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陪我闖影視世界 第263章 少年包青天3
時值大宋與大遼邊境常年不寧,朝廷遂決意與高麗和親,欲聯兵共抗大遼。
這日,送親的隊伍途經廬州,打算進城休整。
廬州知府親率屬官出城迎接,誰知高麗太子的儀仗剛踏入城門,便有刺客驟然發難,直撲太子而去。
巧的是,包拯正帶著月瑤和李蓮花在城中熟悉環境,恰遇這場變故。
三人早聽聞和親之事——此刻太子若在大宋境內出事,勢必引發兩國紛爭,後果不堪設想。
李蓮花當機立斷,身形一晃便衝上前去,救下了高麗太子;月瑤與包拯則迅速協助官府差役,引導圍觀百姓退至安全地帶。
李蓮花身手利落,幾招便將刺客打得連連後退。再加上沈良武功也不錯,刺客們見勢不妙,交換了一個眼色,一陣煙霧過後,立即消失的無影無蹤。
李蓮花他們並未追擊——怕是調虎離山之計,冒然出手反倒不妥。
混亂中,一名刺客的刀劍險些傷到包拯,幸得身旁一個小乞丐及時拉了他一把,才避開危險。
事後,高麗使臣被府尹一行人請至府衙,包拯和李蓮花跟了過去。
而月瑤則留下來,給附近受傷的百姓上藥包紮……
————————————
廬州府衙
雙方寒暄認識後,分賓主落座:高麗使團的代表們居一側,大宋這邊,逍遙侯李蓮花、廬州知府、公孫策、包拯依次坐於另一側,各自的護衛之人則侍立在身後。
高麗太子率先發難,麵色不善地開口:“本太子原想在廬州稍作休整,再啟程上京完婚,沒成想差點在此地客死異鄉!
如今你還有什麼話說?”他的目光直直射向廬州府尹。
知府許是被這陣仗驚著了,一開口竟有些結巴:“這……是……是我大宋保護不周。下官定會嚴加防範,絕不讓此類事再發生!”
“大宋號稱天子之國,竟讓個結巴來做府尹?照此說來,跛腳的是不是也能當元帥了?啊?”
高麗太子陰陽怪氣一通,隨行的使團頓時響起一片鬨笑。
李蓮花見狀,緩緩站起身,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目光卻銳利地看向高麗太子:
“我大宋向來人才濟濟,文臣武將數不勝數。方纔府尹也是一時緊張,才失了分寸,還望太子海涵。”
高麗太子被他的眼神看得一陣心悸,又見是那位方纔救了自己的逍遙侯,神色稍緩,也不敢再作妖,當即拱手道:
“原來是逍遙侯啊。方纔的救命之恩,本太子還未及道謝。”
李蓮花亦拱手回禮,淡然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救人性命,本就是我大宋子民的本分,太子不必客氣。”
高麗太子聞言,也就不再繼續,隻是將目光落在了一旁的崔光浩身上。崔光浩是高麗文武雙全的第一人,此刻正立在角落。
太子皺著眉問:“方纔刺客行凶時,你在何處?”言下之意,顯然是懷疑崔光浩可能與刺客裡應外合。
“微臣護駕不周,請太子恕罪。”
一旁即將出嫁的郡主見狀,連忙開口為崔光浩解圍。
“崔卿家也是為了保護我……”
“那當然啦,郡主的命比本小王的命金貴得多。”太子譏諷道。
“微臣……”
“算了,不要說了!”太子不耐煩地打斷,遂沉著臉對廬州府尹下令:“我給你三天的時間,一定要把那幫刺客抓回來,否則的話小心你的腦袋!”
府尹立馬點頭哈腰道,“我已經派人去捉拿刺客,太子先休息,下官在府中準備了盛酒宴席為太子洗塵,到時候一定儘興儘興……”
“再說吧!”
