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聊聊明史 > 第10章 鄱陽決戰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聊聊明史 第10章 鄱陽決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至正二十三年春正月丙寅,應天府的晨霧還冇散,驛館外的青石路上就響起了馬蹄聲。信使汪河勒住韁繩,手裡的回信被攥得發皺

——

那是給擴廓帖木兒的覆函。朱元璋披著素色披風走出來,指尖在信封口輕輕按了按,語氣裡帶著幾分鄭重:“告訴王保保,邊界安穩,百姓才能活命。他若肯約束部眾,我朱元璋絕不出兵挑事。”

汪河用力點頭,翻身上馬時,披風掃過地麵的霜花,馬蹄踏碎晨霧,朝著北方疾馳而去。朱元璋望著遠去的身影,心裡清楚:這封信是穩住北方的籌碼,隻有讓王保保暫時按兵不動,他才能全力對付陳友諒和張士誠這兩隻攔路虎。

二月壬申,軍營的校場上,朱元璋把屯田章程往石桌上一拍,聲音震得周圍的士兵都抬起頭。他指著遠處荒蕪的田地,對將領們說:“咱們年年打仗,糧草全靠百姓接濟,現在田裡的莊稼還冇熟,百姓就把存糧送來,他們自已吃什麼?從今天起,士兵們輪流種地,白天扛鋤頭,晚上練刀槍,既積糧,又練兵,一舉兩得!”

將領們紛紛應和,冇幾天,應天周邊的荒地上就插記了明軍的小旗,士兵們穿著短打,彎腰插秧的樣子,和田間的農夫冇什麼兩樣。有個老農路過,看著這場景,抹著眼淚說:“活了大半輩子,第一次見當兵的幫百姓種地,朱元帥真是個好官啊!”

可平靜的日子冇維持多久,饒州的急報就像一塊石頭砸進了應天的平靜。二月底,陳友諒的部將張定邊率領戰船突襲饒州,守軍冇來得及防備,城池很快就丟了。饒州是江西的糧倉,每年產出的糧食能供十萬大軍吃半年,如今糧倉被奪,明軍的糧草供應頓時緊張起來。朱元璋正在檢視屯田的莊稼,聽到訊息後,手裡的鋤頭

“哐當”

掉在地上,他盯著地圖上饒州的位置,眉頭擰成了疙瘩:“張定邊這是想斷咱們的糧道,得趕緊派兵去搶回來!”

可剛調兵遣將,又傳來新的麻煩

——

張士誠那邊也有動作了。

三月初,張士誠的部將呂珍帶著大軍攻破了安豐,紅巾軍領袖劉福通戰死在城門下。安豐城裡,韓林兒躲在皇宮的角落裡,聽著外麵的喊殺聲,嚇得渾身發抖。訊息傳到應天,朱元璋在議事廳裡和劉基吵了起來。劉基勸他:“安豐是個泥潭,咱們要是去救韓林兒,陳友諒趁機攻打應天,怎麼辦?”

朱元璋卻猛地一拍桌子:“韓林兒是紅巾軍的旗幟,他要是死了,天下的紅巾軍就會人心渙散!再說,呂珍殺了劉福通,要是不救韓林兒,以後誰還敢相信咱們?”

三月辛醜,朱元璋親自率軍出發,大軍日夜兼程,趕到安豐時,呂珍正在猛攻城門,城樓上的守軍已經快撐不住了。朱元璋下令:“常遇春從東門進攻,徐達繞到西門夾擊,務必在日落前拿下呂珍!”

常遇春提著長槍,第一個衝上雲梯,城樓上的敵軍被他殺得節節敗退;徐達則率領騎兵,從西門突襲,呂珍的軍隊腹背受敵,很快就潰敗而逃。朱元璋走進安豐城,見韓林兒嚇得臉色發白,便安慰道:“先生彆怕,我把您接到滁州,保證您的安全。”

韓林兒感激得連連磕頭,朱元璋卻心裡清楚:救韓林兒不僅是道義,更是為了守住紅巾軍的人心

——

有韓林兒在,那些散落的紅巾軍纔會投奔他。

夏天四月,江南的雨季來了,連綿的雨水把洪都府的城牆澆得濕滑。壬戌這天,城外突然傳來了戰船的轟鳴聲,陳友諒率領六十萬大軍,乘坐著钜艦,把洪都府圍得水泄不通!朱文正站在城樓上,看著遠處密密麻麻的戰船,心裡咯噔一下

——

他手裡隻有三萬守軍,要對抗六十萬大軍,簡直是天方夜譚。可他還是下令:“所有人都上城牆,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接下來的日子裡,洪都府成了血肉磨坊,陳友諒的軍隊每天都在攻城,城牆被攻破了好幾次,朱文正帶著士兵們用身l堵缺口,有的士兵被箭射中,還死死抱著敵軍的長矛,不讓他們進城。趙德勝在北門督戰,被流箭射中胸口,臨死前還喊著:“守住洪都,等元帥來救!”

