊賣炸油餅的老漢方纔丟了錢,疑心是牽著豬路過的男子所偷。
可那男子嘴硬得很,梗著脖子道:“我不過是從你這裡走過,從來沒見過你這老頭。豬也從這裡走過,難道是豬偷的不成?”一句話堵得老漢啞口無言。
而這說要“審豬”的少年,竟真應了這話:“我也懷疑錢正是這頭豬偷的。”這般奇談,頓時引來了更多人圍觀。
恰巧月瑤與李蓮花初入廬州城,見此處喧鬨,也湊了過來——進城前,他們已將蓮花樓收進了空間。
兩人一眼便認出那“審豬”的少年,正是未來以斷案聞名的包拯。
他身著淺灰色格子學院服,頭戴黑色帽子,雖算不得麵如黑炭,膚色卻比常年勞作的農夫還要黝黑幾分,額間那道淺色的月牙疤痕,反倒因此格外顯眼,整個人卻透著股神采奕奕的英俊帥氣。
從圍觀者的議論裡,兩人弄清了前因後果,對視一眼,都對包拯接下來的舉動多了幾分好奇。
隻見包拯先對著那男子拱了拱手,誇張道:“哎呀!看老兄你相貌堂堂,怎麼會是小偷呢?”
男子聞言頓時高興了,“哈哈哈哈,那當然了!”
“可是老伯的錢確實丟了呀!”包拯看了下老伯,又對男子疑惑地說道。
“對呀!”老伯著急應聲。
男子也無話可說,遂急忙求助包拯“那怎麼辦?”
包拯大義凜然道:“我大宋乃法治之邦,絕不容許偷錢犯法之事。我很同意你老兄的說法呀,這頭豬的嫌疑最大。”
月瑤聽到這裡,實在忍不住,頭埋在李蓮花的頸間笑了起來。李蓮花也勾唇,扶著月瑤肩膀說道“有意思!”
月瑤聞言,稍稍收住笑意輕聲在他耳邊說道“對,確實有意思,而且你不覺得他的做事風格眼熟嗎?”說完,忍不住又笑了起來。
李蓮花聞言,稍想了下就明白了,拍了一下月瑤的後背,“你呀,就會調侃我!”
“哪有調侃你,我說的是事實,確實跟你很像啊!”
李蓮花無奈,寵溺地輕輕彈了她的腦門一下做為懲罰。
場中繼續,隻聽包拯說道,“我要審問這頭配種大肥豬——”
話音剛落,周圍響起一陣嘲笑聲。
“大家彆笑啊,快來看我審案,啊!”
他走到豬旁邊蹲下,大聲問道,“豬,你這頭大膽的肥豬,有人審問居然還不跪,還躺著,太囂張了吧?嗯?
放肆!太囂張了,你偷人錢財知不知道啊?嗯?居然冥頑不化,不動刑看來不能招了,我就打你三十大板,看你招是不招……”
說著,便拿著手中的藤條對著豬屁股就是一下,回應他的是豬的哼哼聲。
“肯招了吧?肯招了!說吧!”包拯裝作聽懂的樣子,俯身側耳傾聽,邊聽還邊點頭,那模樣彷彿真聽懂豬語一般。
眾人正看得疑惑,包拯忽然直起身,朗聲道:“這犯人配種豬說了,它上有高堂,下有兒孫滿堂,所以,由於生活所困才偷人錢財。
如果大家想知道錢藏在何處的話,隻要每人行行好,捐出一文錢來,好讓它入獄之後呢,家人生活有所保障,怎麼樣?
如果大家想知道贓款在何處的話,就捐出一文錢來吧!”
圍觀者隻聽到豬“哼哼”叫,更覺納悶。月瑤與李蓮花雖不知錢究竟是誰偷的,卻已從包拯的舉動裡品出幾分門道。
“買豆腐的小二哥,麻煩拿盆水來!”包拯揚聲道。
“好來!”不久小二哥端來一小盆水交給了包拯。
“隻不過是一文錢,大家就當看熱鬨了啊!”
“啊,哈哈哈好……”周圍啊起應喝聲。
“多謝多謝……”
一旁的公孫策雖摸不透包拯的心思,卻還是帶頭投了一文錢。
有他開頭,眾人紛紛效仿,月瑤與李蓮花也各掏了一文錢放入水中。
包拯見這二人容貌氣質皆非尋常,不由多瞧了兩眼,月瑤與李蓮花卻不甚在意——他們早已習慣這般注目。
此時兩人心中已然明瞭:若誰的銅錢浮出油花,那便多半是偷錢之人了。
輪到那男子時,包拯見他沒動,遂說道“這位老兄,難道你不想洗脫嫌疑了嗎?”