太子離去後,包拯、公孫策、李蓮花,連同捕頭陸雲、刀頭沈良一同留在了屋中。
樸將軍和那三千儀仗兵也去了城外駐紮。
沈良將一枚刺客遺留的暗器放在桌上:“你們看,這些鏢的形狀和重量都完全一樣,每一支都是五兩重,打進體內不死也得重傷。”
包拯補充道:“看來是有備而來,而且每支鏢上還淬了劇毒的孔雀膽汁,見血封喉中者即死。
說明對方是一定要置高麗太子於死地,究竟是什麼人一定要置他於死地呢?”
公孫策作為府尹的兒子,對於朝中之事還是略之一二的:“若論殺人動機,朝中對高麗的態度向來分兩派。
主和派以八賢王為首,主張借和親聯手高麗對抗遼國;主戰派則以龐太師為頭,認為應先平定高麗,再全力對付遼國。如此看來,和親若失敗,最得利的便是主戰派。”
沈良點頭:“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大遼人,如果我們大宋和高麗結盟,那大遼南侵就會有所顧忌。”
李蓮花接過話頭:“沈兄說的這種可能,我倒覺得最大。
遼人若從中作梗,等成功後遼國收益最大——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大宋與高麗一旦因太子遇刺反目,難免兵戎相見,兩國國力都會因此消耗。
屆時遼國坐收漁利,自然能穩占上風,無論後續局勢如何發展,它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幾人正分析得入神,一旁的府尹卻早已按捺不住,不耐煩地說道:“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推斷,而是怎麼把刺客抓住!
沈良你帶人把整個廬州城搜個遍,隻要有可疑的都要捉回來,寧枉勿縱,如果再出事,我這烏紗就保不住了!還不快去?”
“是”沈良和陸雲應後,帶刀離開了。
府尹又看向了包拯“包公子啊,你一向跟著你娘去驗屍,也為本府破了不少案,你聰明過人,這次你一定要幫這個忙呀!”
“啊,伯父……”
“咚”的一聲響起,打斷了倆人的交談,是公孫策把手裡的東西重重一放,表示對自家爹誇彆人的言論不滿……
——————————
沈良正帶著手下在街上排查可疑人員,包拯、李蓮花和月瑤閒來無事,也跟在一旁看著。
街上人來人往,先前救過包拯的那個小乞丐,此刻正蹦蹦跳跳地在人群裡穿梭,引得眾人頻頻側目。
這小乞丐瞧著有些武功底子,好幾個衙役圍追堵截,愣是抓她不著,可在刀頭沈良麵前,卻走不過兩招就被製住了。
眼看小乞丐被沈良扣住,包拯忙上前解圍,沈良這才鬆了手,放了小乞丐。
小乞丐眉眼靈動,模樣本就討喜,月瑤卻從中看出些端倪——這哪是個男孩,分明是個姑孃家。雖穿著一身乞丐裝,臉上灰撲撲的,卻難掩那份清秀容貌。
小乞丐被放開後,“哼”了一聲就要走,包拯連忙叫住她。
“乾嗎?彆以為我會謝你!上次我幫了你,這次你幫了我,咱們算一比一打平。想讓我謝你呀,門兒都沒有!”小乞丐傲嬌地說完,扭頭繼續往前走。
“哎,我沒讓你謝我啊,順便問候一句也得罪你啦?真是的。”包拯在後麵小聲嘀咕,有些摸不著頭腦。
“說這麼多話,當然得罪啦!”小乞丐沒好氣地回了一句,腳步沒停。
“這都能聽見,你是蝙蝠呀?”包拯聲音壓得更低,兀自嘟嚷著。
誰知小乞丐猛地回頭,包拯嚇了一跳,連忙搖頭:“不是我說的……”
小乞丐看著他這副模樣,雖長得黑,倒也怪有意思的,忍不住笑了一下,沒再說話,轉身快步離開了。
月瑤和李蓮花還有沈良三人在一旁看了個全程,月瑤覺得此人應該就是以後的女主了吧!隻是不知其真實身份,又為什麼扮成一個小乞丐。
