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也是一門哲學 3.敬語——彰顯教養與風度
-
3.敬語——彰顯教養與風度
敬語能夠充分體現說話者的教養、風度和禮貌。敬語是談吐文雅的重要體現,也是展示個人風度和魅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隨身帶上說敬語的習慣,你會在人際交往中更和諧。
有位名叫亞諾·本奈的小說家曾說:“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衝突都起因於惱人的聲音、語調以及不良的談吐習慣。”此話說得頗有道理。隻要我們細察生活於自己身邊的人就會發現,談吐的缺陷往往可能導致個人事業的不幸,可能導致父子不和、夫妻離異乃至人際關係的緊張惡化,而隻要使用了敬語一切都那麼和諧。
“敬語”是用來表示對人的尊重之意。“請問”有如下說法:借問、動問、敢問、請教、借光、指教、見教、討教、賜教等;“打擾”有如下詞彙:勞駕、勞神、費心、煩勞、麻煩、辛苦、難為、費神、偏勞等委婉的用詞。如果我們在語言交際中記得使用這些詞彙,相互間定可形成親切友好的氣氛,減少許多本可以避免的摩擦和口角。
你和人相見,互道“你好”,這再容易不過。可彆小瞧這聲問候,它傳遞了豐厚的資訊,表示尊重、親切和友情,顯示你懂禮貌,有教養、有風度。
日本人說話愛道“謝謝”。有人統計,一個在百貨公司工作的日本職員,一天平均要說571次謝謝,否則他就不是一個好職員,有被解雇的可能。不管571次這個數字是否準確,但有一點須承認,顧客如果買了東西,營業員對他說聲“謝謝,歡迎再來”,顧客不買東西;隻是逛了一圈,仍對他說聲“謝謝,歡迎光臨”,相信你更願意光顧這樣洋溢著溫馨氣氛的場所。
美國人說話愛說“請”。說話、寫信、發資訊都用,如請坐、請講、請轉告。傳聞當年美國電話總局每年從“請”字上就可多收入一千萬美元。美國人情願花錢買“請”字,我們與人相處,說個“請”字,既不費力,又不花錢,何樂而不為
英國人說話少不了“對不起”三個字,凡是請人幫助之事,他們總開口說聲對不起:對不起,我要下車了;對不起,請給我一杯水;對不起,占用了您的時間。英國警察對違章司機就地處理時,先要說聲“對不起,先生,您的車速超過規定”。兩車相撞,大家先彼此說聲“對不起”。在這樣的氣氛下,雙方自尊心同時獲得滿足,爭吵自然不會發生。
由此可見,敬語代表一個人的精神、睿智和學識修養。在交往中運用敬語頻率高,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相互瞭解,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可以讓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和諧。根據敬語的使用範圍,將其分為問候型敬語、請求型敬語、道謝型敬語和致歉型敬語,不同類型的敬語,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1)問候型敬語
問候型敬語是對他人表示尊重時使用的敬語,此類敬語能夠充分體現說話者的教養、風度和禮貌。問候型敬語主要有“您好”,“早上好”,“久違了”等。
(2)請求型敬語
請求型敬語就是在請求彆人幫忙時所使用的一類敬語,這類敬語通常有“請”、“勞駕”、“請多關照”、“承蒙關照”、“拜托”等多種不同表達方式。
(3)道謝型敬語
道謝型敬語主要適用於自己在得到他人幫助、支援、關照、尊敬、誇獎之後,為表達謝意而所使用的敬語。“謝謝”是最為簡單、最為常用的道謝型敬語,除此之外,“承蒙誇獎、不勝榮幸”,“承蒙提攜”等也屬於這種類型的敬語。
(4)致歉型敬語
致歉型敬語主要適用於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或消極影響時而使用的敬語。在現代生活中,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際交往的層麵不斷擴大,人際關係的網絡也日趨複雜,使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時有發生。當對他人造成傷害時,“對不起”是最為常用的表達歉意的方式。除此之外,“請多包涵”,“打擾您了”,“給您添麻煩了”,“非常抱歉”等詞語也屬於致歉型敬語的範圍。
在日常生活中,敬語的使用範圍非常廣泛,除了以上四種主要的敬語外,還有一些場合也常用敬語,如等待客人說“恭候”,請人勿送說“留步”,陪伴朋友說“奉陪”,中途先走說“失陪”,向人道賀用“恭喜”,讚賞見解用“高見”,歡迎消費者用“光顧”,談及老人年歲用“高壽”,稱小姐年齡用“芳齡”,說他人來信為“惠書”,等等。
無論使用何種類型的敬語,在表達上要注意:首先,敬語的使用要本著誠心誠意的原則,不能作為隻是形式上的應付或敷衍塞責;其次,要根據不同對象、不同場合、不同氛圍靈活掌握敬語的使用,既要體現出彬彬有禮,又要不落俗套:再次,使用敬語時還應認真、直接,不要含糊不清,同時還要注意對方的反應,並輔之以必要的體態語言。
聊天哲語
也許有人會說:“我不開口照樣能引人注意,因為我外形出眾。”
誠然,身高、外貌這些先天條件確實能為一個人加分,但也僅僅是加分而已。如果一個人聊天時說出來的話總是讓人啞口無言,或者不分場合口無遮攔,恐怕長得再漂亮也會讓人心生反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