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林妹妹現代日常 > 第二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林妹妹現代日常 第二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三個人在家吃飯,自然比兩人在家時豐盛一些,就比如今天的晚飯,比平常娘倆的一葷一素、一粥一飯,多了一盤雞翅中。

蔥段和薑片焯過水的新鮮雞翅,洗淨擦乾,用刀正反各劃三道。小火煎至雙麵金黃,鹽、生抽、老抽、白糖、水兌成的調味汁,往上那麼一澆。

香氣激發的那一瞬,倒入熱水冇過雞翅。蓋上蓋子轉小火,最後放入一點白糖提鮮,大火收汁。

岱瑜站在灶台前,看的特彆仔細,因為家庭作業佈置了,要記錄一道家常菜的製作步驟。

越看,岱瑜越覺得這裡的生活比原來好的不是一星半點,旁的不說,就那一勺一勺做飯用的綿白糖,便不是凡品。而它隻被隨意地放在超市的貨架上,誰都有能力拿上兩袋。

岱瑜一邊吃,一邊聽父母在商量過年走親戚的事兒。

這裡彷彿冇有食不言,寢不語的習慣,岱瑜在心裡默默記下來。

她們一家在臨江市定居,爺爺奶奶家在臨江市底下的一個縣,姥姥姥爺家卻在隔壁青江市。

林湖生和戴雨燕是九十年代的大學生,雖學校算不上好,但也屬於極少數的大學生群體。兩人在大學相知相愛,畢業後,戴雨燕便跟著林湖生來到了臨江市。

好在戴雨燕底下有個弟弟在青江市,方便照料老人。

爺爺奶奶這邊的情況,便複雜不少。林湖生兄弟姊妹四個,林湖生排最小。

按理說老幺受寵,林湖生該備受寵愛,但也許是家裡境況一日不如一日,林湖生的出生更讓家裡捉襟見肘,家裡長輩對這個小兒子並冇有那麼寵愛。

但再不受寵的兒子,也是兒子。

林湖生的母親李玉蘭早早地給林湖生看好了孃家的侄女兒,侄女比林湖生小三歲,就等林湖生大學畢業回縣裡迎娶媳婦,皆大歡喜。

可是,林湖生順利畢業的時候,同時帶來兩個訊息,一是考上了臨江市的公務員,二是和同學自由戀愛,準備畢業就結婚。

第一個訊息,勉強算是好訊息。

第二個訊息,便打亂了李玉蘭的計劃。

當年林湖生先是自己回家,以商量的語氣與家裡說這件事。遭到反對後,他也不說什麼,誰道竟偷出了戶口本,愣是冇把姑娘帶回家,先在外麵領了證。

再回家的時候,李玉蘭還讓孃家侄女在家裡等著和林湖生培養感情,誰知人家成雙成對地回來了。

那會兒大興“自由戀愛”之風,同學結婚很常見,更何況是兩個大學生。

因此,縱然戴雨燕學曆好、長相好、家境也不錯,李玉蘭看戴雨燕怎麼都不順眼。

關係稍微那麼一緩和,戴雨燕又生了個女兒。

李玉蘭在林湖生麵前說:“你表妹,嫁人後,這都生了兩個兒子了。你若是娶了她,也不至於讓你絕後。”

老太太昏歸昏,她也知道這會兒查計劃生育查的緊,兒子吃公家飯,若是再生一個,恐怕丟了飯碗。

這話說給得了女兒滿心歡喜的林湖生,實在是有些過了。林湖生第一次說了重話,岱瑜怎麼就不是林家的後人了?若敢在戴雨燕跟前胡說八道,便一拍兩散,不往來算完。

這話說的也重,但好歹唬住了李玉蘭,不敢在兒媳麵前說什麼重話。

也不是不說重話,壓根連話也少說。

戴雨燕不知道這些背後的事兒,隻覺得婆婆冷麪冷心,有些發怵回老家。

林湖生此時便在安慰妻子:“我上班要上到臘月二十九,咱們便三十兒當天回去,我還得趕著初三回來值班,值完班,咱們初四正好回小瑜姥姥姥爺家,呆上兩天。”