隨後,幾人看到酒樓的二樓陽台上,一個相士模樣的人格外顯眼。沈良立刻帶人上樓盤查,包拯三人也緊隨其後。
相士拿出通關文牒,一一對答,瞧著並無作案時間。隻是此人談吐間氣度不凡,言語若有所指,倒給眾人留下了不淺的印象。
月瑤和李蓮花倒是覺得此人頗有些本事,看人算命應該挺準的。
入夜後,廬州知府為高麗太子設下宴席,特意請了李蓮花坐鎮以防不測。李蓮花也不推辭,便與包拯一同赴宴。
酒過三巡,高麗太子借著酒意說道:“我一直嚮往中原文化,所以這次才懇求父皇派我出使大宋。
但這幾個月的所見所聞,實在太令我失望了,大宋的文治武功衰落,根本比不上高麗,難怪遼人會在宋遼邊境肆無忌憚。”
李蓮花不緊不慢地開口反駁,言辭從容卻字字有力。
“太子殿下,我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可能是有些後輩學藝不精,才讓太子殿下產生錯覺。”
高麗太子被噎了一下,轉而笑道:“是嗎?我們高麗人崇尚的是豪邁爽快,我知道廬州是個才子之鄉,我這有一個絕對,如果你們能夠在一柱香之內對上來的話,我就收回剛才所說的話。”
公孫策聞言,立馬站起來拱手自通道,“請太子賜教!”
“好,聽著——”他自信地念出上聯:“十口心思,思國思家思社稷。
這是首拆字格,“十”“口”“心”合為“思”字,難是難了點,你們慢慢想吧,來人點香……”
高麗太子一臉得意,彷彿料定無人能對,隻是不等他說完,公孫策和包拯同時大聲打斷:“不必了……”
他們對視一眼,公孫策率先說道,“我先來,下聯是——八目尚賞,賞風賞月賞中秋。”
“八”“目”“尚”合為“賞”字,對仗工整,意境也佳。
緊接著,包拯亦拱手道:“我這個有點類似,八目加賀,賀年賀月賀昇平。”
“好,寫情寫景”
下聯添了幾分祥和氣象,眾人紛紛叫好。
高麗太子臉上有些掛不住,便不再開口,七皇子見狀出聲道,
“大宋果然是人才輩出,皇兄,據聞大宋強乾弱枝重文輕武,不好這樣吧,我們來個以武會友,怎麼樣啊?”
陸雲起身拱手道,“在下雖身為捕頭,但論武功,還是刀頭沈良比較在行,沈良——”
沈良起身,“在下乃廬州刀頭沈良,領教高麗壯士高招。”
“太子,我來領教一下……”樸將本想請命應戰,卻被太子打斷。
“慢著,人家出一個刀頭,我們出一個大將軍,這勝之不武,我們的禮部尚書崔光浩是文武全才。
據傳他家傳的柳葉劍法獨步高麗,今日正好讓大家見識見識!”說著高麗太子走在崔光浩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
“那麼崔某就領教領教”
“崔大人你的兵器呢?需不需要派人到房間去拿?”李蓮花好心地問道。
“不用,我從來不帶兵器,我就以刀代劍吧!”然後崔光浩就借用了下樸將軍的刀。
兩人交手數合,崔光浩的武功確比沈良略勝一籌。纏鬥間,崔誌浩一掌拍飛沈良的佩劍,那劍竟直朝著高麗太子飛去!
就在眾人驚呼之際,李蓮花隨手拿起桌上一個酒杯,彈指飛出,精準地將劍打落。
太子又驚又怒,指著崔誌浩嗬斥:“崔尚書!你好大的膽子!莫非看著孤死了你才甘心嗎?”
崔光浩連忙說道:“臣不敢!”
一旁的李蓮花卻微微蹙眉。
他方纔看得清楚,沈良交手時分明未儘全力,劍被打飛更是蹊蹺——江湖人常說“劍在人在”,刀劍離手本是險境,沈良為何要故意示弱認輸?
他不動聲色地端起酒杯,目光仍在沈良和崔光浩身上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