男子為難,雖不懂其中門道,卻感覺不妙,但又因方纔包拯替自己開脫,又這麼多人看著不好推辭,無奈隻能摸出一文錢丟進水裡。
銅錢剛入水,包拯便大聲道:“案犯配種豬說了,這個贓款呢,就在這——!”包拯抓住男子的手臂舉了起來。
男子頓時慌了:“你說什麼鬼話呀?豬還能說話嗎?當我是傻子不成!”
“豬自然不能說話,可這錢卻能說話。”包拯從容應對。
見男子仍想抵賴,他便向眾人解釋:“這位賣油餅的老伯,每日用沾油的手收錢找錢,失竊的錢上定有油漬。可是方纔大家投入的錢,唯有你的錢浮起了油花——這錢,不是你偷的又是誰偷的?”
人贓俱獲,男子再無抵賴的餘地。
李蓮花暗自思忖:幸好圍觀的人裡沒有剛買過油條的,否則倒難分辨了。
“老伯,這個錢還給你!”包拯說著,從男子身上拿過錢袋遞給老伯。
“謝謝謝謝……沒想到你比我們的縣太爺還聰明呢!”
“沒有沒有……”包拯可不敢跟縣令比,連連擺手。
圍觀群眾見包拯用這般巧妙的法子破了案,頓時響起一片鼓掌叫好聲。
月瑤與李蓮花也點頭稱讚——單是讓那男子心甘情願捐錢的鋪墊,便足見他早已胸有成竹,既讓偷錢者無從辯駁,又讓眾人因好奇主動配合,心思著實縝密。
“你這少年,將來定能做個好官!”有人高聲道,眾人紛紛附和,又問起他的名字。
包拯坦然行了個學子禮,朗聲道:“在下,包拯!”
人群散去後,包拯走到公孫策身邊,拱手道:“公孫策,剛纔多謝你了。”
公孫策與包拯同為廬州學院的學子,素來將他視為對手,見他用這般“旁門左道”破案,忍不住嗤道:“你這點小聰明也未必能登上大雅之堂吧?”
包拯卻坦誠地說道“可是,我隻想幫個忙而已呀!沒有彆的想法。”
“我們都是讀書人,不是猴耍把戲。如果他日考取功名位列朝臣,到時這些小事就會成為笑柄,那可有**份了!”說罷,公孫策生氣地走了,其他學子也跟著走了。
“哎——這怎麼說猴耍把戲呢?辦案不一定要打打殺殺的嘛!”包拯對著他的背影說道。
月瑤與李蓮花在一旁聽著,對他的話頗為認同——這般行事風格,倒與自己有些相似。隻是他和公孫策此時好像有些不睦呀!
待公孫策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月瑤與李蓮花方纔緩步上前。
李蓮花微微頷首,語氣溫和:“包公子方纔斷案,心思巧妙,真是好手段,在下佩服!”
月瑤亦淺一笑,補充道:“以審豬為名,引真凶自露馬腳,實在高明。”
包拯見二人氣度不凡,言語間透著真誠,忙拱手回禮:“二位過譽了。不過是些小聰明,能幫老漢尋回錢財,便不算白費功夫。”
他目光落在兩人身上,雖覺麵生,卻隱約覺得這二人絕非尋常路人,尤其是那份從容淡定的氣質。
李蓮花似看穿他的心思,輕聲道:“在下李蓮花,這是內子月瑤。我們夫妻二人四處遊曆,今日初到此地,恰巧撞見包公子斷案,也算有緣。”
包拯聞言,心中一動。他雖久在學院,卻也聽過江湖上的一些傳聞,隻是一時想不起這“李蓮花”的名號。
李蓮花笑了笑,隻道:“你可曾聽聞‘逍遙侯’所獻糧種之事?”
“逍遙侯?”包拯恍然大悟,再次看向李蓮花時,語氣中滿是敬佩,“自然聽聞!那位大人心係蒼生,僅憑這糧種,便是天大的功德!我雖身在廬州,確有耳聞,莫非……”
月瑤與李蓮花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暖意,李蓮花拱手,“在下正是逍遙侯,隻不過我們隻想自由自在,所以一直在江湖遊曆!”
“太好了,果然……”包拯握著拳,誠懇地說:“二位若在廬州盤桓,不妨到寒舍坐坐。雖無好茶好酒,卻能陪二位聊聊家常,也算儘地主之誼。”
李蓮花點頭應下:“如此甚好。待我們安頓妥當,定去拜訪包公子。”月瑤亦笑道:“到時候,還請包公子莫要嫌我們叨擾纔是。”
包拯朗聲笑道:“怎會!是我的榮幸,隨時歡迎二位!”說罷,三人各自道彆。
包拯望著兩人離去的背影,隻覺得這對夫妻身上,藏著許多故事,心中更添了幾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