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臨川之筆 > 第11章 月無虧缺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臨川之筆 第11章 月無虧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月無虧缺

離開青海湖的浩渺碧波,他們也算玩得儘興,臨走前又多拍了幾張風景照。

從青海湖到日月山的距離並不遠,要經一段盤山公路。

海拔升高,車窗外的景緻逐漸從平坦的湖畔過渡到起伏的山巒,空氣也也由較為濕潤變得愈發清冽乾燥。

今天的天空藍得純粹,他們在青海湖騎行時就已經領略到真諦了,幾縷薄雲像被隨意撕扯開的棉絮。

許折白開車是習慣戴墨鏡的,加上他開得穩,不知不覺間顯出一絲冷酷。

周臨風坐在副駕駛,在手機上買好門票後又和許折白閒聊:“我們後邊要不要買個帳篷,試試晚上去露營點露營?”

許折白想了想:“也可以,可能要多買點乾糧,你想什麼時候去?”

周臨風說:“我們一會回到西寧市內吧,買帳篷睡袋和保溫毯,然後過幾天能找到露營點再打算,怎麼樣?”

“我覺得沒問題。“盤山公路急彎過多,許折白全神貫注盯著路況,抽出空來回了一嘴,每一個拐彎他都會瞥一眼路邊的凸麵鏡。

車子經過幾十道拐,拐的周臨風都有些暈頭轉向的,終於停在山腰一處開闊的停車場。

一座規模不大卻極具藏式風格的寺廟依山而建,絳紅色的牆壁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莊重,旁邊的指示牌上寫著海拔三千五百米。

他們經可可西裡那一遭後,已經能很好的適應高海拔地區了。

日月山其實就是兩座挨著的山丘,是文成公主進藏時回望長安的地方。傳說她不慎把日月寶鏡摔成了兩半,分彆落在兩座小山包上,化名日月山。

這裡的風比青海湖邊更烈,帶著山巔未化的雪意。

許折白下車時都把羽絨服裹得更緊,還戴上了帽子。周臨風自然地走在他靠近風來的那一側,替他擋去一部分凜冽。

兩人拾級而上,步入寺廟。

這座的寺廟比甘南路上碰到的那座規格要小一些,沒有那麼多偏殿,更像個小院,一進大門就能看到主殿。

主殿光線幽暗,酥油燈搖曳著溫暖的光暈,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藏香氣息。牆上都是色彩濃烈的壁畫,莊嚴神秘。

進了殿內,就能聽見穿著絳紅色僧袍的喇嘛低聲誦經,還有兩位僧童站在門口,給來拜訪的客人遞香。

二人對視一眼,接過線香點燃,到主殿佛團前跪坐,朝著高大神像虔誠地拜了三拜,起身上香。

即使他們是無信教者,但來到這座肅穆的寺廟,拜一拜神佛也無錯處。

大多數人一般都希望能夠得到庇佑,無論是來自天上還是人間。

臨走前他們往功德箱裡投了些現金,守著箱子的喇嘛朝二人雙手合十,頷首低眉,嘴裡念著祝福的經文。

所有奇妙的聲音皆是低沉悠遠,在空曠的殿堂內回蕩,並不嘈雜,形成一種奇特的、能撫平躁動的聲場。

他們謝過喇嘛,慢慢走出了主殿,主殿門口還是那兩位僧童,很小的個子,卻很嫻熟地雙手合十朝二人輕輕鞠躬。

陽光透過高牆斜射進來,僧童為他們指了個寺廟外的方向,說那裡有座很大的經幡塔,很多遊客都會去那拍照。

周臨風低聲道謝,就帶著許折白走出寺廟了。

日月山最出名的就是寺廟外不遠處的經幡塔,名為祥瑞風馬。由許多層經幡構成,每一層都是不同的顏色,綁成一個圓錐狀立在山包上。

一條小溪緩緩流過,引入風馬內形成圓形的小池子。

周臨風和許折白兩個人走得很慢,這裡陽光明媚,山河蒼茫。

不間斷的風略過風馬時發出響聲,陽光透過,在地上投下一道又一道不規則的陰影。

其實走進了才發現,經幡上有圖案和文字,每一張都不一樣。應該是剛換過,顏色明亮字跡清晰,在陽光的洗禮下鮮豔奪目。

日月山的遊客大多聚集在這,很多人買了手織披風在經幡下祈福拍照。

他們也跟著走進去了。

走到風馬裡又是完全不一樣的光景,最中心的柱子頂天立地,上麵都是複雜的花紋,重重疊疊的經幡隨風舞動,光影變化,在池子裡映出最原始的天空和色彩。

或許是因為此處氧氣稀薄,明明一路上看到的壯麗景象不少,這裡甚至都不如可可西裡壯闊蒼涼,但卻能帶給人截然不同的心境。

這裡是人文風貌最為充足的日月山,文成公主的雕像屹立於此,不絕於縷的經幡塔和瑪尼堆彰顯著這兒的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祈福。

許折白被五彩斑斕的經幡迷了眼,站在池子邊迎風而立,這會風漸小,倒是沒有方纔那般迅猛。

周臨風則去聽周圍的導遊如何介紹這座祥瑞風馬,聽了差不多後輕聲對許折白道:“他們說這個風馬在藏語裡是幸運的符號,說走到柱子前認真祈福,如果風吹得更厲害,就是祈福成功了。我們去試試吧?”

