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陪我闖影視世界 第317章 少年包青天57
翌日天方微亮,眾人便登上已停在來燕鎮口的蓮花樓,啟程離去。
行駛不過兩日,便抵達廬州地界,龐飛燕在此期間被太師府派來的人接回了京城,與眾人分彆。
月瑤、李蓮花、包拯、公孫策、楚楚、展昭六人,行走在廬州街頭,前方忽然傳來官差的呼喝聲:「閃開!都閃開!」
待官差遠去,散去的人群又瞬間聚攏,月瑤幾人也快步上前,目光齊刷刷落在牆上新貼的告示上——
那上麵赫然寫著,八賢王因牽涉命案被判死罪,六日後處斬。
「定是龐太師的奸計!」包拯攥緊了拳,語氣中滿是憤懣。
楚楚也著急:「這可怎麼辦啊?」
「怎麼會這樣?」月瑤轉向身側的人,語氣帶著焦急:「蓮花花,怎麼辦?」
李蓮花神色凝重,當機立斷:「事不宜遲,我們立刻回京城,先打探清楚內情。」
「我跟你們一起去!」包拯率先應聲,楚楚連忙點頭附和,公孫策亦沉聲接話:「算我一個。」
展昭也堅定道:「還有我。」
「好!」李蓮花頷首,「即刻收拾行裝,我們騎馬進京,務必救下八賢王!」
八賢王被囚於陵宮,六日後便是斬期,每一分每一秒都至關重要,稍有耽擱便可能迴天乏術。
眾人策馬疾行一日,縱使早已人困馬乏,卻隻在心中默唸「救人如救火」,一直堅持著。
「就快到京師了!再加把勁!」一聲催促後,眾人再度揚鞭,「駕——」。
踏入京城的那一刻,眼前的亂象卻讓眾人心頭一沉:街道上人心惶惶,官兵往來巡查的身影不時掠過。
包拯向路邊一位老伯拱手問道:「老伯,敢問陵宮怎麼走?」
「陵宮啊……」老伯抬手指明方向,「在城郊的皇陵旁邊,路不近哩。
你們從這兒往前走,拐個彎上新鄭門大街,一直走到頭過了鄭門,再走約莫半個時辰就能看見了。」
「多謝老伯!走!」
不多時,陵宮的輪廓終於出現在眼前,「到了!快!」
可眾人剛要進去,便被門口的侍衛攔了下來。
李蓮花反應極快,當即取出懷中的免死金牌,侍衛見牌,連忙跪地行禮,再不敢阻攔,眾人得以順利進入陵宮。
進去後,當即就有一名侍衛給眾人領路。
「久聞包公子連破奇案、聲名遠播,亦知侯爺定會前來營救王爺,我等已在此等候多時。」
李蓮花目光一凝,急聲追問:「王爺此刻情況如何?」
「府外不少侍衛是龐太師所派,但王爺曾對我等有恩,故而據實相告。」
李蓮花拱手作揖,語氣懇切:「多謝幾位仗義相助。」
不多時,侍衛引著眾人步入一座寬敞大廳。「啟稟王爺,候爺與包公子他們到了。」
八賢王抬眸看向來人,輕歎一聲:「倒是比預想中來得快。」
包拯與公孫策上前一步,恭敬行禮:「參見王爺。」
李蓮花卻直奔主題,語氣帶著幾分關切:「聽聞你即將被問斬能不快嗎,怎麼會變成這般境地?」
八賢王聞言輕笑,未直接回應,轉而看向眾人:「諸位一路奔波,為我之事操勞,實在過意不去。」
「王爺言重了。」包拯連忙開口,「以我們的交情,此事實乃分內之事;況且上次科舉之事,王爺也曾鼎力相助,我們本就該報答。」
公孫策亦附和道:「是啊,眼下我們尚不知能否幫上忙,哪裡敢提『操勞』二字。」
一旁的月瑤按捺不住,上前追問:「王爺,到底發生了何事?您倒是說清楚,我們才能想辦法幫忙啊!」
「你這性子,還是這般急躁。」八賢王無奈搖頭。
「那沒辦法!王爺乃大宋肱股之臣,您若出事,整個大宋都將岌岌可危!」
李蓮花拉住月瑤安撫,示意稍安勿躁。
包拯和公孫策看向八賢王,眼中也滿是關切。
八賢王沉默片刻,緩緩開口:「事情要從五天前說起——臘月十五,恰逢皇上二十五歲壽誕,百官齊聚宮中舉行祭天大典,就是在那一天……」
他頓了頓,回憶起當日情景,「我獨自在殿內等候,不知不覺竟昏睡了過去。
醒來時,手中竟握著一把帶血的燭台,還沒等我反應過來,皇上、太後與百官正好推門而入,一眼便看到我手持燭台,而一側,是早已沒了氣息的宮女躺在地上。」
「那宮女是被利物刺穿胸膛,失血過多而亡,而那利物,正是我手中的燭台。」八賢王補充道,語氣中滿是無奈。
包拯眉頭緊鎖:「原來如此,那之後又發生了什麼?」
「祭天大典自然是辦不成了,皇上當即回宮,與眾臣商議如何處置此事。」
月瑤脫口而出:「不用說,定是龐太師在一旁落井下石!」
八賢王卻搖了搖頭:「沒有……」