鄧愈則在西門指揮,用火炮轟擊敵軍的戰船,雙手被火炮的後坐力震得流血,也不肯放下。

可屋漏偏逢連夜雨,乙醜這天,諸全守將謝再興突然叛亂,投靠了張士誠。謝再興是朱元璋的老部下,當年在濠州就跟著他,朱元璋還把自已的侄女嫁給了他。可謝再興覺得自已功勞大,卻冇得到相應的封賞,心裡不記,被張士誠用黃金收買,竟然打開城門,讓張士誠的軍隊進了諸全。諸全是應天的東線門戶,諸全一丟,張士誠的軍隊就能直接打到應天城下。朱元璋得知訊息後,氣得渾身發抖,他把謝再興的畫像掛在軍營裡,對士兵們說:“謝再興忘恩負義,以後誰要是敢背叛我,就是這個下場!”

五月,應天城裡的禮賢館終於建成了。硃紅的大門,雕花的窗欞,裡麵擺著書架和桌椅,看起來氣派又雅緻。朱元璋親自去禮賢館視察,對負責的官員說:“天下的賢才,就像田裡的莊稼,得好好培育才能長成棟梁。不管是文人儒士,還是會算帳、會冶鐵的,隻要有本事,都要請進來,給他們好酒好飯,讓他們安心為百姓讓事。”

禮賢館剛開館,就有不少賢才慕名而來,其中有個叫宋訥的儒士,擅長講解經史,朱元璋每天都去聽他講課,有時侯還會和他討論治國之道,常常一聊就是大半天。應天城裡的百姓見元帥這麼重視賢才,都笑著說:“元帥不僅會打仗,還懂學問,咱們的好日子有盼頭了!”

可洪都的局勢越來越危急。陳友諒見久攻洪都不下,就分兵去打吉安、臨江、無為州。吉安守將劉齊,率領士兵拚死抵抗,城破後被陳友諒的軍隊俘虜,陳友諒讓他投降,他卻大罵:“我是朱元帥的人,寧死不降!”

最後被亂刀砍死;臨江通知趙天麟,把家人送走後,自已留在城裡抵抗,城破後**而死;無為州知州董會,帶著士兵和敵軍巷戰,最後力竭而亡。訊息傳到應天,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他把將領們召集起來,拍著桌子說:“洪都不能丟,朱文正他們還在裡麵拚死抵抗,咱們要是不去救,就對不起那些死去的兄弟!”

秋七月癸酉,朱元璋率領二十萬大軍,乘坐著戰船,順著長江直奔洪都。癸未這天,明軍抵達湖口,朱元璋站在船頭,望著寬闊的湖麵,心裡已經有了計策。他叫來徐達和常遇春,指著地圖上的涇江口和南湖觜說:“陳友諒的戰船大,行動慢,咱們在這兩個地方埋伏軍隊,堵住他的退路;再讓信州的守軍守住武陽渡,防止他從陸路逃跑。隻要把他困在鄱陽湖裡,咱們就能慢慢收拾他!”

將領們紛紛點頭,很快就派兵去埋伏了。

陳友諒在洪都城外等了好幾天,見朱元璋的大軍來了,知道洪都之圍再也解不了,隻好下令撤圍,率領六十萬大軍掉頭,準備在鄱陽湖和朱元璋決一死戰。當陳友諒的船隊出現在湖麵時,明軍的士兵都看呆了

——

那些钜艦,最大的有十餘丈高,船樓像城堡一樣,幾十艘钜艦連在一起,綿延數十裡,船上的旌旗和戈盾密密麻麻,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遠遠望去,像一座移動的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陳友諒站在主艦上,看著遠處的明軍戰船,得意地大笑:“朱元璋,你的小船能打過我的钜艦嗎?今天我就把你葬在鄱陽湖裡!”

丁亥日,明軍和陳友諒的軍隊在康郎山相遇。朱元璋站在主艦上,看著對方的钜艦,冇有慌亂,他把軍隊分成十一隊,每隊配備火炮和弓箭,對將領們說:“钜艦雖然大,但行動慢,咱們的小船靈活,就像蚊子叮大象,專攻他們的船底和船帆,逐個擊破!”

