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野孤燈 第9章 母親的信
-
跟著禁軍隊伍趕路的日子,比楊淳睿想象中更辛苦。
天不亮就得起身,披著晨露趕路,直到日頭偏西才能在驛站歇腳。禁軍將士們大多沉默寡言,隻有在埋鍋造飯時,纔會偶爾聊幾句京城的新鮮事。楊淳睿挑著貨郎擔子走在隊伍末尾,擔子底部的夾層裡藏著證據,懷裡揣著那本《毒草辨》,每走一步都格外小心
——
他怕顛簸壞了證據,更怕暴露身份。
這日午後,隊伍行至一個名為
“樟木驛”
的驛站。將領讓士兵們原地休息,自已則去驛站裡交接文書。楊淳睿找了棵老樟樹坐下,剛掏出乾糧準備吃,就聽見有人喊他:“阿睿?是你嗎?”
他抬頭一看,隻見一個穿著短打的漢子快步走來,臉上記是驚訝。這漢子是始興城西的通鄉,姓王,以前常幫楊淳睿家送柴火,楊淳睿認得他。
“王大哥?你怎麼在這裡?”
楊淳睿趕緊站起身,心裡卻有些緊張
——
通鄉來自始興,說不定帶來了母親的訊息。
王漢子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說:“我是幫秦老爺的糧鋪送糧去廣州,路過這裡。你娘讓我給你帶了封信,還有點東西,說你要是在外麵,讓你彆惦記家裡。”
他從懷裡掏出一個布包,遞給楊淳睿,“你娘還說,這信你得找個冇人的地方看,彆讓旁人瞧見。”
楊淳睿接過布包,指尖有些發顫。布包很輕,卻彷彿壓著千斤重。他謝過王漢子,藉口去驛站後麵的茅房,快步走到一片茂密的竹林裡,確認四周冇人,才小心翼翼地打開布包。
裡麵是一封摺疊整齊的信紙,還有一小塊碎銀子
——
約莫十兩的樣子。信紙是母親常用的粗紙,上麵的字跡歪歪扭扭,看得出來母親寫得很吃力,有些字還被淚水暈開了,模糊了筆畫。
“阿睿吾兒:見字如麵。
你走後,秦老爺派人送了十兩銀子來,說‘讓你在外安心,彆再回來惹事’。娘知道,這不是贈銀,是威脅。可娘不敢不收,怕他為難你。你在外麵,彆惦記娘,秦老爺暫時冇為難我,隻是派人盯著咱家,娘出門都有人跟著。
你爹當年不肯低頭,落得那樣的下場,娘不想你重蹈覆轍。可娘也知道,你性子隨你爹,認定的事不會改。若是去了建康,就找朱雀巷的表舅張書商,他是你外婆的遠房侄子,為人老實,能給你找個落腳的地方。
彆再查秦仲威的事了,保命要緊。娘老了,就想你平平安安的,哪怕一輩子不見麵,娘也心甘情願。
天冷了,記得添衣。娘一切安好,勿念。
母
李氏
字”
楊淳睿握著信紙,眼淚忍不住掉下來,滴在
“勿念”
兩個字上,把原本就模糊的字跡浸得更淡了。他知道母親說
“一切安好”
是假的,被人監視、出門受限,怎麼會安好?可母親怕他擔心,寧願自已受委屈,也不肯說半句苦。
那十兩銀子,是秦仲威的
“封口費”,也是
“催命符”——
秦仲威明著是讓他
“安心”,實則是警告他,若是再追查下去,就對母親下手。楊淳睿攥緊了銀子,指節泛白,心裡又恨又急。恨秦仲威的狠毒,急自已不能在母親身邊保護她。
他想起小時侯,母親抱著他坐在院角的桂樹下,教他認
“人”
字,說
“‘人’字一撇一捺,要站得直,行得正,纔對得起自已的良心”。那時侯的母親,眼睛裡有光,說話很有底氣。可現在,母親為了他,不得不向豪強低頭,連出門都要被人監視。
“娘,兒子不會讓你白受委屈的。”
楊淳睿對著信紙輕聲說,聲音有些哽咽,“兒子去建康,不僅是為了查秦仲威,更是為了讓你能堂堂正正地出門,不用再看彆人的臉色。等兒子討回公道,就回來接你,咱們離開始興,找個安穩的地方過日子。”
他把信紙小心翼翼地摺好,放進貼身的衣袋裡,又把銀子包好,塞進貨郎擔子的夾層裡
——
這銀子是秦仲威的,他要留著,將來用這筆銀子,討回所有的公道。
回到驛站時,禁軍隊伍已經準備出發了。將領看見他,走過來問道:“怎麼去了這麼久?是不是遇到什麼事了?”
楊淳睿強壓下心裡的情緒,搖了搖頭:“冇什麼,隻是路上耽誤了些。將軍,我們什麼時侯能到建康?”
“快了,再走五天,就能到江邊,乘船順流而下,不出三天就能到建康碼頭。”
將領拍了拍他的肩膀,“彆太著急,到了建康,先找你表舅安頓下來,再慢慢想辦法。”
楊淳睿點了點頭,挑起貨郎擔子,跟著隊伍繼續趕路。夕陽西下,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映在崎嶇的小路上。他的腳步比之前更堅定了
——
母親在等他,蘇硯凝在等他,始興的百姓在等他,他不能退縮,也不能放棄。
接下來的幾天,楊淳睿趕路更賣力了。白天跟著隊伍走,晚上就在驛站的角落裡,藉著微弱的油燈,翻看蘇硯凝借給他的《傷寒雜論》。書裡的字跡很工整,是蘇硯凝手抄的,有些地方還寫了註釋,比如
“此藥方治風寒有效,但若遇瘟疫,需加黃芩三錢”。看著這些註釋,楊淳睿彷彿能看到蘇硯凝在燈下抄書的模樣,心裡暖暖的,疲憊也消散了不少。
他暗暗發誓,等解決了秦仲威的事,一定要回來找蘇硯凝,告訴她,他冇有辜負她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