眾人滿臉不可置信,八賢王便將當日殿內的對話緩緩道來——
當時龐太師輕描淡寫地說:「不過是死了個宮女,有什麼大不了的?」
皇上猶豫著開口:「太師,可這……」
「皇上,八賢王為大宋立下赫赫功勳——與遼國修好、力拒西夏,乃國之棟梁!」龐太師打斷皇上的話,
「如今為了一個小小的宮女就要治他的罪,實在不妥。依臣之見,不如當此事從未發生,就當沒人死過。」
「可方纔百官在場、百姓目睹,眾目睽睽之下,悠悠眾口恐怕難以掩蓋真相啊。」皇上麵露難色。
百官亦紛紛點頭,認同皇上的說法。
龐太師卻毫不在意:「什麼悠悠眾口?這有何難!殿前禁軍即刻調往邊關,永遠不得回朝;四品以下官員全部放逐塞外,終生不許還朝。
另外,在城內增派兵馬全城監視,但凡有百姓談論此事一律抓起來,格殺勿論!」
「足寒則傷身,民寒則傷國啊!」皇上憂心忡忡:「朕擔心這般行事,會動搖國之根基。」
「皇上放心!」龐太師語氣篤定,「定亂需用武功,微臣已將城外銳兵營三萬兵馬調入京城,絕無後顧之憂!」
「什麼……」皇上震驚不已。
聽到此處,月瑤恍然大悟:「難怪我們進城時看到街上官兵往來不絕,弄得人心惶惶,原來是這麼回事!」
八賢王繼續道來——
當時皇上沉默良久:「可這般行事,牽連太過廣泛,株連之數恐怕是曠古未有啊……」
「皇上,事到如今已顧不得那麼多了!」龐太師語氣急切,「若非如此,臣實在不知該如何處理此事!」
皇上不願牽連無辜,最後堅定道:「看來,隻好秉公辦理才能以示公允。」
龐太師躬身行禮:「臣遵旨。」
事情講到這裡,包拯忽然發問:「大殿守衛森嚴,那宮女為何會在殿內?」
「她是太後崇慶殿的人,是被派來打點祭天事宜的。」八賢王解釋道。
公孫策緊接著追問:「那凶手行凶之後,又是如何避開上千禁軍的耳目,悄無聲息離開大殿的?」
「何況皇上祈福,定會選定吉日吉時,王爺為何會比其他人早到大殿?」包拯補充道,眼中滿是疑惑。
「因為接詔的時間不同。」八賢王緩緩開口,「其他人接到的詔書,是卯時三刻入殿;而我接到的詔書,是卯時二刻。」
李蓮花若有所思,輕聲推測:「莫非有人偷改了詔書?可若是如此,王爺隻需拿出詔書對質,便能自證清白……不對,難道那詔書也不見了?」
「我想也是!」月瑤點頭,「若是詔書還在,王爺也不會被囚禁於此了。」
「你們說得對。」八賢王點頭,「我一直將詔書帶在身邊,可那天進入大殿後我便昏迷過去,醒來時詔書已不翼而飛。
更巧的是,我剛醒沒多久,皇上與文武百官就推門而入,正好撞見我手持帶血燭台的模樣。」
「好縝密的佈局!」月瑤咬牙道,「凶手殺人沒有半點線索,卻讓王爺成了所有人都看到的『凶手』,時間拿捏得分毫不差!」
「此事確實離奇。」李蓮花眉頭緊鎖,「凶手費這麼大功夫陷害王爺,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龐太師,可他之前的言行,又實在不像幕後主使……」
八賢王輕歎一聲,語氣中滿是憂慮:「生死有命,本王並非貪生怕死,隻是擔心此事不會因我而終結,反而會因我而起更大的風波。
若這背後藏著更大的陰謀,最終連累的恐怕是天下蒼生啊。」
包拯上前一步,語氣堅定:「請王爺放心!包拯在此立誓,五日之內必定破案,捉拿真凶,還王爺一個清白!」
「我會全力協助包拯查案,儘快查出真相。」李蓮花亦表明態度。
月瑤與公孫策也看向八賢王,鄭重地點了點頭。
八賢王看著眼前眾人,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緩緩吐出一個字:「好。」
月瑤、李蓮花、包拯、公孫策四人從陵宮出來,與等候在外的楚楚、展昭彙合。
楚楚看向包拯:「包大哥,裡麵情況怎麼樣?」
包拯左右掃了掃,小聲道:「這裡人多眼雜,不適合細說,稍後找個地方再說。」
「對,此事牽扯甚廣,事關重大。」李蓮花接過話頭,「我們就近找個客棧,先休整片刻,再慢慢合計。」
月瑤也伸手拉住楚楚的手,溫聲安撫:「楚楚彆急,先找地方歇腳。」
幾人正準備離開,兩名身著勁裝、腰佩長刀的侍衛突然快步走來,停在李蓮花與包拯麵前,拱手行禮:「侯爺、包公子,我家主人有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