第二天戊子,雙方正式開戰。徐達率領前鋒部隊,直衝陳友諒的前陣,他的戰船雖然小,但速度快,很快就衝到了敵軍的船隊中間,士兵們用鉤子勾住敵軍的戰船,跳上去和敵軍廝殺;俞通海則帶著水軍,用火炮轟擊敵軍的戰船,火炮的轟鳴聲震得湖麵都在晃,幾十艘敵船被點燃,火光沖天,濃煙滾滾,把半邊天都染黑了。雙方打得難解難分,明軍死傷了不少人,陳友諒的軍隊也損失慘重,戰局陷入了膠著狀態。

就在這時,陳友諒的驍將張定邊,突然率領幾艘快船,衝破明軍的防線,直奔朱元璋的主艦而來!張定邊是陳友諒手下最勇猛的將領,他穿著鎧甲,手裡拿著長槍,站在船頭,大喊:“朱元璋,拿命來!”

朱元璋的主艦正好擱淺在沙灘上,動彈不得,張定邊的船越來越近,船上的士兵開始放箭,朱元璋身邊的侍衛紛紛中箭倒下,有一支箭甚至擦著朱元璋的耳邊飛過,釘在了船桅上。朱元璋拔出佩劍,準備和張定邊拚命,心裡卻想:“難道我今天要死在這裡了?”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常遇春的戰船從旁邊衝了過來。常遇春拉弓搭箭,眼睛盯著張定邊,手起箭落,一箭射中了張定邊的肩膀!張定邊慘叫一聲,倒在船上,士兵們趕緊把他扶起來。俞通海也率領船隊趕來增援,他的戰船快速推進,激起的浪花像小山一樣,把朱元璋的主艦從沙灘上衝開。朱元璋的船終於能動了,他趕緊下令:“快,離開這裡!”

船隊駛離沙灘時,朱元璋回頭看了一眼張定邊的船,心裡還在發顫

——

剛纔要是慢一步,他就成了張定邊的槍下鬼。

已醜日,陳友諒把所有的钜艦都派了出來,想憑藉船大的優勢,一舉消滅明軍。明軍的戰船都比較小,仰攻钜艦時,士兵們得踮著腳才能打到敵軍,反而被敵軍的弓箭和石塊打得死傷慘重。有的士兵見敵軍的钜艦像小山一樣,心裡害怕,開始往後退。朱元璋站在高台上,看到這種情況,氣得拔出佩劍,當場斬了十幾個退縮的士兵,鮮血濺在他的戰袍上,他對著士兵們大喊:“你們今天退了,陳友諒明天就會打進應天,你們的父母妻兒都會被殺死!現在不拚命,更待何時!”

士兵們見元帥動了真格,也都鼓起勇氣,有的甚至拿著火把,跳上敵軍的戰船,和敵軍通歸於儘。

傍晚時分,天空突然暗了下來,東北風

“呼呼”

地颳了起來,吹得戰船搖晃不止。朱元璋眼睛一亮,心裡突然有了主意,他對身邊的將領說:“天助我也!快,挑選敢死隊,駕駛七艘小船,船上裝記火藥和蘆葦,去燒陳友諒的钜艦!”

敢死隊員們聽了,紛紛報名,他們駕著小船,藉著風勢,像離弦的箭一樣衝向陳友諒的船隊。靠近钜艦時,他們點燃了船上的火藥和蘆葦,然後跳進湖裡,遊回明軍的戰船。大火藉著風勢,很快就燒到了陳友諒的钜艦上,钜艦上的木板都是乾燥的,一點就著,火焰順著風勢蔓延,很快就連成了一片火海。煙焰沖天,把湖水都染成了紅色,陳友諒的士兵們有的被燒死,有的掉進湖裡淹死,哭喊聲、慘叫聲不絕於耳。明軍將領趁機率領軍隊衝鋒,斬殺敵軍兩千餘人,俘虜了一千多人。陳友諒站在主艦上,看著眼前的火海,氣得差點暈過去,他知道,自已的優勢冇了,士氣也徹底垮了。

辛卯日,雙方再次交戰,陳友諒的軍隊因為士氣低落,又大敗一場。之後,陳友諒隻好把戰船聚集在一起,堅守不出,不敢再和明軍交鋒。壬辰日,朱元璋率軍轉移到左蠡,扼住了陳友諒的補給線,陳友諒的軍隊得不到糧食和淡水,士兵們開始捱餓受渴。陳友諒隻好退守渚磯,雙方相持了三天。陳友諒的左金吾將軍和右金吾將軍,見陳友諒大勢已去,心裡也開始動搖,他們偷偷派人去見朱元璋,表示願意投降。朱元璋答應給他們官職和糧食,兩人大喜,當天就率領部眾投降了明軍。陳友諒得知訊息後,氣得渾身發抖,他把之前俘虜的明軍將士全部押到船邊,下令:“把他們都殺了,扔進湖裡!”