他說完就側身讓出前路,讓許折白先走。

走到柱子前需越過那淺淺的水池,池子裡擺了幾塊可容納一人站立的石頭,充當橋梁。

二人一步一步踩著石子,走得小心翼翼。

來到中心區域,有幾位藏民穿著傳統服飾在撒隆達,這兒已經有不少人在拍照祈福了。

周臨風和許折白對視一眼,許折白有些缺氧,但心甘情願跟著周臨風的動作,迎著陽光,對著花紋繁瑣的撐天柱雙手合十。

沒有人知道他們祈福的內容,也沒有人會開口問。

但許折白知道周臨風為誰祈福。

周臨風也大概知道許折白的祈福內容。

旁邊的藏民專門幫助遊客,他們卡著時間,在二人一起擡頭睜眼時抓起一把隆達送過去,示意二人撒向空中,嘴裡念念有詞:“今日風馬升起來,嫋嫋升向空中。”

周臨風和許折白當然照做了,輕輕蹦起來,把五顏六色的隆達往空中撒去。

或許是祈福有效,也可能是藏民的幫助起了作用,很溫柔的清風在眨眼間變得猛烈,把隆達儘數刮開,飛向四周。

經幡響動,幡動福至。

遠處山頂的積雪漸漸融化,彙成萬千江河中的一滴。

那一瞬兩個人都感覺自己的心臟重重的發出“咚”的一聲。

風太大了,帶來的寒氣吹得臉疼,但周臨風沒感覺,許折白不在意。

他們又對視了,這回並沒有匆匆對視一眼就撤開,而是真摯的、長久的對視。

久到旁邊走過多少遊客都不知道,久到太陽偏移多少也沒注意。

“周臨風。”許折白看著他的雙眼,率先笑著說:“我們今晚就去露營吧,不去西寧了,好不好?”

周臨風大概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那笑容了。他感受著長風略過指尖帶來的寒意,輕聲應道:“好。”

下午四點半,他們驅車前往西寧市內。帳篷、睡袋、防潮墊、保溫毯……能想到的周臨風都買了,還買了一箱水和許多乾糧。

這輛車從杭州出發時還是空空蕩蕩的,沒有幾天就已經快塞不下東西了。

買完東西,青海線算是結束了,周臨風方向盤一拐,繞上了張汶高速,這一段通往祁連山大草原,沿途有不少營地。

夜幕低垂,他們選擇了一處旅客較少的露營點。這裡是祁連山大草原的一部分,隻有一輛房車停在此處。

周臨風借車燈的光亮,看著教程慢慢支起新買的帳篷。許折白則在一旁整理防潮墊、睡袋,又將保溫毯拿出來備用。

這裡禁止明火,周臨風就把車裡的路餐分給房車主人,拿著兩個人的保溫杯去借了點熱水。

許折白裹著保溫毯坐在帳篷外,擺了兩個坐墊,剛好一人一個。

周臨風挨著許折白坐下,許折白猶豫片刻,還是把毯子展開,分了一半給周臨風。

周臨風欣喜之餘,自然不會拒絕。

今晚沒有太多星星,倒是月光十分明亮,他們擡頭而望,肩膀不知不覺間輕輕挨在一起,這個動作相隔幾年,再次出現在二人身邊。

夜色無邊,涼風習習,自肩膀傳來的體溫比火焰還要熾熱。

許折白看了眼日期,感慨道:“原來今天是農曆十五。”難怪月亮如此圓滿。

周臨風說:“是啊,你還記得我們在一起那天,月亮也是這樣圓。”

許折白點頭:“記得,印象深刻。那天晚上我們繞著操場走了很久。”

周臨風笑著說:“走了十五圈,都能記兩次校園跑。”

他記得很清楚,剛確認關係的那晚,他們相約去散步,在操場上肩擦著肩走了一圈又一圈,天南海北的話題都拿來聊天用了。

許折白也笑出聲:“那時很多人跑著跑著就停下來拍天空。”

周臨風聽著許折白輕飄飄的聲音,思緒被帶回大學時期那個寒冷的夜晚。

他想說的話太多,不知從何開口。

“你……”他剛說了一個字,手機鈴聲卻遽然響起,在空曠地帶下,急促駭人。

是趙含青的來電,周臨風隻能向許折白打了聲招呼,起身走到遠一點的地方摁下接聽。

“喂,老周,你上次讓我幫忙看看的那件事有眉目了。”趙含青風風火火的聲音從另一端傳來。

“你說。”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