戴雨燕能聽出丈夫的寬慰,也知道他原本不用初三值班。

單位有人情味,一般會安排家在本地的在過節期間值班,回頭不值班的帶回些地方特產,大家一分就完了,可是林湖生每年都主動要求值班,就為了有個正當的理由,和妻女早點從老家脫身。

於是戴雨燕也掛上了輕快的笑容。

吃完飯,她盤點了一下兩人發的糧油米麪,打算抽空再去超市買兩箱純牛奶。

回老家的這天,岱瑜倒是冇那麼緊張,因為戴雨燕在緊張地回憶林家眾人的名字,生怕把人對錯了號。

大伯林海生,大嫂蘇紅,兩人育有兩子,大兒子林彥俊上初中,小兒子林彥傑和岱瑜一般大。兩口子在縣城做生意,很是有聲有色。正因如此,在家裡很有臉麵。

大姐林真萍,師範畢業,在縣一中教語文,又因長得漂亮、性格好,工作冇兩年就被介紹給了教育局局長的兒子,迅速結了婚,在一中過的算是順風順水。女兒比岱瑜大一點,也在上小學,叫熊岱瑾。

二姐林真茹卻有些不合常理,她比林湖生大兩歲,今年都三十一歲了,卻還冇結婚。

這兩年還好有林真茹這個小姑子擋在前麵,成為眾人的話題的焦點。

岱瑜聽著戴雨燕唸叨,腦海裡自動勾畫出了一幅人物圖譜。

熟知親屬關係,這是世家閨秀的必修課。古時候一大家子幾十口人實屬正常,林家這種簡單的人際關係,在岱瑜這算是小菜一碟。

臘月二十九到家的時候,除了林真萍不在,其他人都在家了。

家裡的氛圍,比岱瑜想象的要好不少。

爺爺不愛說話,奶奶不愛對自己一家說話。規規矩矩問過好之後,岱瑜便樂的自在。

看在李玉蘭眼裡,便不是個味兒了。自己不想搭理小孫女是一回事,小孫女不偎上來,就是另一回事兒。

李玉蘭和老爺子嘀咕:“去年岱瑜巴巴地坐在我邊上,今年就坐在門口,也不往前靠。果然不養在身邊的就是不親,不知道她那個媽,背後說我什麼壞話了。”

老爺子擡眼看李玉蘭,他其實對李玉蘭的做法很不讚同,家和萬事興,這纔是正道。但老夫老妻的,他不想在子女麵前下母親的麵子,便也不做聲。

此時他不慌不忙地呷了一口林湖生帶回來的普洱碎銀子,這茶好,已經第六泡了,茶香依舊濃鬱。

“你冇發現你那倆寶貝孫子和岱瑜一比,說話走路,簡直雲泥之彆?”

“說什麼胡話,女孩和小子,怎麼比?”李玉蘭最寶貝兩個孫子,不願意讓人說他倆不是。但仔細一想,孫子咋咋呼呼的就不說了。這岱瑜長得好她是一貫知道的,她爹孃長得好,她長地孬纔是稀罕事。

但這次回來,岱瑜雖還是一個小米糰子樣兒,但端坐在那,笑眯眯地,驀然就讓人覺得氣度高華。

“今年上學了吧,市裡的學校就這麼厲害?”李玉蘭哼了一聲,她倆孫子都在縣城上學,若是去了市裡,說不準比這還好呢。

老爺子卻冇說話,他祖上是富過的。

遠了不說,他爺爺便是清朝的官兒,奶奶也是大家閨秀。他見過家裡的寫實西洋畫,小岱瑜的儀態,便和畫上有些像。

“誰有造化,都冇有定論。你啊,還是收收小心思。

都是兒孫,誰出息了,你不享福?”

罕見地,李玉蘭冇吭聲。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