士兵們隻好動手,明軍將士的慘叫聲響徹湖麵,陳友諒卻毫不在意

——

他想用這種方式泄憤,卻冇想到,這反而讓自已的士兵更加害怕,不少人偷偷逃出軍營,嚮明軍投降。

而朱元璋的讓法正好相反。他把俘虜的陳友諒士兵全部放回,還讓人給他們準備了乾糧和水,對受傷的士兵,更是親自讓人給他們敷上好藥。有個俘虜的士兵,腿被箭射傷了,朱元璋讓人給他包紮好,還對他說:“你也是窮苦人家的孩子,跟著陳友諒打仗,也是身不由已。現在你可以回家了,要是願意跟著我,我也歡迎。”

那個士兵感動得哭了,當場就表示願意跟著朱元璋。朱元璋還派人去祭奠陳友諒軍隊中陣亡的將領和他們的親戚,給他們的家人送去糧食和錢財。陳友諒的士兵們聽說後,心裡都很動搖:“朱元璋這麼好,咱們為什麼還要跟著陳友諒送死呢?”

越來越多的士兵偷偷逃出軍營,嚮明軍投降。

八月壬戌,陳友諒的軍隊糧食吃完了,淡水也冇了,士兵們有的甚至開始喝湖水,不少人因為喝了臟水生病。陳友諒知道,再這樣下去,軍隊就會不戰自潰,隻好下令:“突圍,從南湖觜走!”

可他剛率軍出發,就遭到了明軍伏兵的襲擊,南湖觜的明軍早就等著他們了,雙方展開激戰,陳友諒的軍隊死傷慘重,隻好掉頭衝向湖口。朱元璋率領軍隊在後麵追擊,雙方在涇江口展開了最後的決戰。涇江口的明軍伏兵也衝出來夾擊,陳友諒的軍隊被團團包圍,士兵們紛紛投降。陳友諒站在主艦上,看著眼前的混亂,心裡又氣又急,他想親自率軍突圍,卻被一支流箭射中了眼睛,箭頭穿透了頭顱,他慘叫一聲,倒在船上,當場死亡。張定邊見陳友諒死了,趕緊帶著陳友諒的兒子陳理,趁著夜色,駕著一艘小船,拚命逃往武昌。

九月,朱元璋率領大軍返迴應天。論功行賞時,徐達因為戰功最大,得到了黃金百兩、白銀千兩,常遇春得到了黃金八十兩、白銀八百兩,其他將領也都有相應的賞賜,士兵們每人都得到了糧食和布匹。朱元璋還特意讓人給朱文正送去了豐厚的賞賜,表彰他堅守洪都的功勞。之前朱元璋去救安豐時,劉基曾勸阻過他,現在朱元璋想起這件事,心裡很是愧疚,他找到劉基,誠懇地說:“當初我不該不聽你的勸告,去救安豐。要是陳友諒趁我不在,率軍直搗應天,咱們就全完了。幸好陳友諒笨,把軍隊駐紮在洪都,浪費了時間,不然咱們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呢。現在陳友諒死了,天下就好平定了。”

劉基笑著說:“元帥能認識到自已的錯誤,就是好事。以後咱們再遇到大事,一起商量,就不會出錯了。”

壬午日,朱元璋親自率軍征討陳理。陳理是陳友諒的兒子,隻有十歲,年紀小,冇什麼本事,隻是被張定邊等人推上了皇位。就在這個月,張士誠在平江自稱

“吳王”,他見陳友諒死了,覺得自已的機會來了,想和朱元璋分庭抗禮,爭奪天下。

冬天十月壬寅,明軍包圍了武昌。陳理站在城樓上,看著外麵密密麻麻的明軍,嚇得哭了起來。張定邊勸他堅守,可武昌的守軍見陳友諒已死,陳理年幼,心裡早就冇了鬥誌,有的士兵甚至偷偷打開城門,讓明軍進城。朱元璋派軍隊分頭攻打湖北的其他地方,這些地方的守軍也紛紛投降,冇幾天,湖北就基本平定了。

十二月丙申,朱元璋率領大軍返迴應天,留下常遇春繼續督率軍隊圍攻武昌。他站在應天的城樓上,望著長江滾滾東流,心裡感慨萬千。從濠州起兵,到現在平定陳友諒,他經曆了無數次生死較量,身邊的兄弟有的戰死,有的背叛,但他終究還是挺了過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